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1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懂得了爱是去分享,去承担。一份去分享、去传递,这样地继续下去,那它的力量有多大。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哪怕它再大,只要大家永于分担,那它也就变得微不足道。这就是人间的爱。
观到马鹏飞同学的这篇文章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他是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孩子,只有家中那年迈无力的奶奶扶养他。这一打击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但在不久后的一天,奶奶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双重打击让马鹏飞坚强起来,他开始拣垃圾,起早贪黑的'挣钱来维持家中生活经济状况。
我想帮助他,但是我们这些生活条件比他优异的孩子呢?任性,调皮样样都有。要什么家长就得买什么,不买就哭。我真觉得惭愧。我们大的事情不讲,那些我们都干不了,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呢?擦桌子,拖地哪一样不简单?
爱是去分享,去承当。爱需要去行动,去努力。有爱让中国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小时就应该去奉献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都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帮助困帮助他们。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2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幸福。
孟佩杰从小父母离异,她是一个孤儿,一个善良的人收养了她。因为她的养母不久以后就瘫痪了,没几年过后,他的养父就走了,于是孟佩杰就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那时候她才八岁,就得每天凌晨五点钟起来帮养母做各种运动,然后就拿着一块冷馍急匆匆的去上学。经过她努力学习最终她考上了大学。因为学校里家有一百多公里远,所以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学。她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她说“别的同学经常看不到自己的母亲,而她却能天天看到自己的.老娘。”
我非常佩服她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会抱怨,肯定会放弃。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成龙说过“我要努力,付出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邓亚萍说过“我要自信,我一定有独特的价值。”约翰.库提斯说过“我行你也行。”于丹说过“我要成长,健康快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杨利伟说过“我要奉献,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幸福无处不在,就等着你去发现。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3
孝是做人基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任何一种爱都应当回报,更何况我们的师长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记师长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与人不善则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为社会所不容,为人们所鄙视,一个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难相信他的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会老;你也要做父母,也愿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与你呢?从教育后辈而言,也应从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孝顺的榜样。
我们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面对无力周济穷迫的父母。也许;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忽视敬孝。有人会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挣了钱有了宽余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边;有人想,自己手头紧,等再挣一些钱之后,尽量让他们晚年享几天清福;有人说;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谋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说;她们没给我好的前程,没供成我上出满意的学界,不可理会他们;还有人说;她们没给我留下基业和治下家产,不赡养他们……听听这是什么话,殊不知,岁月无情,生死难料。父母一天天变老很快就步入风烛残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黄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4
彩色的电视机屏幕上,《开学第一课》的现场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鲜红的五星,一位又一位耄耋老人在讲述着一件又一件陈年旧事,古老绵弥漫着销烟与血泪的两万五千里上,埋藏着令后世缅怀的英雄足迹。
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加快了曾经在长征中与战友们在“移动的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风儿平静地拂过草地的呢喃是他们的上课铃,而子弹破空飞行的呼啸是他们的下课铃;没有纸张,只有那一望无尽的雪山划地;没有钢笔,只有那漫山遍野的枯干枝条。尽管如此,秦华礼仍然肩负起红军“千里眼”“顺风耳”的重任。在草地中心毕业时,没有飞扬在碧蓝天空的博士帽,只有永恒在心中的坚定信念。
胡正先在雪山上忍饥挨饿地激战48天,是信念不移;梁天文与杨政委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是同甘共苦;贺炳炎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锯掉伤臂,是勇敢坚毅;耿飚每日与战友们只吃一颗黄豆,是百折不挠……
这就是长征精神!
昔日蝗长征路已属于历史,而人生中的“雪山”和“恶战”却一个接一个来临,人生的长征同样需要信念和勇气。举着先辈的旗帜,他们的精神如盏盏灯火,照亮着前方的路。
不忘初心,长征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