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10/1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6个,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3、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

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

3、说话训练

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

关于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预设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

让、往、烧、知。

2、会读:

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⑴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⑵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⑶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

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⑴填写课后的词语。

⑵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习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不全”、“不详”、“不对”)他想编成什么样的`?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编成了药物书。

他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他编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1)李时珍是药物学家。

(2)李时珍走遍了名山。

2、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生地读课文,注意药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⑥读这段后你有何体会?

⑦分层,概括层意。

⑧出示投影(书中画面)学生描绘。

⑨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学习第6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3)交流学习第7自然段。齐读。

思考:为什么《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讨论:

1、课文第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那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课堂练习。

1、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对的打“”

(1)那时候,行(xíng

há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íng

háng)业。

(2)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决心重(chóng

zhòng)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3)李时珍在给病人看病时,特别注意积累(lèi

lěi)经验。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李时珍是伟大的()和()。

(2)李时珍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3)李时珍整整花了(),终于编写了一部()的药物书——《》。

七、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11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