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5/10/1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饼干、自制人体消化系统的拼图、水彩笔、VCD光盘(消化系统)。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找一找,摸一摸。

操作人体消化系统磁铁图片,饼干娃娃以童趣的语言,自述自己在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内的变化过程。同时,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的位置。

(1)饼干娃娃:我是饼干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里,牙齿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口水)把我变成了食团。经过吞咽,把我送到食管。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里)。

(2)饼干娃娃:经过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动起来。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里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饼干娃娃:胃里有一种像水一样的消化液,这种液体和我在胃里翻过来倒过去,我就变成了食糜,就像稀饭一样的东西。经过胃的运动,我就到了小肠。

(4)饼干娃娃:小肠里有许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样的养料,养料被小肠吸收了,小朋友就长高长大了。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肠的`位置(腹部)。

(5)饼干娃娃:我被小肠吸收后,残渣就送到了大肠,变成大便,排出体外。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肠的位置(小肠周围)。

看一看。

(1)实验:咀嚼饼干。

①幼儿咀嚼几下饼干,相互观察,口中饼干变成什么样子(变小)。

②多咀嚼几下问:“嘴里是干的还是湿的?”引导幼儿理解唾液(口水)能帮助食物形成食团吞咽下去。

(2)幼儿分段观看VCD(消化系统)实录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牙齿把食物嚼碎、变小。

(2)和口水一起变成食团。

做一做:摆拼图。

(1)幼儿摆出消化系统主要器官的正确顺序。

(2)幼儿用简笔画形式在记录卡画上自己的认识:食物在人体内变化过程。食物 口腔内→食团→食管→胃→食糜→小肠→养料(吸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人类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这其中包括 生活垃圾 工业危废 医疗垃圾 其他固废(核废料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但有一个身份是相同的,那就是:垃圾制造者;每天有很多事情被我们重视,但有一件事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每天都在生产垃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我们是地球环保服装设计师》。环保是当今最关注的一个问题,环保必须从小孩抓起,所以这个活动主要是以各种废旧材料来让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其意义十分深远。

教学目标:

1、通过剪、贴、穿等技巧,让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废旧生活垃圾制作服装,并进行表演。

2、通过制作,让幼儿认识到废旧材料的再使用价值,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各种废旧材料:报纸、包装袋、塑料袋、废旧光碟、奶瓶、果冻壳等。

2、剪刀、胶水、双面胶、订书机、范例时装一件3、四名幼儿排练好时装表演,一名幼儿扮演小魔仙。

4、时装表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看见满地的垃圾,让幼儿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教师提问:

1、师: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呀?(垃圾)对了,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没用的垃圾,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

2、(出示报纸):这是我们看过的报纸;(出示奶瓶)这是我们喝过的奶瓶;(出示塑料袋)这是我们用过的塑料袋;平时我们把这些当垃圾丢弃了,真是太可惜了。

3、(小魔仙出现)师:咦,你是谁呀?幼:我是小魔仙,看我怎样把这些垃圾都变成宝物吧,变变变,看!(音乐响起,四名穿着环保衣服的幼儿出来表演时装,让全体幼儿欣赏)。

4、师:哗!原来被我们丢掉的垃圾可以变成这么漂亮的服装啊!今天我们也来当环保设计师把这些生活垃圾都变成漂亮的衣服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对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过朝夕相处也能叫出班里其他孩子的名字。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是踏入小学的第一步,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每个人名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谈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激发了孩子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独特性。

2.能够大胆地交流关于姓名的由来。

3.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名字的卡片、黑板、娃娃、小贴纸、《百家姓》等。

2.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名字

1.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2.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3.教师小结:名字是我们认识别人、和别人交往的第一步,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名字是我们交朋友所必须了解的。

二、通过观察与对比,初步感知自己名字的独特

1.出示写有幼儿名字的黑板,激发幼儿认知兴趣。

提问:你们的名字哪里不一样?(姓、名、字数)

2.幼儿找出自己的名字,要求声音响亮地说出“我的名字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氏。

提问: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

2.请幼儿有秩序地到黑板上将小贴纸贴在自己姓的下面。

3.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姓都在姓名的第一个字上。

4.为什么我们有的小朋友姓王、有的姓张呢?(引导幼儿了解姓大都跟爸爸一样,也有的跟妈妈一样。中国人都是跟着祖先来姓。)

你还知道有哪些姓吗?(幼儿说,老师写)

你们知道有两个字的姓吗?(拓展幼儿对复姓的了解,如诸葛、公孙、上官等)

5.小结:我们中国有l3亿人口,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姓,我们称它为“百家姓”。(出示《百家姓》,引导幼儿在业余时间阅读)

四、交流自己名字的由来,体会父母的期望

1.提问: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小秘密吗?

2.教师示范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3.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教师多追问,挖掘幼儿名字的内涵)

4.小结:通过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名字,我发现男孩的父母和女孩的父母起的名字意义也不相同,男孩的爸爸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勇敢、坚强、健康……像×××,女孩的爸爸妈妈则希望自己的宝宝美丽、快乐、有才艺……像XXX。你们现在实现爸爸妈妈的愿望了吗?

五、游戏:我给宝宝起名字

1.幼儿自由分组,扮演爸爸和妈妈的角色,为自己的宝宝起名字。

2.教师提示:宝宝的姓和名,以及名字的含义。

3.在集体面前交流。

4.小结:通过我们给自己的宝宝起名字,会发现我们中国人起名字其实是很有学问的,如果想要让自己有学问,那么上学以后我们要怎样做呢?(好好学习,认识更多的字……)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加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