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教材分析】
《日月潭的传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但是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也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内容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民间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浅显易懂,不必进行过于细致的指导分析,可用问题提纲挈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主人公不畏艰难、舍己为人的思想精髓。另外,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补白、说话、写话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句子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动人的故事传说。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文中的英雄形象。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作战的情节描写,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形象。
学法:根据本文特点,让学生主动走进课本,采用用“读”、“思”、“悟”、“说”等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英雄的高贵品质,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ppt课件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篇2
了解故事起因: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大家把书打开,自己先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谁来为大家读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恶龙吞吃日,月)
师: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评价语:
(1),是啊,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也没有了一丝光亮,人们出行,生活真不方便呀!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便仅仅就这些吗
(2),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人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3),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老百姓哪儿来吃的粮食呀
二,知晓故事发展,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句: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这两条恶龙真是胡作非为,可我们该怎样降伏它们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出示第3自然段]
师:我们怎样才能降伏它们呢
(1,水性特别好;2,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3,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一筹莫展)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啊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句子。(怎么才能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师: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焦急,着急,伤心)
师:那你来焦急/着急/伤心地读一读呢!
评读:①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②老师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谁知道好在哪儿/那你也来~~地读读。
③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不禁为商量办法的人们着急了。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指名读句: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了。他们究竟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大家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要降伏恶龙,先要去阿里山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金剪刀。]
(指名读)师:从这句话中,大家明白了什么
师:是啊,金斧头和金剪刀来之不易啊,他们路上非常艰难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指名读)
我们想象一下,在路途中他们吃了什么苦
他们吃,住,要爬的山,累了,山上野兽,山洞,真是吃尽了啊!
师: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相信他们也很累了,但是他们休息了吗为什么
(再次读句)
过渡句:他们一路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却不畏艰难,继续前行。
[出示: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指名读)
师:从这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板书)
[整体出示]1,2两组,3,4两组分读。
师:你能试着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的勇敢壮举复述出来吗[出示填空]
三,认识人物,了解日月潭及大尖山,水社山的来历:
1,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可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
,永远地.
2,恶龙被降伏了,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此时人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植物,农作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英雄,为民造福)
3,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
4,引读第6自然段。[出示图片]
四,复述课文。
《日月潭的传说》课后反思
邹洁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我提问学生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学生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我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我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学生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产生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理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不能,为了百姓,他们不能停!)而张老师建议我,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我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学生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我也可以充分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我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我多看特教的教学实录,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理解“一筹莫展”“披荆斩棘”等四字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能根据关键词语复述课文。
4、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发挥想象具体生动地讲传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课文,学会“概括”地讲故事。
2、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发挥想象,学习“具体生动”地讲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2、预习展示,教学写字。
字形:“漆、阿、社、饿”左窄右宽,穿插避让
字形:“冒”写正确
一、欣赏图片,引读导入
1、读图积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一起欣赏一下——(PPT播放日月潭图片),这样的景色让你想起哪些词语?(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这些图片都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谭”)。
2、引读课文:(PPT出示第一小节语段,齐读)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面有两个词语也是说日月潭的景色的,找到了吗?读着这两个词,感觉日月潭的.景色——(指名学生说,教师点评——抓住两词意思)
3、板书导入:说起日月潭,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补全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引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4、简介传说: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流传在人民口头的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传闻。
二、读文解词,学习“概括”地讲故事
1、读文解词,学习概括:(PPT出示课文)
1.2:龙吞日月漆黑一团
(1)指名读——点评
(2)观察插图,这是怎样的两条龙啊?(吞吃了日月,凶恶)
(3)能不能选择这一小节的关键字词简洁地说说主要内容?
(引导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并圈画)
1.3:一筹莫展挺身而出
(1)指名朗读——点评
(2)运用刚才选择关键词的方法,先自己圈画关键词,再四人小组讨论
(人物记在脑海,故事写在黑板)
(3)班级交流,概括内容
1.4:千辛万苦拿到武器砍死恶龙救出日月
(1)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小组交流(相机解词“披荆斩棘”)
(2)班级交流,概括内容
1.5:吃下龙肉化作青山
(1)默读思考,圈画关键词
(2)班级交流,概括内容
2、分清脉络,概括地讲:刚才,我们学会了选择关键词语概括的方法,其实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能用三句话来说清楚,也就是“起因——经过——结果”,一起来看看,这个传说中,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谁能来试试用三句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探讨——指名讲故事——师生点评)
3、小结过渡:这样用三句话把一个故事说完,就叫做“概括”地讲故事,当然,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精彩?(采访学生)那我们来试试,是不是能把故事讲得有意思一点。
三、想象画面,学习“具体生动”地讲故事
1、师生共讲,发现方法:
(1)师生共讲:我们一起拿第三小节来试一试——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可能有哪些人来参加会议?——德高望重的村长、见多识广的老人、身强力壮的小伙……)
__________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一筹莫展。
(2)练习试讲: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大家的“一筹莫展”
(学生探讨——指名讲述——点评)
(3)发现方法:有没有发现,我们怎么就把这个故事说得具体生动了?(指名学生交流)
2、运用方法,练讲故事: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的故事片段讲得具体生动?(学生探讨——指名讲故事——师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1、小结延伸: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概括地讲故事,更明白了如何具体生动地讲故事,课后能不能把整个日月潭的传说具体生动地讲讲?如果你对自己的故事有信心,你也可以把你的故事录音发给老师。
2、回归传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吗?那你愿意相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随机采访,为什么?)如果你不愿意相信它是真的,那日月潭就只是山山水水的美景;可如果你愿意相信它是真的,那这日月潭除了美景,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这就是传说一代代人流传下去的原因,这就是传说的魅力。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篇4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传说》教学设计 篇5
一、了解故事起因:
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大家把书打开,自己先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2、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谁来为大家读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恶龙 吞吃 日、月)
师: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评价语:
(1)、是啊,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也没有了一丝光亮,人们出行、生活真不方便呀!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便仅仅就这些吗?
(2)、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人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3)、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老百姓哪儿来吃的粮食呀?
二、知晓故事发展,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句: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这两条恶龙真是胡作非为,可我们该怎样降伏它们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出示第3自然段]
师:我们怎样才能降伏它们呢?
(1、水性特别好;2、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3、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一筹莫展)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啊?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句子。(怎么才能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师: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焦急、着急、伤心)
师:那你来焦急/着急/伤心地读一读呢!
评读:①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②老师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谁知道?好在哪儿?/那你也来~~地读读。
③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不禁为商量办法的人们着急了。
3、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指名读句: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4、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了。他们究竟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大家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要降伏恶龙,先要去阿里山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金剪刀。]
(指名读)师:从这句话中,大家明白了什么?
师:是啊,金斧头和金剪刀来之不易啊,他们路上非常艰难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指名读)
5、我们想象一下,在路途中他们吃了什么苦?
他们吃 ,住 ,
要爬的山 ,累了 ,
山上野兽 ,山洞 ,
真是吃尽了 啊!
师: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相信他们也很累了,但是他们休息了吗?为什么?
(再次读句)
6、过渡句:他们一路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却不畏艰难,继续前行。
[出示: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指名读)
师:从这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7、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板书)
8、[整体出示]1、2两组,3、4两组分读。
师:你能试着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的勇敢壮举复述出来吗?[出示填空]
三、认识人物,了解日月潭及大尖山、水社山的来历:
1、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可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
,永远地 。
2、恶龙被降伏了,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此时人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植物、农作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英雄、为民造福)
3、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
4、引读第6自然段。[出示图片]
四、复述课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