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

2025/10/1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 篇1

目标:

1、了解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初步掌握换牙时的保健知识。

2、知道乳牙和恒牙的关系,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感受牙齿的用处,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准备:

PPT、照片和图片。

过程:

1、讲述《牛牛换牙》

有个小朋友叫牛牛,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天中午,幼儿园吃的是糖醋排骨,可好吃了,小朋友吃的正高兴。忽然牛牛捂着嘴“哎哟,哎哟”的叫,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牛牛的牙已经活动了,快要掉了,刚才吃排骨的时候不小心碰着了那颗牙齿,可疼了。

2、提问

师:他的牙齿怎么了?(有点活动,快掉了。)好好的牙齿怎么会掉呢?谁知道换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小朋友是小婴儿时就有牙齿了吗?我们听一听医生是怎样讲的。

3、小朋友互相交流,有没有牙齿活动了或换了新的牙齿,谈谈换牙时的特别感受(吃饭说话美观)。

4、看一看,提问

师:当你发现自己的牙齿活动了怎么办?能不能用手去晃一晃让她快点掉下来?为什么?(幼儿换牙时应注意卫生,晃动牙齿会影响恒牙的萌出,用手晃动容易引起感染发炎。)有的小朋友喜欢用舌头去添新长出来的牙齿,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样会使牙齿长的不整齐,还会使上下牙齿不能咬合,吃东西时不能将食物咬烂,影响消化。)

5、考考你

师:我带来了许多的图片请你们来看一看,分一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6、如何保护牙齿

师:牙齿对我们很重要,那么小朋友都知道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了早晚刷牙,你们是怎样刷牙的?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刷牙姿势。为了让你们更快更好的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我来叫你们一个儿歌好吗?

付儿歌:

小牙刷,手中拿,下牙从下往上刷,保护牙齿人人夸。

天天要把牙来刷,咬合面来回刷。

上牙往从下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净。

7、活动结束

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换牙?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感受牙齿的用处,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照片、水、纸杯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好!这会老师给你们看一组图片,大家先认认图片上的宝宝是谁?(出示照片)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牙齿怎么了?(牙齿有个洞洞,牙齿掉啦)

3、小结:这些孩子的牙齿是掉啦,到了该换牙的年龄。问题来啦,你们的牙齿会掉吗?

二、讨论交流换牙的感受

1、展开讨论:我们的牙齿会掉吗?牙齿为什么会掉呢?

组织孩子互相说一说,老师到孩子跟前一起讨论。和孩子说说,你们的牙齿是细细的,小小的,这些牙齿是乳牙,不是很坚固,如果不换掉,吃一些硬东西就会损伤牙齿。

老师:刚刚老师听了孩子们的许多说法,但是还有很多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没有听到,你们能说给他们听听吗?

2、与老师一块交流

问:为什么要换牙?

抽几名幼儿回答

3、换牙时有什么不方便?

师:牙齿松松的时候,一碰会很疼,咬东西不注意也会碰出血,有时候吃着东西牙齿就会掉出来,所以在牙齿要掉不掉的时候呀一定要注意保护他哦。

4、换牙时我们该注意什么?

出示图片: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不用舌头顶牙齿,少吃甜食。

5、小结:孩子们说了很多,没有什么可怕的,说明小朋友长大了,被换掉的是乳牙,新长出的是恒牙,恒牙是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在换牙时,不要用舌头舔,不要用手摸,否则长出的牙齿就不整齐、不漂亮了。

三、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1、师:刚刚孩子们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一块饼干吃。问:牙齿刚刚帮我们干什么啦?(咬断食物,磨碎食物)

2、师:牙齿对我们重要吗?小朋友知道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刷牙、漱口)

刚刚吃完饼干的小朋友互相看看牙齿上面有什么?可能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牙齿缝里的残渣,需要用小牙刷来帮助我们清理牙齿上的残渣

3、教正确的刷牙方法

刚刚我们提到了早晚刷牙,你们是怎样刷牙的?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刷牙姿势。(出示课件)

四、放松活动

听音乐《小牙刷》

五、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棒棒哒,知道啦我们小时候长的牙齿是乳牙,到了6、7岁就要换掉乳牙长出恒牙,保护牙齿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口又整齐有白净的牙齿。

六、拓展

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牙齿的保健知识,好吗?

这会我们排着队,张着嘴让后面的看看我们的牙齿,来跟着老师走。

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换牙的过程,知道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2、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喜悦和烦恼。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镜子;各种饼干;纸;笔;牙刷;牙膏;杯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的形状

1、猜谜语引入主题:“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中午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2、用小镜子照口腔,观察自己牙齿的形状,把它画下来。

3、展示牙齿形状,结合交流,认识门牙、尖牙、磨牙。

4、请幼儿品尝饼干,提问:你们是用什么牙咬的?用什么牙磨碎的?(感知不同形状和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

5、牙齿除了吃东西,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牙齿的形状是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的,排列得很整齐,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牙齿除了能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说话清楚。

二、交流换牙的感受

对比观察:

1、请换牙的和没换牙的幼儿张嘴,看看他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引出“换牙”的概念。

2、请换牙或牙齿松动的幼儿说一说换牙的感受。

讨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时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最初换牙时总感到害怕担心。其实,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换牙的特殊经历,让你们真的长大了!

三、认识恒牙和乳牙

幼儿听故事《乳牙和恒牙的话》,通过故事了解乳牙和恒牙,了解换牙时的正确行为。

四、探究:刷牙

1、小实验:老师先请幼儿品尝饼干,然后请幼儿拿出镜子照照: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只吃了一小块饼干,牙齿上就留下了这么多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残渣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呢?

3、请幼儿探讨正确的刷牙方法。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讲述正确的刷牙过程:用水杯接一杯水,先在牙刷上挤点牙膏,再喝一口清水漱口,然后开始刷牙,将牙膏泡沫吐出来,最后喝水将嘴漱干净。

4、带领幼儿到盥洗室亲历一次刷牙,教师注意指导方法不正确的幼儿。

大班健康《我换牙了》教案 篇4

课题: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简单的图表转化。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发现规律或某种现象,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分析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大屏幕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叫“牙宝宝”。今天,“牙宝宝”不仅要和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而且它还想知道这节课上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表现好的小组就能得到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红花。一组的同学有信心赢吗?其他小组呢?期待大家的表现。

谈话:同学们,关于小朋友和成人的牙齿你知道多少呢?(学生思考)我来告诉大家:小朋友的牙齿叫乳牙,有20颗;成人的牙齿叫恒牙,有32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开始脱落,又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称为换牙。

同学们,你们换牙了吗?(师板书:我换牙了)

师:噢,这么多同学都换牙了。那谁还记得你换了几颗牙?

生1:我换了1颗。

生2:我换了3颗。

生3:我换了2颗。

生4:我换了4颗。

生5:我一颗也没有换。

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记住每个小朋友换牙的颗数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1:数一数!

生2:先让换一颗牙的举手,数一数;再让换两颗牙的举手,数一数;

师:他的办法怎么样?那我们就用他想出来的办法数一数。请“换一颗牙的请举手、换两颗牙的请举手、换三颗牙的、四颗牙的?”

师:谁还记得换1颗牙的有几人?(生答:3人)换2颗牙的有几人?(生答:5人、不对,是7人)换3颗牙的有几人?(生:大概是7人;好像是6人;不对,我记的是3人;哎呀,记不清了。)

师:瞧,有的同学都记不清了,那我们刚才不就白数了嘛,看来咱还得想个办法,怎样数过后并且记住它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生:我有办法,数完了之后把它记在纸上。

师:这种办法真妙!把数完的数计下来就不会忘掉了。

(出示情境图)

现在,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也在换牙,我们就用大家刚才想到的办法来看看他们换牙的情况是怎样的,好不好?

二:收集数据,整理表格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生1:有3人换了4颗牙。

生2:有6人换了2颗牙。

生3:有5人换了3颗牙。

师:他们换牙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整理一下。

展示1:横向象形图(大屏幕演示)

展示2:竖向象形图

师:在这里,我们用涂格子的方法来表示换牙的人数。大家记好了,我用1个格表示1个人,换2颗牙的有6人,所以我们要涂6个格。换3颗牙的有5人,你说我应该涂几个格?(学生回答)换4颗牙的有3人,应该涂几个格?(学生回答)

这种表示方法你会了吗?翻开课本105页,拿起你的彩笔,自己涂一涂。

(看大屏幕,集体订正)

展示3:统计表

(出示表格)这个表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都会填了吗?会填了就试试看。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回忆一下,刚才为了了解同学们换牙的情况,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七嘴八舌抢着答:数一数!记一记!画一画!涂一涂!填一填!

师:对!像大家所说的这些整理数据的方法都叫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这种绘制成图的我们就叫它“统计图”,像这样用表格来展示的我们就叫它“统计表”。

师: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换2颗牙的人最多。

生2: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最少。

生3:我发现换2颗牙的人数比换4颗牙的人数多3人。

师:通过统计,同学们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教师向学生介绍换牙期间的小知识:小朋友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

三:拓展应用

师:统计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只要用心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统计图,大家发现了吗?(你追我赶评比栏)

师:从评比栏中你能发现什么?

(用统计方法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达到对统计知识的再一次深化,同时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题意完成(1)(2)题,然后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自主练习第2题:

(1)师:同学们你都喜欢什么体育活动?看,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

(2)看了这张图,你能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简单统计的方法来填写统计表吗?学生运用适合统计的方法来整理。

(3)看了这张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自主练习第3题:小调查

小组统计一下全班喜欢各种小动物的各有几个人,整理后看看哪种小动物最受同学们的喜爱。

2、回家后用统计的方法统计一下自己家人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还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十字路口统计一下过往车辆的情况。统计后整理分析一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