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长变化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爱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小蝌蚪
2、材料准备:课件小蝌蚪变青蛙、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片人手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价值分析:以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1、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生活在哪里?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喜欢生活在小河里、池塘中等有水的地方。
2、学学小蝌蚪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蝌蚪,小蝌蚪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上游游,下游游,游呀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二、交流讨论
价值分析: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长大后和小时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小蝌蚪是有尾巴没有腿,长大以后有腿却没有了尾巴。
2、小蝌蚪要怎样长才能变成青蛙的?
3、幼儿排图片(你认为小蝌蚪刚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4、你们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前腿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后腿……我为你们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请你们先仔细的来看一看,再想一想你认为小蝌蚪刚开始是怎么样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变化,最后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试着排一排。(尝试排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结:每个人排的都不一样,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从电脑博士那里找一找正确的答案。
4、探究验证(播放课件小蝌蚪生长变化过)
——这个环节中将他们的兴趣点引向深入的探究阶段,究竟小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寻求探索正确的`答案,使探索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最后将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使探究的结果更加清晰完整。
5、听完电脑博士的正确答案,请你们再去排一排吧。
小结:师幼一起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卵→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三、保护青蛙
价值分析:从幼儿情感出发,让幼儿学会爱护青蛙,爱护小动物
1、青蛙有什么本领?
小结:青蛙是捉虫能手,保护了庄稼。
2、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还可以做一些标志宣传,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2、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幼儿能按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活动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的图片一幅、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 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变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 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在场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态,并启发幼儿进行原地弹跳的探索活动,为游戏活动做准备。
2、在游戏中练习原地弹跳,体验游戏的乐趣。
(1)示范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的过程和玩法,引导幼儿听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重点练习原地弹跳,掌握动作要领:起跳时双腿屈膝,落地时再屈膝进行缓冲。
(2)师生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进行游戏,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①教师指导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及时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②进一步练习弹跳动作,幼儿运动量达到顶峰。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活动,使幼儿运动量逐渐降低下来。
教学反思:
幼儿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因此,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它有什么本领呢?
(捉害虫)
(3)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篇4
一、 活动名称:
小班体育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二、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三、 活动准备:
1、 硬纸板做的荷叶人手一份
2、 磁带(轻松的音乐)、录音机
3、 报纸卷成的小虫若干
4、 篮子两个、平衡板两块
四、 活动流程:
学习跳的本领(热身运动)-----捉害虫(高潮)-----吃虫子(放松运动)
五、 活动过程:
1、 学习跳的本领
⑴放打雷下雨的音乐,幼儿人手一块荷叶,听音乐自由地跳、跑。“打雷、小雨了,小蝌蚪快点用荷叶躲躲雨吧。”
⑵探探脑袋“咦,雨停了,小蝌蚪放下荷叶伸伸懒腰,自由地在荷叶旁边游来游去。”
⑶小蝌蚪游累了,坐在荷叶上休息一下吧。伸伸手,咦,小蝌蚪的前脚长出来了;跺跺脚,后腿也长出来了;扭扭屁股,尾巴也长出来了;小蝌蚪变成什么了?(小青蛙)
⑷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可开心了,两手叉腰在荷叶上跳来跳去。“请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学习跳的本领吧!”
2、 捉害虫
⑴情景讲述及游戏规则
有一天农民伯伯告诉我,在河对面有块庄稼地,那里有很多害虫,他听说小青蛙是个捉虫能手,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助他们捉害虫好吗?
可是到达庄稼地必须跳过小沟,走过小桥,再跳过小沟才能到达,小青蛙一次捉一条小虫,然后从近路跑回来,把小虫放在篮子里再继续捉虫子。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提醒幼儿过小桥时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两手伸直,眼看前方,千万别掉到河里去了。
⑵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分成两组进行,看看哪组捉的虫子最多。
幼儿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3、 吃虫子
⑴围坐在荷叶上数虫子。
⑵表扬活动中本领最大的小青蛙,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
⑶“小青蛙捉虫子时可辛苦了,肚子都饿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吃虫子吧。先把它剥开皮(手脚做放松动作),闻一闻,好香啊。左边吃吃,右边吃吃,舔舔嘴巴,摸摸肚子还没吃饱就再吃一条吧。”
⑷小青蛙收拾东西回家了。“我们把剩下的`虫子拿回家再吃吧。”
自评: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例如:数虫子,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利用废旧纸皮做的荷叶及幼儿用报纸卷成的小虫,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