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美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早上看到校园的海报,得知今天下午两点在报告厅有一场以“城市美学之道——株洲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中午吃完饭后,自己担心在讲座现场会没有位子,便在下午1点10分赶往讲座现场,没想到这一去便是近五个小时,整场讲座下来,下午5点40分才走出报告厅。不过,觉得时有所值,在听主讲人市长助理蒋涤非教授所作的讲座后,接受了外界的讯息,也算拓宽了视野吧!
这次听讲座,有两点感触,或者说是整个会场和自己当时所预料的并不是一样。其一,之前以为就是一场讲座,没想到竟包含了首届研究生“百草论坛”、蒋涤非博导受聘我校客座教授仪式和以“城市美学之道”为主题的讲座三项活动,并且参加这几项活动基本上是我校的研究生和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代表,校党委书记、校长等行政班子成员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其二,之前看到海报讯息上主讲人蒋涤非的后缀就是市长助理,当时也没抱有多大收获知识的心理,自己只是想了解外界的信息,可听完讲座后,才知道此人的不凡之处,不仅有行政头衔,更有许多学术背景,如:清华大学建筑学毕业,北京大学教授、湖南省设计研究院长、中南大学建筑系主任……,这么多头衔下来,没深厚的学术功底是顶不住的。
此次讲座,蒋教授以株洲市这若干年来的城市建设为突破口讲解城市的美学之道,由自己亲手所抓的神农城项目说起,从庆典性、仪式性、精神性、传承性四个角度分解了神农城各个项目,从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配套工程的战略高度解析各个项目背后的深远意义,最后回归到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以及当前株洲市的一些典型建筑,一一点评,讲解自己的设计风格,由实践回到理论中,进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深入浅出,获得了在场的学生热烈掌声。最后,蒋教授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解答现场同学的疑问,我在听了后,对建筑的设计获得了些感性认识,在半知半解中问了蒋教授一个问题,“蒋教授,您好!很感谢您今天能来我校讲学,从您刚刚的讲解中,我受益匪浅,但心中又有一个疑问,从您刚刚分析一些建筑设计的.理念中,我总是联想到我们学校的建筑,觉得我们学校的建筑就像一个个火柴盒,或者说是碉堡,感觉这建筑所包含的文化很保守,没有开放的胸襟。就拿主教楼来说,四四方方,正大厅往里缩,总让我想到一种动物——乌龟,不知我们学校建筑所包含的文化是与我们湖湘文化是敢为天下先相违背,还是其设计者另有深意,我想请您从学术的角度,讲讲您对我们学校建筑的看法?”蒋教授在回答中也很同意我的看法,他以自己的不同身份,从两个角度回答了我的问题,作为市长助理,他说他会在建筑设计方案批准方面严把关;作为一位学者,他认为我们学校第一批建筑,很低档,如果按此建设下去会大煞神农城风景,同时这也是全国很多高校的通病,也点名批评了中南大学新校区,高校建筑应从设计理念入手,以主次空间的角度来设计建筑,从建筑上向外界诠释自己的文化。
蒋教授所作的讲座,可谓是有深度、有内涵,让听者了解建筑设计的前沿思想,以及作为一名行政工作者,在把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着眼点,我相信有这样一批学者型的官员,株洲市一定会建设得更美好。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有一段话:”我现在相信,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事隔四五十年之后,朱先生在《怎样学美学》一文中补充说:“我现在相信,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我想这很能说明美学这门学科的奥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美学,需要我们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拓展。所以,美学绝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未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前,简单地将美,美学,审美等同。后来,经过一学期的理论灌输与实践操作,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美学,它既不等同于生活中所说的美也并不等同于审美。
所谓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属于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美的本质而非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说的“美”只是美的现象,是片面的美,绝非美学中所说的美。美学中的“美”并不等于“beauty”,在美学范畴中,有些美的东西并非“美”,而有些丑的东西也并非不“美”。比如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认为是丑的,在艺术上可以是非常美的,只要它充分表现自身的性格,这种丑要比粉饰的甜蜜要美得多。就像老师上课提到的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老妓》。《老妓》呈现的是比木乃伊还要皱老的裸体的老妓欧米哀尔,正在悲叹她的丑陋。她弯着腰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干瘪如柴的胸部、布满道道皱纹的僵硬的肚皮,四肢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这是一个多么丑陋的人啊,连那些前来参观的妇女都不禁发出一声惊叫:“呀,多丑的人啊”。但是这个作品却是美的,这件艺术是美的。它通过艺术手法对丑的事物的揭示更能使人们陷入沉思和反省,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作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更能起到警醒人们的作用。所以这雕塑虽丑但并非不“美”,正如罗丹所说的:“在艺术中,只有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
而审美,即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美丑的判断。而美学则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的美或丑,所以美学并不等于审美。
我更想说的是生活的美。较之“美学”与“审美”的学术严谨,生活的美离我们普通人更亲近,也更容易去感受它。并且细想起来的话,其实“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少不了美,美是无处不在的。容貌美,景色美,动物美,色彩美,艺术美,每一次的经历都是那样的美,甚至,残缺也构成了美,承诺也构成了美,还有很多美好的情感。美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只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和繁琐蒙敝,心灵不得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展现在眼前的美,若想要鉴赏它,感受它,首先需要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否则美就很难在一个人的心里面显得真实,变成真实的美。生活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如果能够做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者,即使家庭并不富足,也会十分的和谐健康和幸福。
简单地以本学期美学实践操作部分的两次活动"谁不说我家乡美“和”德之根晚会“为例,通过这两次活动,带给我的是“用心去重新发现美”的感悟。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上午,广州山出现独特的人群,他们全部身穿古代服装,男生摇着扇子迈着方步,女生则手拿团扇步履轻盈。不时有游客走上前去,问他们是否在拍电视剧。原来,这是30多位汉网的网友在为民族服装做宣传。
记者在交谈中了解到,这群人中大多是广州美院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他们平时就对中国古典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都喜欢在汉网等一些网站上交流。昨天的白云山之行就是组织者白桑儿在汉网上召集的。
路人见汉服误喊“大长今”
据一位来自广州美院的学生介绍,在前往白云山的路上,有路人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将他们说成是“大长今”。这位学生对记者说,他听到后很伤心,为什么中国人不认识自己祖先的衣服?
白桑儿表示,之行就是为了让市民可以更多地接触中国古典服装,对汉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后市民看到有人如此穿着的时候,就不会再错叫成是别国的服装了。
电视剧中活人错穿死人衣
在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汉服爱好者中,一位年逾五十的女士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女士的网名是“汉流连”,她擅长设计汉服,也是在深圳较早发起发扬中国传统服饰的人员之一。此次她专门从深圳赶到广州,参与广州汉网的聚会,主要也是希望可以给对汉服有兴趣的市民一个更为专业的回应。汉流连指出,目前电视上热播的古代电视剧,其中出现一些错误,也会给不知细节的市民以误导。据汉流连介绍,汉服的上衣是右衽的,即从左到右的衣领在外边。而一些电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主人公穿着左衽的上衣出现,这样的衣服在古代通常是死去的人才穿的.,这些错误也都是由于国人不了解汉服而造成的。
并非复古只倡节日穿着
记者在现场看到,游览白云山的多数市民对汉服爱好者此行的目的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其中一名市民对记者说,中国传统服饰本来就是应该继承的,只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国人忘记了,现在有这些人做宣传,可以把属于我们的东西又再找回来。
一位阿姨则表示,自己能够识别出这些中国服装,但是要分出是唐朝还是汉朝的,还有些困难。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有的市民对此抱保留态度。一位市民表示,传承文化应该顺其自然,既然这种服装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自然就有其不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的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生活习惯并不像日本或者韩国,从小就会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突然看到有人穿着这样的衣服上街,他会觉得十分怪异。
对于不同声音,汉流连表示,现在的汉服爱好者所做的,是希望让中国人可以更加重视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不是要求人们平时穿着这样的衣服过日子。汉服爱好者只是希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汉服,并在过春节或者结婚等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我代表班里唯一的上海同胞接受展现家乡美的任务。在静下心来思考要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上海的美的时候,我上网查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慢慢地愈加发现上海这个城市的美好。都说上海是一个匆忙的城市,汽车是匆忙的,脚步是匆忙的,工作也是匆忙的。然而我们大多坚持赞美慢下来是一种美德,比如成都,比2如海南。但是我想说,快,也是一种生活节奏。这个城市的快是无数年轻人寄托于此的梦想的喷薄,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激扬的心跳,是我们认真地生活,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的证明。所以,快起来,也应是一种值得被赞美的美德。其实,上海也有慢下来的时候,只不过上海的慢更多的带一点“大隐隐于市”的低调。踏着沿街堆积的厚厚的梧桐叶,路过衡山路的花园咖啡馆,多伦路的文化露天休息广场,甜爱路的爱情邮箱,深居弄堂的田子坊·······慢慢地边走边看,心情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好似给奋斗忙碌了一周的心灵放了个酣畅淋漓的假期。我一直深爱着的这个城市,在我异地求学的年月里,我越发地思念她。在家乡美的展示中,我穿了旗袍,唱了首小调,但仅这些怎能详尽地道出上海的美好?那天我给妈妈打完电话,挂下电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每个人对家乡的记忆都是美好的,不单单因为我们在那个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月,有着无法抹消的记忆,更是因为,在那个城市停留着我最爱的人,有他们的地方才是我心灵的家乡;有他们的地方,才可以称为最美的家乡;有他们的地方,我觉得生活很美。
“德之根——孝亲尊师”演唱朗诵晚会
这是一场关于美的晚会,现场布置的美,工作人员在幕后默默付出辛劳的美,带给人心灵启迪的美,在社会传播美德的美。我很高兴能作为晚会工作组中的一员参与晚会的全程工作。因为,在这场晚会中,我不仅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参与操办一场晚会的难得经验,更是从这场由内心去期待的晚会中感悟到了我身边的细微的美好。
“德之根”晚会的宗旨之一是发扬中华孝亲尊师的传统美德。在整场晚会中《人间跪羊图》无疑掀起了当晚晚会的高潮。没有色彩华丽的修饰,只有质朴的表演,但这是这份朴实打动了我们在场所有的人。为什么能够打动我们呢?是我们从那个“不孝子”身上隐约找到我们的影子因而觉得存在心灵共振吗?还是最后那一声撕心裂肺的“爸——”震撼到了我们的心灵吗?我所感悟到的是,当经历了几年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回过头来想去找寻心灵的缺失时,“不孝子”在周遭温馨的场景中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身影,回头来只能怀揣着亡父的遗像撕心裂肺。“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真的是一种严酷的惩罚。不孝子是一个悲剧,他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因为这种爱在生活中太过平凡,所以他不屑一顾,慢慢地就迷失了发现美的心灵,等到觉得缺失了回头再来找可是结局却变成3了空白。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在最后,在他心灵的`救赎之路上,我想他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生活中最朴实却也最伟大的美,——爱。带着这个宝贵的财富,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他一定更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用心去爱生活中一切值得被爱的美好。
在这样一个下雨天,似乎有一种满足的情愫,绵延的雨丝,耳旁扣入我心扉的音乐,室友们安静地午睡,我在写着我的美学报告。突然觉得就这样一种很平常的日子也很美了,一种带给我心境平和的美的力量。我看着窗外,想起了我的父母,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他们身体可好,模样是否有了变化,鬓角的皱纹有没有加深,没有我在身边他们是否会觉得孤单呢?多么希望这绵延的雨丝能将我的思念带到他们的身边,看看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帮我给妈妈按摩一下酸痛的颈椎,替我跟老爸说一声:“爸,其实我挺想你的。你都不打电话给我。爸,我好想念你的红烧肉啊。”
写到这我想起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被尘世的浮尘蒙蔽了的心灵,使我们不再那么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美的存在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净化自己浮躁的心灵,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美,了解美。
问问自己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存在,存在于自然中是碧蓝的湖水、翠绿的竹林、五彩的花朵、悠游的红鲤。存在于生活中就是一种心态。日常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再现,千篇一律,难以改变。但是,当一个人心存坦荡,心存感激,心存对社会与生活的热望和责任,这时候,就会有美的感觉,就会有美的存在,就会使枯燥平淡的生活闪光,并在美丽中完善。生活中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这些自然之美,更多的来自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有时候闲来无事坐在路边的某个小石凳上,什么也不干,就只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总能发现,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不紧不慢,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神色忧虑,他们就像一幕幕人生一样,折射出我自己的样子。这样的细细品味,突然觉得即使是生活中的这些琐事其实也会使我们的人生显得色彩斑斓,这未尝不是一种美。生活在海大这样一所浪漫的大学,还有一道特殊的美丽风景线。
我们总能在幽静的小径上,看着一对对情侣衬着昏黄的路灯,手牵着手,或者依靠着,缓缓的行走,那灯下的背影总是能打动我,有种想4恋爱的冲动——人性爱情之美,无论我们怎样赞美这朵奇葩都不算过分。还有那些老人家,或者手牵着手、相互偎依地走着,或者在很闲适地散步遛狗,夕阳无限好,他们是这样的和谐,多么令人羡慕。读书,这或许又是另一种美。总在那些林荫之地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也许他们没有那么准确,也许他们还有点腼腆生涩,但是这并不妨碍那种读书声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好像顿时感悟,我们不必为社会上某些不堪的一面所蒙蔽视听,生活也能如此的闲暇。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书中所蕴含的美了:有“春天春日春水流,春鸟落在春枝头”,看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赏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益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也会有“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秋日赏菊“吹落黄花遍地金”,冬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来”。一本书就能照出自然四季更替,就能折射生活的千姿百态。许许多多,生活的美太多了,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皆能显露美及喜悦来。
也许,你在为生活繁杂之事烦恼,但过后,却也能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但只要我们能体会,又何必在乎那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呢?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你对内在美丽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话,你又如何看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放掉偏见和固执,放掉功名利禄,放掉心中的杂质,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因为美就藏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你将可以在每一个地方都找到美。生活的惊奇,不正是在于生活本身吗?
美,是一种追求,美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让我们记住美,不能忽视美,一起去追求美。不仅要追求外表美,还需追求心灵美,追求和谐的美。愿我们的生活甜甜美美,快快乐乐,幸福吉祥。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