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32页例6)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43.9095保留整数是()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师:43.9095精确到千分位写成43.910,写成43.91行不行,为什么?
2、师:求小数的近似数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教学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师:19.4元表示什么?12个表示什么?可以直接求出什么?请大家列式解答。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这下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办?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师:用什么方法求呢?生:四舍五入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保留到哪一位比较合适?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说出你的想法。
(4)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阅读课本32面例6中的对话,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列竖式计算时,我们发现()。而在日常生活中付钱时,人民币的单位有()、()、(),所以根据付钱的情况,我们会出现()种方案,分别是以()、()、()作为羽毛球的价格单位。①如果是用“元”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②如果是用“角”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③如果是用“分”作单位,表示精确到()位,也就是保留到()位,要看()位?计算时,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位,再接()法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因此,19.4÷12≈()。
生:小组讨论(4)学生分组汇报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连接)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数。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需要,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规律
生:交流讨论,求商的近似数,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师总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3.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生:交流发言师总结: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2.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4.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总结: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不同点: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除到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后再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通过与积的近似数比较,巩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善于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之处,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三.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选一选: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A、13.82B、13.80C、13.812.求商的近似值
1.9÷0.7≈(保留一位小数)。3.6÷1.7≈(保留两位小数)3.教材P23做一做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13元,老师有50元最多可以买到多少支钢笔?(2)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壶?{设计意图: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求商的近似数。}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自我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成功的体验,使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板书设计】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19.4÷12=1.616666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保留两位小数:1.62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保留一位小数:1.6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评价方案】
学生课堂活动评价一览表班级姓名组号学号
项目周次举手答问知识掌握情况15%能力表现
小组活动材料收集作业完成30%
情况20%情况10%
情况25%..........
得分
备注:
此表每人一张,班上档案袋内,一学期两次评比(期中期末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1.举手答问栏: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及倾听能力,并能营造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学习氛围等。
2.知识掌握、能力表现栏:用于复习、小结、表达交流及倾听情况等。
4.小组活动: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分组交流材料等。
5.材料收集情况: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探究活动报告,调查表、小制作。
6.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课后练习、书中讨论、思考题、基础及平时测试卷等。
以上6项以A、B、C、D四个等级为量化单位,A等80分以上、B等70分至79分、C等60分至69分、D等59分以下,均由学生本人如实填写,在班上公示,学期结束算出自评总分,最后每班各获得一张“学生学习活动总评成绩一览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
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345623846050074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84≈0.98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习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习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