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知道感冒会传染给别人。
2.了解如何预防感冒。
3.初步学习看图讲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感冒会传染,并了解如何预防感冒。
难点:了解空气传播是感冒的重要传播途径。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河马的大口罩》,故事大图《小河马的大口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手指游戏《大乌龟,小乌龟》。
2.教师:乌龟感冒了,它为什么会感冒?
二.听讲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1 .教师:有一只小河马感冒了,它也像小乌龟一样感冒了,它感冒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听一听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2.教师讲述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三.理解故事
教师提问:
1.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一开始有谁?它怎么了?
3.小河马感冒后去找谁?熊医生给了小河马什么东西?
4.熊医生为什么要给小河马口罩?
5.小河马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6.谁捡到了口罩?用来做什么?
7.小白兔提蘑菇回家的时候遇到了谁?小白兔做了什么?
8.小白兔把口罩放在窗台,发生了什么事?
9.谁捡到了口罩?用来做什么?
10.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
讨论
1.教师:老师发现,第二天早晨,森林医院的病人都用过一样东西,是什么东西?
2.教师:是不是不管用什么口罩都会感冒?为什么用过小河马大口罩的小动物都得了感冒?
3.怎样才不会感冒?
4.教师小结:感冒很难受,我们要预防感冒,不用得了感冒的人所用过的东西,吃预防感冒的药,多晒太阳,多锻炼身体,等等。
四.学讲故事
1.教师:这个故事真有趣,爸爸妈妈们一定也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跟老师学讲故事,回到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教师翻教学大图,带领幼儿看图讲故事。
3.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翻书讲故事给同伴听。
教学反思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并且很容易通过唾液和空气传播,幼儿通过理解故事,基本都能了解了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感冒的方法。在学习讲故事的环节与教师互动较好。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解释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时语言不够简练准确,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注意提问的指向性。
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说出感冒的一些症状,了解感冒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2、学会预防感冒的方法。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1.看这是什么?(口罩)
你们见谁带过口罩?(医生、护士、清洁工)你知道为什么要带口罩?(口罩可以抵挡细菌)
2.今天呀,小河马也用到了大口罩,我们来猜猜它为什么要用大口罩呢 ?(幼儿猜猜、想想、说说)生病了,嘴巴太大
3.分段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课件第一段,说说小河马怎么了?
小河马得了什么病?医生给它戴什么了?为什么要带口罩?
(2)欣赏课件第二段,猜猜"口罩不见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结果…..(把大口罩打的不见了)小朋友们这个喷嚏怎么样?(很大)那他会是怎么打的呢?谁想学一学?我们来一起学一下吧!你们的喷嚏可真厉害啊!(不过打喷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对着食物和人来打,那样会传染细菌,而且是不礼貌的。)
想想谁会捡到这个病菌的大口罩?会用他来干嘛?
想想谁会捡到小河马的大口罩?他们又会用口罩做什么事呢?
(3)欣赏课件,说说"口罩不见了"后发生的事情。
小河马把大口罩打飞了,口罩会飞哪里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这个带着病菌的口罩飞到过哪里?见过谁呢?他们把口罩当成什么了?
最后小动物们怎么了?为什么会感冒?小路和小羊没碰过口罩为什么也生病了?(总结:原来小动物们都是被小河马的大口罩传染的,因为小河马得了重感冒,大口罩上带了很多细菌,很多小动物都用过大口罩,小鹿和小羊还吃过用大口罩来装的蘑菇,所以他们都感冒了,感冒原来是会传染的。)
带细菌的口罩到过这么多地方,是谁让口罩沾上病毒的?(小河马)
带完口罩能乱放吗?应该放在哪里呢?我们可以随便捡地上的东西来用吗?为什么啊?
四、了解感冒的症状。
小朋友们你们感冒过吗?怎样得的感冒?感冒后会怎么样呀?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说一说
五、说一说治疗感冒的方法。
如果你是熊医生,你怎样为小动物治疗感冒。
六、说一说预防感冒的方法。
1.感冒了,你觉得难受吗?那请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少生病?(多喝开水、适当穿衣、多吃蔬菜、锻炼身体、空气流通,注意卫生)。
2.为了我们的身体不容易生病感冒,不和小河马一样得重感冒,想不想把我们的身体也锻炼的棒棒的啊!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
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2、增强自信心,消除个别幼儿的自卑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有关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
2、操作卡片,人手一张。
3、教师与幼儿进行“你有什么本领”的谈话。
4、幼儿操作材料“我也有长处”
活动过程:
(一)按顺序播放幻灯片:故事中的小动物。(小花猫,大公鸡,蜻蜓等等)
讨论:小朋友,你觉得这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呢?孩子们自由发言。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小花猫的本领是捉老鼠,大公鸡的本领是打鸣,催人们早早起,蜻蜓捉蚊子等等。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启发幼儿知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
(1)讲故事第一部分,听后提问:谁在哭,它为什么哭?小河马在各项比赛中都输了,心里感到怎么样?它伤心的说了什么?小河马有长处吗?它的长处是什么?
(2)讲故事的第二部分,听后提问:小河马为什么哭了?它说了什么?小河马知道了什么道理?
(3)教师引导,幼儿作答。
(4)评价教师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让他们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三)启发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鼓励幼儿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别人的长处。
(1)幼儿自己、找长处,并相互讲述。教师作引导和提示。
如:我叫小敏,我四岁半了,我最喜欢唱歌了,每当妈妈工作累了的时候,我就给她唱歌,让她感到不在累。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请幼儿找到与自己长处相对应的卡片,别的小朋友可进行补充,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长处告诉大家。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足,自己准备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怎样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四)小结
小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只要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很好地去发扬光大,就会做出出色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成为聪明能干的人。
活动反思:
孩子们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长处,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短处。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学会了用语言去表达,这样无意中就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李浩林说:我的长处是开飞机,我没有反驳,因为这些孩子的年龄特点就是想象与显示易混淆,并不是他们有意在撒谎。
幼儿园中班大河马吃泡泡糖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大河马》是首充满儿童情趣的歌曲,“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圆圆的身体”、“短短的腿”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为幼儿所喜爱。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很强,幼儿将大胆想象,创造性学习歌曲,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大河马的外形特征,在“猜”的游戏中倾听、学唱歌曲。
2.迁移生活经验,尝试替换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3.在歌唱活动中保持愉悦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自由创编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迁移生活经验,尝试替换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2.难点:在歌唱活动中保持愉悦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自由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明显身体特征。
2.物质准备:ppt 课件、flash 动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在“猜”动物游戏中,学念歌词、节奏。
1.教师创设情境,引出活动,调动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们要去动物园看一位朋友,会是谁呢?
2.教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大河马的部分图谱,幼儿自由猜测。
(1)出示图片一:“小小的眼睛” 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猜动物;
(2)出示图片二:“大大的嘴” 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猜动物;
(3)出示图片三:“圆圆的身体” 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猜动物;
(4)出示图片四:“短短的腿” 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猜动物。
3.播放 flash 动画《大河马》,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二)唱一唱:幼儿学习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1.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2.幼儿完整欣赏教师歌唱。
3.幼儿跟着教师逐句学唱。
4.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5.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三)玩一玩:师幼互动,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共同完成创编。
1.和教师一起创编不同动物的歌词。
(1)师:我们邀请更多的好朋友来玩。
(播放小兔子和小猴子的图片)
2.替换大河马的身体特征,尝试演唱。
(1)师:小兔子的眼睛怎么样?嘴巴呢?身体和腿怎么样?小猴子呢?
(小兔:长长的耳朵,小小的嘴,白白的身体,短短的尾)
(小猴: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长长的尾巴,细细的腿)
(2)尝试用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
(四)想一想:迁移生活经验,独自完成创编。
1.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自由讨论。
(1)师:大象什么特征呢?小猪呢?
2.幼儿轮流发言,完成创编。
(五)小动物回家
(1)师:我们一起用美妙的歌声来欢送小动物们回家吧。
活动总结
“猜一猜”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积极性,畅所欲言。同时步步深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在脑海中对比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描述是否相符。
“唱一唱”采取学念歌词—教师清唱—逐句教唱—完整教唱—随音乐演唱逐步深入,反复练习巩固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玩一玩”教师与幼儿充分互动,共同完成创编,知道要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身体、尾巴等特征,充分思考,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想一想”幼儿独立思考,两两一组,和小伙伴共同合作,完成创编,也方便教师检验幼儿整个活动的学习效果,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