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校本课程心得

2025/10/1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习校本课程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校本课程心得 篇1

12月24日,在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0多人参观了临沂李官小学和临沂北城小学,通过参观学习,感受很大,收获颇丰。

一、观而学

(一)“菊文化特色”的临沂李官小学

1、以菊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文化名校、文明强校”。

李官小学自20xx年开展菊花种植以来,依托多年来的菊花养植和对菊花文化的逐步理解,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菊文化,并开发了《菊花》、《菊韵飘香》、《菊香满园》、《阅读在左写作在右》等系列校本教材。学生不但学习菊花精神,而且还画菊花、栽培菊花,把菊文化深深的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教师也是一样。就这样形成了肯劳动、爱学习、讲礼仪的学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工作、特别讲奉献、善于打硬仗的教师精神,学校文化展室是最好的证明。李官小学的学校文化展室、教师展室、学生展室都各具特色,令人震撼,让人羡慕不已。

2、同读书,共成长,师生大阅读,共享经典大教育。

李官小学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警言名句、国学经典等,为师生充分营造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学校倡导师生“随时读”与“定时读”相结合,“规定读与自由读相结合”,“阶段展示和集中展示”相结合。“自由阅读大厅”“图书漂流站”“班级读书角”“校园读书节”,让每位师生在吟诗作画中,亲近经典;让每位师生在诵读经典中,享受人生。

3、搭建“社团”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李官小学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十个活动社团”、“两个常年训练队”和“一个综合艺术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艺术特长的平台,特别是该校的“花棍队”,非常有特色,很有实效。

(二)“弘扬个性化“的临沂北城小学

1、以“腾飞杯”为载体,深化师生综合素养提升。

北城小学自20xx年以来就举行“腾飞杯”教师展示大赛,有课堂教学、说课、教材内容考试、书法等。自今年开始,举行首届学生的“腾飞杯”展示大赛,并将持续下去。通过这一载体,让师生有充分展示的平台,同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提高。

2、以“少年宫”为平台,推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北城小学的少年宫具有一定的规模,功能室齐备,设施齐全,各种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对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多彩的天地。

二、学而思

通过参观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的校园文化、功能室建设及档案建设,让我深有感触。

反思一:学校的特色

学校的特色其实就是学校的文化,就是一种积淀,一种认可,一种传承。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学校就会没有长远的发展,更不会成为名校,但是学校的特色怎样创建?是凭空想一个,编造一个,还是静心思考一下呢?我认为,一所学校想有特色,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正如李官小学,他们学校的特色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以菊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素质。

反思二:学校的主宰

学校的主人是谁?是学生?是教师?我认为,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教师,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一定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快速的成长发展,成为学校的真正的主人。

1、教师的发展

对于教师的发展,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他们为教师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又为他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如李官小学的教师读书,学校不但为教师提供免费的书本资料,而且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在读书的同时,收获成功的自我。北城小学的“腾飞杯”教师展示大赛,就是教师自我展示最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但得到了成长,而且收获了荣誉。

2、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发展这方面,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也做得非常好,他们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如李官小学的“社团”文化,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得不到发展,那么就会慢慢消失。而李官小学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组建了学生喜欢的社团,通过社团,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学校及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李官小学的“四大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展示了自我,收获了自信。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发展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是成长的欢乐。北城小学的“少年宫”更是学生特长发展的天地,“腾飞杯”是学生特长展示的舞台。

这两所学校,在教师和学生发展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但最终都是一个目的——为学生的发展终生奠基。所以,我们在学习他们的同时,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我校,我们准备以“智慧杯”为载体,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为“智慧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当然我们一切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多开展适合本校师生的活动,塑造智慧儿童和智慧教师,点亮智慧,绘出彩人生。

反思三:教研水平的提高

在我看来,教研就是学校的生命,没有了教研,学校就没有了活力,一所学校教研搞得好,做得实,学校就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如李官小学的教研,扎实有效,有特色,有生命力。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社团课程文化大放异彩;常规管理有条不紊,检查落实具体有效;教师读书已成习惯,学生读书成为时尚,师生发展相辅相成;北城小学的教研,就是以科研引领发展,以特色导航未来。校本教材多种多样,活动、班会、家校和德育;常规管理严把“三关”,注重质量调研;教师读书感悟成册,自我发展成集;教研活动规范有效,“腾飞杯”成为师生发展的主流。

这两所学校,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教研马虎不得,要做就做最好。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是我对教研的追求。我们要多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展适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研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宣扬,而在于有效。

总之,参观了,学习了,思考了,最重要的是实践了。我们要沿着自己学校的实际,多学习名校的经验,多思考,多创新,为自己学校的发展,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学习校本课程心得 篇2

通过本次学习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校本教研的实施。

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这些因素,既有促进方面的,也有阻碍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

从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来分析,影响校本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因素。当然学校因素是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只有教师与领导,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才会使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以实现学生的内在价值,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为基础才能考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即实现教育的工具价值为社会服务。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同样重要。因为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者。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但是对课程的进一步开发,而且是学生视野的开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校本课程的合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推动者、引导者,而不是传统国家课程的转述者。所以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学习校本课程心得 篇3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给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取和资料选取,体现教育资料的多元性和选取性。

空竹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抖空竹也是一项全身的体育运动。在学校开展空竹教学,能够使这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得以继承,也能够使学生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心肺系统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把“多姿多彩的空竹”作为了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开展起来。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抖空竹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抖空竹集健身、娱乐、表演于一体,四季寒暑都可练习,男女老少皆适宜,深受学生喜爱。我们把抖空竹作为校本课程,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在学校开展“多姿多彩的空竹”活动,学习空竹知识,练习空竹技巧,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一、课程实施目标

1、发展身体灵活性,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2、基本掌握科空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逐步学习花样动作,提高自我健身潜力.

3、培养学生体育与健身的状况,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培养民族自豪感,群众主义、竞争进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课程实施的有利条件

透过对空竹的了解和对学校场地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思考,我们认为开设“花样空竹”这门课程有以下便利条件:

1、简便易教,简单易学。

抖空竹的每一个花样都有自我的动作要领,只要教师掌握了要领,加以练习就能熟练的掌握这个花样。透过动作的分解教学,就能把这个花样动作简明扼要的教给学生,学生只要掌握了动作要领并加以练习,就能较快的掌握这个花样。

2、培养创新,寓教于乐。

在抖空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花样的创新和动作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抖空竹时发出的哨声,有时在配合优美的音乐进行花样的组合,能够增加学生在优美的氛围中开展此项体育活动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受场地、时空的约束较小。

开展抖空竹的教学不需要太大的场地,正常的学校操场都能开展,学生在体育课上、课间十分钟的操场上都能够随时随地的开展抖空竹的活动。

三、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花样空竹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没有可参考的资料。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以校本教研的方式用心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1、初步探索出了花样空竹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结合体育传统项目的教学特点,经过多次的实践我们已经初步确立了空竹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透过利用多媒体视频观看和基本动作示范,让学生简明扼要的掌握动作的要领;多种形式的练习,模仿练习、小组结对练习、学生动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的完成这个动作;拓展活动,在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花样动作的基础上,把学生以前学过的动作进行自由的组合和在创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为我们常态化的课堂实施带给了坚实的保障。

2、抖空竹作为常规体育课的辅助练习或准备。

在校本课程花样空竹实施一段时期以后,我们尝试把抖空竹作为常规体育课的课前准备练习或课中的小游戏。抖空竹需要全身的运动,是一项有必须强度的体育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课前准备能较好的使学生进行热身,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个和抖空竹有关的小游戏,能够使学生在愉快抖空竹练习的过程中,增进群众观念、团队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兴趣小组跟进。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成立“花样空竹”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空竹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如今,很多同学都觉得抖空竹很好玩,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用心性很高,见到别人玩出了新花样,自我就想学,有时自我还能创出个新花样,就别提有多高兴了!据了解,花样空竹有一百多中不一样的花样,此刻空竹队的同学已掌握花样空竹动作十余种。小队员们在抖空竹的学习中,强健身体、磨练意志,并将空竹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今年在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我班学生又熟悉掌握了单轮空竹的抖法。

、实施效果

开设校本课程“花样空竹”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逐步构成我校的一个特色。学生练习抖空竹成了我校学生课间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透过一向以来的努力,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一些抖空竹的技术和花样组合,并能进行表演,空竹项目深受师生的喜爱,掀起了一股空竹热。我班43名学生,对空竹的两种绕线方法都已经掌握到位,并且能够很好的进行抛、接动作,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勤加练习此刻每个学生都已经学会了指串、腿串、走钢丝、小猴上树等。我们还进行了各项空竹趣味活动:画空竹、做空竹小报、班级抖空竹展示、中华绝活抖起来等各项活动。正是有了人人抖空竹的氛围,在抖空竹的过程中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身体、培养创新潜力和团队精神。

学习校本课程心得 篇4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这些因素,既有促进方面的,也有阻碍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准备在讲座完后交流环节提出来,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像崔教授说的一样,只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以前我一直错误地把校本课程局限在一定的框框里,而且认为一所学校都要围绕某个主题去开发。所以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