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5/10/1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

一、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过程目标: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教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心田,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文——你一定会更好。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四、课后作业

读五篇童话故事,和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更好一粒种子——木地板追求“好”的生活努力实现梦想

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根据故事主要清洁度简单复述故事,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种子,椅子,手推车”图。当这3样事物在一起时,你能编出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方2:如果请你用这3样事物编童话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谁先来试试用这3个词编一个一句话的童话。)

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方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名叫流火的作者,他是怎么编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请自由默读课文:

(1)想一想: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用“○”圈出关键词。

(2)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它。

2、同桌合作: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8个生字的。

3、自学反馈:

(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2)这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

(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4、哪位同学能在这简单示意图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粒种子这一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情节复述)

如果故事就这么写,可以吗?为什么?那作者是怎么让这故事编的生动,有趣的呢?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研究。

三、探究学习各个转变历程,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力与神奇

1、引导发现故事线索:大家发现了吗,在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推动这一粒种子经历了这一次次的变化呢?(愿望)

2、感受种子的愿望: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注意这一粒种子在每段历程中的愿望,用横线划下来。

(1)生带问题2次默读课文,

(2)交流:(交流范例)种子的第一愿望在()自然段:(读出句子)

(3)分组读这4个愿望,说说自己的发现。(每次都说“那一定会很好”)是的,他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种心态就叫“乐观”。

(4)指导朗读。(个别读)

3、探究愿望的实现。但这故事最有趣,最有神奇的不是愿望,而是(引导语:什么,你发现了吗)——(愿望总能实现)。

(1)生带问题3次默读课文。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种子的一次次愿望是如何实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体会心情个别朗读指导。

(3)探究“为什么种子的愿望总能实现”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与神奇。

(师的小结语:是的,童话的丰富神奇的想象,让种子的一次次的愿望总能实现。)

5、探究愿望产生的原因。(弄清每个阶段起因,为完整复述铺垫)

这一粒种子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愿望呢?它的每个愿望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你知道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请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第4次默读)

(1)生默读课文

(2)交流:例:它产生第一次是因为(),所以()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愿望产生的原因,练习口头表达,也会完整复述做准备。

(此环节只交流原因,不做朗读指导)

师小结:是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并没有把这粒种子压倒,打败,而是激发它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它始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这种的生活态度就叫做——(乐观、幸福)

四、总结全文

这真是一粒()的种子。请用一个词来说你对这粒种子。(幸福,乐观,幸运)

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以及它丰富的想象力,还有这粒种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五、讲述故事

现在,大家能看着示意图来简单讲述这个故事吗?(自由准备——个别展示)

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依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依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

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依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三、教学难点

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妙。

四、教学方法

创境激趣法,谈话法。

五、学习方法

想象体验,沟通探究。

六、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音乐《童话镇》。

2、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聊童话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故事的结果。

(二)导入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结合我们刚聊到的童话故事,用”那肯定会很好”练习说话。

(1)灰姑娘想:要是——————,那肯定会很好。

(2)丑小鸭想:要是——————,那肯定会很好。

(3)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肯定会很好。

3、文中的仆人公是谁,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对愿望他肯定满怀?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三)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1、抽生读阅读提示。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师生合作读。

2、学习字词。

(1)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茎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见过。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努”,出示“怒”让同学猜字。

(3)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学习拟声词“吱呀”“吱吱嘎嘎”。

(5)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通过填写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洁说说种子经受的变化。

(五)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种子发生的这些变化,是由于它有美妙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沟通找出的句子,要求读出对美妙愿望的期盼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后……最终……练说种子产生愿望,愿望实现,再产生愿望的过程。

4、引导学习第一个愿望。

(1)默读思索: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按“缘由——愿望——做法——结果”引导同学复述课文。

(3)体会愿望实现后种子的心情。

5、扶学其次个愿望,引导同学复述。

6、自学后两个愿望,练习复述。

7、一粒种子渐渐长大,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最终又渐渐变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认为童话中哪些想象特殊奇异?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段历程?

8、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孩子读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们都觉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妙啊!

(六)拓展延长

1、看看这些图片,这些小动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吗?它会经受一段怎样的历程呢?选你喜爱的一幅图画,来讲一讲。

2、木地板又想变成一棵树,它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那又会是怎样美妙的历程呢?

九、教学反思

今日我执教了《那肯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文章内容好玩,含义深刻,在教学时我以同学特点及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以生为本,落实目标,提升素养。鉴于此,我的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那肯定会很好》一文中,“那肯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消失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主线绽开,引导同学默读找出含有“那肯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同学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欢乐与舒适。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同学质疑特别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同学预习课文,让同学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奇怪 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肯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同学们会带着奇怪 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同学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化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化,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索,学会了提问。

(三)读演结合,激发爱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同学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爱好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仆人公的心理。孩子们爱好高涨,小组长分工支配,组员们默契协作,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同学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绽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绽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同学读文中引发同学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同学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过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欢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供应便利,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欢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同学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

1、同学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假如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同学演种子,其余同学朗读,信任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肯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同学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把握的更娴熟。

2、由于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肯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实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工明确,同学都能参加其中,这是一大进步,可在汇报之后,一节课结束时,不能对小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小结,使孩子们小组学习仍处于盲目状态,假如在课末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对各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老师适当引导,信任同学小组合作学习会得益于法,今后会运用此法,使小组学习落在实处,并走向成熟。

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方法:创境激趣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想象体验,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音乐《童话镇》。

2.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聊童话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故事的结果。

二、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结合我们刚聊到的童话故事,用”那一定会很好”练习说话。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2)丑小鸭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对愿望他一定满怀?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三、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1.抽生读阅读提示。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师生合作读。

2.学习字词。

(1)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茎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见过。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

(3)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学习拟声词“吱呀”“吱吱嘎嘎”。

(5)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通过填写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种子经历的变化。

五、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种子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读出对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练说种子产生愿望,愿望实现,再产生愿望的过程。

4.引导学习第一个愿望。

(1)默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按“原因——愿望——做法——结果”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体会愿望实现后种子的心情。

5.扶学第二个愿望,引导学生复述。

6.自学后两个愿望,练习复述。

7.一粒种子慢慢长大,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又慢慢变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认为童话中哪些想象特别奇妙?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段历程?

8.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孩子读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们都觉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这些图片,这些小动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吗?它会经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选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来讲一讲。

2.木地板又想变成一棵树,它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那又会是怎样美好的历程呢?

板书设计:

9那一定会很好

站跑坐躺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努力生长哗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