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1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设计背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2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3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4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用耳朵仔细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教具:宝宝熟悉的各种声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放录音。
师:什么声音?
(1)、让宝宝逐一听汽车、火车的喇叭声和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
(2)、师:刚才,你们听到了汽车、火车的声音,小动物的叫声,你们是用什么听到的?
2、教师引导宝宝认识耳朵。
师:宝宝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灵,小朋友用它听声音。
3、让宝宝自由地说一说、学一学。
师:大家还听过什么声音?
4、请宝宝用双手捂住耳朵,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
告诉宝宝:耳朵的用处很大,我们要保护它。不冲它大声叫喊,不挖耳朵。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对灾区人们有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
2、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感受学习灾后人们的互助互爱精神。
二、活动准备
一张灾区孩子照片、地震、灾后救助相关录像、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引出主题内容。
(二)聊聊汶川地震,了解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师:你所知道的汶川地震是怎样的?(幼儿个别回答)
(三)看看汶川地震后的图片及人们生活,引发共鸣。
师:地震使人们失去了什么?(地震毁坏了人们的房屋,造成人们财产的损失;引起山体滑坡,造成桥梁断裂;使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人们生活上的不便利,使小朋友无家可归,同时失去读书学习的机会。)
(四)了解灾区朋友当时的生活及感受,萌发同情心。
老师讲故事:刚才大家说了自己对地震的看法,我们来看看灾区小朋友在地震后生活是怎样的?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五)观看经过他人帮助后的灾区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图片,明白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师:他们现在心情怎样?怎么做灾区的小朋友才会开心起来呢?(幼儿个别回答) 地震后大家都在默默地关注着灾区的人们。我们来看一下,都有谁在帮助他们,最后宋馨懿他们生活开心起来了吗?(帮助可以使人战胜困难,获得开心快乐,你打算怎样帮助别人呢?)
(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将怎么帮助别人。
(七)教师总结,活动延伸。
师:我们要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爱与幸福。现在,我们回去把自己刚才所说的记录下来,贴在爱心墙上,让大家都知道生活需要爱与帮助。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