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1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2、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悟、换位体验、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称一个人“老王”往往包含什么意思?那“王老”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分配:一二三组做第一题,四五六组做第二题。
学习方法:读完后先迅速搜集下信息,再小组交流,完善
1、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展示要求:
1、各组自愿当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另外一组在书上勾画。
2、对答案不完善、有异议的,每位学生可做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与老王对话,深入了解老王形象
假设同学们是老王,我是杨绛,我常坐你的三轮车,闲谈之中,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文章中老王的实际回答我,好吗?
1、咱北京蹬三轮的都是有组织的,你怎么单干呀?
2、你的生意咋样?
3、那儿(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是你家吗?你还有没有啥亲人?
我们在闲谈之中,我们干感受到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辛的'人,他考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给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孤、老、病、残,生活特别艰辛。可是,他却又金子般的心,善良、老实、淳朴憨厚。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实、憨厚、讲诚信→善
弃、孤、残、病、惨→苦
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二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是从朴素诙谐的语言感受深沉的情感;
2、是让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关爱普通人,尤为是孤老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一、导入
老王苦,老王善,他老实,憨厚。作者从知道老王“不知得了什么病”起到偶尔听到老王去世,作者很不安。面对老王很惭愧。在回想老王时,对老王的肖像进行描写,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从肖像描写中感受杨绛语言特色
“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1、找
2、读
3、品(抓住重点词语,入“骷髅、白骨、棺材、死人”
4、说(老忘给你的感受)
5、师小结:
我们平时尊敬一个人,感激一个人,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他,他的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这是常用的方法。杨绛不一样,他把老王面貌写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其目的是什么?
6、语言欣赏
(融入课后第二题)
(1)、找句子品味语言诙谐的特点。
(2)、找句子品其简朴沉着,情谊深。
三、角色互换感受善良
假如一二三组学生是杨绛,四五六组学生是老王。老师是旁人。你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今天,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
老王:你生活如此艰辛,为什么还一心帮助别人,香油,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你身体本来不好,自己吃了,会有益健康的?
杨绛:你们生活在荒唐动乱的年代,你们的学术被称作‘反动学术’,你们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生活过的也不容易,你反而老王始终放心不下,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四、课堂争鸣:怀念老王
想一想:
“但不知为什么,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为什么而不安?
说一说:
师总结:
文章最后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相对幸运者对不幸的老王缺少了解,缺少关心,对他的高贵品性,甚至年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还是他死后才有的。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时和他们接触吗?你像作者做这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作业
设计身边:“老王”的专访活动
访谈要求:
1、了解“老王”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
2、能体现它的品格。
3、访谈时可有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4、用文字把专访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不幸而善良的老王
杨绛
郭雪芹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难点:
理解主旨句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设计
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言“一个人善恶的.有无,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行为的本身”这句话的内涵引入。教师投影:《老王》 杨绛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明确目标:
读懂人物
读懂作者
读出自己
三、指导自读,把握文意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注音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绷(bēng) 滞笨(zhì) 愧怍(zuò)
(2)释义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2.读人物
听读中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学生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及作者的善良。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过程和方法:
1、在个人自主感悟后,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在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能力训练与提高。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写人物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是那些散发光芒的人物,如: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等,他们的出现往往招来羡慕和赞扬的目光。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有的在平淡中咀嚼幸福,有的也许遭受了这样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普通人“老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认识老王:
1、请看课本P79页插图,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关注他人的习惯。同时为接触作者笔下的老王、理解老王打下形象基础。)
2、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心中有诸多疑惑和猜测,假如这个老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如他的职业、他的生活、他的家人等。(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二)、了解老王:
1、走近老王: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圈点,可旁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或你感觉优美的字词句,意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评说老王: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概括能力,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整体把握。)
如:孤苦伶仃 、生活艰苦 、淳朴善良、知恩图报 、关心别人等,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老王的“善”和“苦”。
三、重点研读:
(一)品味经典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意在体会作者安排详略的匠心。)
师侧重引导学生精读8——22段,“老王送香油、鸡蛋”,质疑探究。
提示:
1、为什么老王去世前还要给我送香油?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2、欣赏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学习写人的方法)
3、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4、老王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二)解读重点句
善良老实憨厚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
明确:照顾太少,关爱不够(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愧怍”)
换句话说,作者觉得她应该要更关心老王,更要照顾他,帮助他。由此我们能得知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文中哪些地方还能表现作者的善良?)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2、在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里,还能有你们这样一群热心人,实在难得。我替老王感谢你们。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怎样关爱他们?
(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所做的)
五、小结(音乐《爱的奉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不幸与幸运之分,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而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假如你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你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让我们用爱呼唤爱,用善点燃善!
愿我们的真爱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而世界会因此变得如阳光般灿烂,如春意般盎然。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善良的人性
2、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中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朗读课文
1、范读,正字音
2、自读,初步感受
三、形象分析
1、自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根据课文内容做一点说明。
孤苦(亲人很少),凄凉(身体不好,生活条件差),老实厚道(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善良……
2、着重分析老王“善良”的表现
提示:找出能表现老王“善良”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的生活,三轮改成了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四、情感体验
1、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在作者看来,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要关爱弱势群体。知道老王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车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3、你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你今后又将会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五、语言品味
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1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⑴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⑵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⑴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⑵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⑴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⑵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⑴ 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⑴ 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3、⑴ 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六、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本题就文取材,进行练笔,借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范文:
(一)最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吃药也不管用,我想我的日子快走到头了.
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像走马灯似的,变换着一个个人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还在,有的早走了,好像一辈子就这么几天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最后,我想起了钱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是好人,可这个世道……
……
我站在钱先生家门口,拎着用最后的钱换来的香油和鸡蛋,反正我也用不着什么钱了。身子的确是不行了,走了不远的路就好像干了一天的活似的,腿肚子直颤。我想敲敲门,没想到整个人就扑在了门上,我挣扎着立好,站好。
门开了,开门的是钱太太,她先是愣了愣,然后眼里分明地露出害怕。我不由有点害怕,她会不会认不出我了呢?会不会赶我走呢?
这时她说话了:“啊呀,老王,你好些了么?”
我放心了,看来她还认得我,我一高兴,就进了屋,随即又有些后悔,明知道自己的样子吓人,干吗还要进屋呢?我把手上的东西一递:
“这些……给你的……你和钱先生……好人……”
不知怎么的,嘴不听使唤,话也说不清楚,幸好她接过去了。然后,她往屋里看看,转身走过去,我一下明白了。
“我不是要钱。”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人。”
我沉默了,看着她进去,拿了钱出来,我接过钱和包鸡蛋的布,转过身子,走出了门。
(二)已经好些个月了,身体也不见得有些起色。最近反而是越来越差了。开始几个月还去杨先生(杨绛,这里的先生是指老师的意思,下文同。)家里,可这些日子实在是无法走动了,也就只好躺在床上了,那一点钱也不够看病。我知道我大限已快到了。
眼前桌子上还放着那曾经装着鱼肝油的空瓶子,我忍着剧痛,费力的从床上下来,走出门,手里攥紧这最后的钱去买了一瓶香油和又大又圆的鸡蛋包裹在布里。又朝着杨先生的家走去。到了门口,我边敲着门边倚在门框上。我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不一会儿,杨先生出来了,她见我先是一愣,又吃惊地问:“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大概是见我瘦成这副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罢。我只“嗯。”了一声,把手上的东西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她连忙接过手道:“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留给我们吃?”我明白她是为我着想,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了,“我不吃。”杨先生很感谢我,他转身就进屋,我知道她是去拿钱的,便连忙止住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沙哑道:“我不是要钱。”她也忙给我解释。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现在我也没这个力气再去阻止她了,随她吧。我一手拿着布,一手握着钱。手里似乎有一股暖流温暖了我。腿有些发麻,便一瘸一拐的走了回去。我闭上眼,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