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篇1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来;自。屈;老师;教。案;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篇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