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科书第九册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课件展示落生图片,大家知道图片上是那种植物吗?
(生答:花生)对,花生也叫落花生。引入课题:落花生。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3、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花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新字词心得。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词,讲解交流自己的学法。
(3)教师播放课件,加强巩固学生的生字学习。
小结: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词典中的解释。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记述花生收获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议花生”这一部分内容的起止部分。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分段?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内部讨论,教师引导明确分段。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再次自由读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讨论理解。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提出讨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怎样理解的。(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赞花生”。(课件展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
父亲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2)“学花生”。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要做谦虚朴实,不记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当然更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七个,其中“榨、榴”注意读准确,重点正确书写“茅、榨、榴”,特别注意“榴”的变音。这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课标表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写字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对“议花生”这一部分的详写,及花生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式。
【评价方案】
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终结性评价)
2、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2;(过程性评价)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及课下完成评价单第三题,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的话语,评价目标3;(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文章的布局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式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式(评价单第四题)评价目标4;(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落实目标1、2)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三、深入探究(落实目标3、4)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借物喻人
15《落花生》评价单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请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出示图片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谁能给我们读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两段内容?(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板书:议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子做上记号。随学生回答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
(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爹爹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出示第9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请大家再仔细的读读这一自然段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含义很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课堂小练笔: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结束语:同学们谈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四、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物喻人)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议花生(对比)
人要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重点名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同学们,有兴趣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
2、板书课题,读题
3、介绍落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
4、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二段
1、默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
2、学生回报
3、理解“开辟”“居然”
4、用“居然”造句
5、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