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2025/10/1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篇1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最光辉的职业之一,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我走上三尺讲坛的那一天起,我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高师德修养的感悟:

一、与法对话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活动,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我遵照教师法《师德师风建设十项规定》、《教师文明用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要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做到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文明礼貌、举止优雅大方、以身作则、作风正派,没有向学生推销资料、乱收费、索要学生家长的礼品等不良行为,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私之事。

二、与学生对话

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爱是教育的法宝,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在教育中,我们教师占着主导地位,但是学生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研究的。我要求自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他们研究,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我所带的班以单招学生占大多数,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活泼活跃,喜欢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但研究惯不太好。所以,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研究和生活,发现学生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给一个支点,地球都能被转动”,对于职高生来说,这个支点就是自信。我深知只有为学生建立自信,找到一个新的起点,才能重新点燃学生生活的希望。班上有不少研究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平时不愿意研究,旷课的现象严重,但是在实中他们表现的很好。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放大这些优点,以鼓励为主,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

在我看来,师德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同时,师德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地研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另外,师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社会。

总之,师德是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精神追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尚的师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篇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就像我们在讨论时说的,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就像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生源的减少,高校招生规模还在扩大,导致生源素质和以前不一样了,做一个好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述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布置学生能完成的作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篇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我有这样的几点感触:

一、爱心是根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林崇德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这也不是说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专业业务素养。

精通教学业务是成为好的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而不会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能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惑,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逐渐丧失,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对该教师的任教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要想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地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三、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因此,教师要注意优化自身的形象。教师不仅树立以德立教、以身作则、要与律己、无私奉献的形象,还要把外树的形象和内在的素质结合起来,用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

四、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

因而,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素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园丁。

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这是我在学习师德师风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很感谢学校这次进行的培训。让我这个新教师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我一定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心得体会 篇4

师德一直以来都强调“爱心”和“奉献”,但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两点。首先,教育之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技巧中,否则这种爱是空洞的。教育不是“一爱了之”,而是需要教育智慧的表达。其次,虽然爱是一种情感,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最后,教师的“奉献”其实也是教师自己的收获。教师要以职业规范操作,少数教师可以呕心沥血、忘我爱生,但不应该强迫每一个老师必须做到。

教师职业的奉献特点是无可否认的。我们不像其他职业,下班后就可以与工作分离。相反,我们往往会在家里继续工作,备课、批改作业、查找资料等等。这就是奉献的体现。但是,我认为教师职业不应该只是奉献。这种奉献本身也应该是一种收获。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不仅仅是学生的研究成绩,更应该是教师自己的成功。教师应该不断深化对教育的认识,拥有更丰富的教育智慧,让自己的课越来越精彩。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教育科研,取得成果,并写作并发表教育文章。这些都是教师的收获。

反思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在头脑中想,更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教师应该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专家提出了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阅读、思考和写作。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所有教师都能获得职业成功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职业幸福感。一个仅仅凭使命感工作的教师,很难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我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与幸福,所以我更加热爱教育,这就是良性循环。

因此,我认为讲师德时,我们仍然应该将爱心和奉献作为基础,但这些必须与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相联系。只有当教师感到教育的成就感和诗意时,师德才能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全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以及祖国的未来。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认真工作,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发出光和热。其次,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他们的成长,教书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并引导学生成才。

师德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作为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教师的'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还非常艰苦。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此,他们必须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待遇而工作,那么在知识传授和教育培养方面,就难以胜任社会的重任。

另外,师德的外在体现之一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他们应该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为人师表的核心是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那么他们自己也不能迟到;如果要求学生研究某些知识,那么教师自己也必须精通;如果要求学生崇尚某些行为,那么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如果要求学生不做某些事情,那么教师自己也必须坚决杜绝。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随着生源的减少,高校的招生规模还在扩大,学生的素质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布置学生能够完成的作业。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