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2025/10/0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陆游的知识及相关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蕴含哲理的名句;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

读说结合,想象画面,体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分析诗句,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异彩纷呈,芬芳四溢,它们犹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使人陶醉,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朵清新而又迷人的田园之花吧!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听范读,想画面】

学生活动:认真听,自由朗读;

分组合作,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能准确、流利地描述各诗句的内容。

明确: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味薄,丰收之年他们款待客人菜肴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释诗句,明诗意】

1、教师板书,总结诗句含义:

首联:热情好客颔联:山村美景(对偶)颈联:淳朴民风(对偶)尾联:抒写愿望

2、引导,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风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悦、赞颂、热爱、留恋(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既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农村山水环绕、绚丽明媚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身处困境之时,只要你坚定信念,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迎来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景中寓理)

小结: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顺序,生动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再拓展,作比较】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准备。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比较阅读,学生分组探讨学习)

明确:

《过故人庄》以亲切的语言,如话家常,写诗人到农家做客的情景,描绘了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淳朴诚挚的友情,表达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比较两首田园诗

1、相同之处:都是律诗;都先写做客原因,再写路途见闻,最后写重游之愿;都表达了对优美田园风光的热爱。

2、不同之处:《游山西村》中,“拄杖无时夜叩门”,表明诗人重游的时间不确定;而《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表明重游时间是确定的。

《游山西村》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古朴民风的留恋;《过故人庄》更侧重于表达对深厚友情的赞美。

【课堂练习】

1、一般来说,格律诗的()联和()联需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找出《游山西村》一诗的韵脚,标记出来。此诗所押的韵是()。

2、既写景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赞赏农民朋友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4、表现村民淳朴风俗的诗句是()

5、表明留恋田园风光和古朴民俗的诗句是()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2、搜集几首田园诗,摘抄下来,积累知识。

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一)、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等。

3、阅读并摘抄陆游的诗,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首联:热情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对偶}

颈联:淳朴民风{对偶}

尾联:抒写愿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

风景画、课本插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

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集体交流。

( 1)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

一、二行诗。

(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感悟诗理。

( 1)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 3)指名回答。

( 4)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 5)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四、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天,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

正音

浑 豚 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

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③纵横杂乱。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让学生判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

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因为_____,所以_____。

3、是呀,作者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4、看山如此,看事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地多方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学了《题西林壁》,我们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哲理。(板书:赏景明理)下面我们随着诗人陆游到山西村去看看、走走,想想又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2、诗人陆游因为被朝廷罢官回归故里,途经山西村,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乡亲们又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请读读一、二句。

3、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见乡亲们说了些什么?指导朗读。

六、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____,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课件显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眼前柳绿花红,又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2、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吗?被罢官的陆游本以为前途渺茫,陷入了困境,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却给了他走出困境的信心。这份欣喜之情,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七、配乐朗诵,感悟情境

同样的触景生情,同样的耐人寻味,让我们随着诗文再次来赏景明理。

八、课外链接,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课后把它找来,读一读,背一背。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