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5/10/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

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词句积累]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暴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2.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4.指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3、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全文,回顾课文。

分节朗读全文。

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畅谈品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练习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

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3.交流评价。

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

2.小练笔。

3.交流修改。

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教学目标:

1、会读9个一类生字和4个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多音字“结、露、剥、间”所在词的音及文中的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4、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石榴吗?吃过吗?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石榴王国看一看,近距离地了解了解石榴,好吗?

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生齐读)(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石榴树,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

【学生预设:叶、花、果、根……】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设计意图:说说自己写石榴会写什么,与课文形成比较,从而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应该怎样来写这样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生读书)

1、检查生字词。

【设计意图:为读通课文扫除障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2、交流: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枝叶花果实)随机板书

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看作者是按照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写这类文章就要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三、精读感悟习得言语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就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写具体,写生动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这一段写了石榴的什么,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一画。

2、交流:“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抽”长得特别快,似乎我们能看见石榴的枝条在迅速地长长。“嫩绿”感受到石榴的叶子的颜色很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郁郁葱葱”说明叶子很多,很绿,石榴树茂盛。(欣赏图片)“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很美。(看书中插图)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密、盛、满”从数量上写出了石榴花很多(欣赏图片)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从形状上写出了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仿佛”这是两个生字,这两个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能给仿佛换个词吗?

【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词语积累的训练。】正鼓着劲地吹,试着表演一下,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丰富的想象,抓住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就能把石榴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3、指导朗读

大家画的交流的这些词句就是把石榴写生动写具体的好词好句,我们试着填填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重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训练,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恰当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如果我们读的时候把这些好词好句强调着读,想象着读,用心体会着读,就能把书读得生动,读得有滋有味。谁来读读试试?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这么美的石榴花,想不想欣赏一下图片?(课件展示)美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得真美呀,让老师感受到了石榴花开得真热闹。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就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又是怎么变化的?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把你认为关键的词画一画。

2、交流: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先、逐渐、最后”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石榴成熟的变化是有一定顺序的。“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这是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

由绿到黄再到红(板书),这个顺序可以换换吗?为什么?

作者在写石榴果实的变化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了石榴生长的规律来写的,抓住颜色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词语很好地写出了石榴的生长特点。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呀。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榴颜色变化的学习,知道写文章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学习小作者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和用词的准确。】

3、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①有的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甚至”是个生词,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着这个句子说说(表示更进一层,程度更深,笑得咧开了嘴本来就熟大了,有的比咧开嘴更厉害,都笑破了肚皮)

石榴娃娃急切地向人们报告着喜讯,这里的“喜讯”指的是什么?(石榴成熟的好消息)指导“讯”的写法。

②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石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把石榴当成娃娃来写,和人一样有了心情,会笑会看,运用这种方法把石榴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多么可爱,语言多美呀,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了石榴,这就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句的生动,语言的优美。】

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石榴娃娃还可能兴奋得晃着脑袋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他们还会怎样报告喜讯呢?咱们也试着把石榴当成娃娃说说这个句子。(课件示)

【设计意图:学习运用拟人句。】

④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得真生动,读出了石榴成熟的喜悦,读出了石榴娃娃的可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大家最想干什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来尝一尝吧。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品到了什么?(生读书)

2、(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设计意图: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实物相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3、把我们看到的、品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

4、同学们,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整体回顾

(看板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知道了作者是按照石榴的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还通过作者对石榴花的颜色、数量、形状的生动描写感受到了石榴花的美,作者在写石榴果实时抓住了果皮的颜色和石榴的形态写出了石榴成熟的特点,并且知道了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能让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优美,最后我们还观察品尝了石榴子儿。同学们感到有收获吗?老师祝大家学习快乐,收获多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五、作业

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

石榴

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色、量、形)(绿—黄—红)

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课标要求

1.熟读课文,欣赏作者描写石榴各部分的语句。

2.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理解比较映衬的作用。

4.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5.练习用拟人或比喻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学法点悟

1.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石榴的喜爱吗?

整体感知

文章围绕石榴的“最可爱”,从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依次描写了它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抓住外部特征突出其内在神韵。通过与其他树木的比较,突出了石榴树可贵的品格:不惧怕巨大的威力,奇崛而清新,美丽又热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的热切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在作者的眼里,夏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作者为什么说石榴是“夏季的心脏”?

疑难解析

质疑:第一段,作者写石榴花开的时间及环境,对表现石榴的品格起到什么作用?

解惑:“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盛夏季节,酷暑难耐,树木们似乎顶不住太阳的威力,纷纷撑起了伞,遮挡强烈的阳光。大部分花草也疲劳、厌倦了。而石榴花正是在这时开花,相比之下,它更坚强、执着,更热情、独特。作者仅仅在点明时间时,在中心语“时侯”之前加了些定语,却起到了比较映衬的作用,突出了石榴难能可贵的品格。这样开头,由面及点,引出描写对象,非常自然。

质疑: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表现石榴的可爱的?

解惑:作者分别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石榴的形态、颜色、质感,突出了它的可爱。首先,作者通过与梅柳的比较,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表现其奇崛、清新的风度。接着,写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表现其热烈、美丽、向上。又用新奇的比喻写了其骨朵和果实的形状,表现它的精巧和美妙。最后用拟人的手法,写它子粒的透明、光嫩,及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

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解惑:作者因石榴花鲜红的颜色和它对炎阳的毫不辟易,把它比作“夏天的心脏”,又因为自己追求自由、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而特别喜欢夏天,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喜爱,实际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语言揣摩

1.“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梅树和杨柳是长期以来人们都喜爱的形象,然而在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下,它们都不如石榴,石榴取了梅柳之长——梅的枝干奇崛,柳的叶片清新;舍去了梅柳之短——梅的枝干枯瘠,柳的叶片柔媚。这样写,通过比较突出了石榴独特的美感,“风度”一词赋予它人的气质,仿佛一位俊朗洒脱、清逸脱俗的男子。此句整齐、精练,生动、传神。

2.“……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由上文可知,“红玛瑙的花瓶儿”在这里借代花骨朵,这一段话写出了石榴果实变化的过程,“希腊式的安普剌”借喻果实最初的形状——像尖底的胆瓶,“中国式的金罍”借喻果实即将成熟的形状——像壶,非常形象。“各种锈彩”用来比喻石榴皮上的班驳的纹理,既新奇又恰当,还与上句“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相呼应,很有雅趣,大概也只有像郭沫若这样的研究古文化的学者才能妙手偶得之吧。

3.“这可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季的心脏。”

前一句用问句,语气温婉,从形态的相似和不避炎阳的直射设喻,突出其热烈;后一句,“因而”紧承上句对夏天“向上”的称颂,突出其蓬勃向上、充满活力,且以“更”字加强语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志趣。

石榴又红了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石榴的构造,感受石榴的质地和触感

2、能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描绘看见的石榴

3、知道石榴的功效,乐意品尝石榴

活动准备:

石榴、PPT、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整体观察

师:

1、这是什么?(石榴)它是什么样的?你看见了石榴的什么地方?

2、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我们把它切开来,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样的。

二、局部观察

师:

1、石榴有什么部分组成?都是什么样的?

2、来摸一摸,闻一闻

三、教师范画

师:老师也来画一个石榴。我看见了石榴的果皮,是…

四、幼儿作画

师:

1、请你们把自己看见的石榴画下来。

2、作画时,老师有几点要求:

1、作画前,在画纸上写上自己的学号

2、作画时,请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3、听到钢琴声后,将工具整理好。

五、互动评价

师:

1、你画了哪个石榴?请你介绍一下。

2、你最喜欢哪个石榴?为什么?

师:今天你们画的都很细致,有些小朋友看见石榴坏掉的地方,也用笔画了出来,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