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区域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区域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依据区游戏中心教研组工作意见以及我园研究实际发展情况,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区域划分的内容比较多,各个年龄阶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最终我组将形成多种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富有丰富教育意义的、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生活化游戏探索系列,以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园内游戏的发展。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研究小班生活区材料的选择、制作和投放。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围绕小班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培养目标,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研究与开发生活区的游戏材料。
2、通过活动,了解材料的分类,围绕目标进行教育价值判断,掌握设计技巧。
3、学习区域活动管理的相关经验,通过现场实践操作,掌握生活区域的设置方法。
4、收集、整理小班生活区材料,为后期实践提供资源。
三、活动形式与要求
1、围绕教研内容和计划,以实践操作和集中研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班生活区材料的制作与投放。
2、认真完成组内布置的制作任务,为研讨提供相关素材,同时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关于区域材料制作、投放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提高专业素养。
3、准时参加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下午14:00~17:00。认真参加每次的活动不缺席,有事请假。
四、观摩活动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内容
活动地点
10、21
1、学习本学期计划
2、学习小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11、18
1、交流制作的游戏材料
2、围绕材料进行评价
12、2
理论学习:区域活动的管理
12、16
分组现场实践操作
12、30
1、总结
2、材料的收集、整理
区域活动方案 篇2
为了使幼儿体、智、德、美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坚持"健康第一、快乐生活"为指导思想,以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时间为工作主线,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园内本学期教研主题"健康体育、自主游戏"为实施精神,营造丰富多采的户外课间活动和区域活动。本学期根据我园主题目标把户外活动、区域活动与领域教学活动相结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
一、户外运动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潍坊市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潍坊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基本规范(试行)》的健康教育观为指针,深入研究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实践的相关理论和策略。活动设计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重在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能力,面向全体幼儿,以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目标
1、 培养与激发幼儿运动兴趣,让幼儿在浓郁的健身氛围中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2、 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方法,促进体、智、得、美等全面发展。
3、 培养幼儿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任务目标
1、各班以一种体育游戏为主,玩出花样,提高水平,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做到人人都参与、快乐锻炼为基础。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及器械的使用,使幼儿在跑、跳、钻、爬、荡、滑、投掷、攀登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抓好幼儿园体育特色队的建设,不断进行班级比赛,激发幼儿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
3、积极开展体育特色的实践活动,办出班级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园特色的教育新路。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管理,保证幼儿园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各班教师要根据幼儿特点、能力、班级状况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并及时记录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月定期研讨、每两个月进行小型体育特色比赛,每学期、做好总结和反思。
2、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3、做好体育特色队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各班成立跳绳、跳皮筋、拍花球等为主的特色班级,一物多玩,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并挑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幼儿园体育比赛或展示。 每学期组织一次亲子趣味运动会。
4、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幼儿每天在园体育活动、自主活动等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为1小时)的规定。利用晨间活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基础教学训练活动。
5、活动形式要灵活多变,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性。
6、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还要把保证幼儿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做好场地、器械、幼儿服装及身体状况等各因素的安全准备工作和应急措施,切实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二、区域活动
(一)、指导思想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主要活动形式。这种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如何立足本园实际,激活区角的魅力,以更好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是我园今后园本教研的工作重点。关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创造,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
(二)、基本目标
1、培养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个性质量,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求知欲望。
2、工作目标: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探索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优化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找出两者优化整合的关键点。探索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的方法、规律,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具体实施
1、幼儿园区角游戏内容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玩沙玩水区等。
2、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域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蔬菜的秘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带幼儿参观菜园。
2、材料准备:各种蔬菜实物,蔬菜图片及有关蔬菜的图书,榨汁机,调料,果盘,木棒,彩色纸,笔,线,自制台秤和计算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师:你们看,我们班里来了好多朋友啊,他们是谁啊?
幼:蔬菜。
师:对呀!有些什么蔬菜呀,他们各自的名字叫什么呀?
师:今天我们要和蔬菜宝宝们一起玩。
师:介绍活动区。
活动区名称
材料投放
材料运用
活动建议
原有材料
新增材料
生活区
小塑料盘,有齿切刀,沙拉,
榨汁机2台,新鲜的萝卜、胡萝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一次性纸杯进行凉拌蔬菜和蔬菜榨汁
教师示范或请会的幼儿示范榨汁机的使用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分享同伴的美食
区域活动方案 篇4
一、状况分析
自上学期我园参加了省游戏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后,在省游戏组研究精神的指导下,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年审活动要求,以点带面,全园教师共同对“晨间(课间)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研究实践中教师们不仅提高了对晨间(课间)区域游戏活动作用与意义的认识,掌握了区域游戏活动的基本类别,明晰了晨间(课间)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利用与原则;而且还深化了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晨间(课间)区域游戏活动的特点及指导要点的认识,丰富积累了设计组织晨间(课间)区域游戏活动的经验。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觉到了以下的问题和困惑:
1、教师对本年龄阶段的各个领域发展目标、幼儿发展特点的熟知度、整体性把握不够。
2、教师对幼儿兴趣、需要的观察分析不够,材料的准备、游戏的设计以预设为主,孩子的参与性没有,更没有共同制作性体现。
3、游戏的设计、材料在体现发展目标的层次性不够突出。
4、游戏内容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性不够,整体的课程观不强。
5、教师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并追随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调整、设计新游戏的跟进性不够。
6、教师的时间、经验、精力的不足与合理利用性。
因此本学期,我园将进一步深刻领悟省游戏组的研究精神与内容,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困惑,继续以谨慎细致,力争实效的态度,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索与研究。
二、组织与实施:
1、成立园级区域游戏活动研究小组:
根据上学期开展情况、以及教师的'能力经验水平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采取自愿报名和合理调整的方式,成立研究小组,以保证研究的需求性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育实践。
园内指导:许华(业务园长)、徐小冬(区游戏中心组成员)
组长:陈海燕(曾参加过省自主游戏研究组,一直任我园自主游戏研究组组长)
组员:尹娟、李锋、时康情、万小洁、温煦、万宗君、李辉、
2、研究内容:
(1)区域游戏活动理念的逐渐澄清与初步建构
———区域游戏活动的定义、内涵
———区域游戏活动与创造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区别与关联
———区域游戏活动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
———区域游戏活动的儿童主体性体现
———区域游戏活动的教师主导性作用体现
(2)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游戏活动实践能力的提高
———深入熟知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各领域发展目标、并具有整体把握能力,设置目标适宜的区域游戏活动。
———细致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调动幼儿及家园的参与性,努力做到材料的准备、游戏的设计,体现出师生、家园的共同设置性。
———认真探索区域游戏活动设置的发展目标层次性的体现要素
———加强整体的课程观认识,努力体现区域游戏内容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性。
———探索积累在区域游戏中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幼儿的策略与方法
———班级区域游戏活动环境、空间的设置要点
(3)课题组内教师不同层次的研究能力要求
———园级指导:提高加强对研究活动的过程监督、指导支持和理论提升能力,并努力营造平等交流、尊重信任、共同学习成长的教研氛围。
———组长:加强自身锻炼,认真准备,积极思考、以身作则,努力提高教研组织研究能力,追求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组员:努力立足自身需要,勤于思考,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研究与自我提升学习,在相互交流中能感受体验到的自我成长。
3、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试验法、文献法
三、具体研究措施与内容
1、常规班级的区域游戏活动研究
围绕上学期出现的问题,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分年级组为单位,结合课程主题内容与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确立研究试点区域内容(———小班:生活区、美工区、———中班:益智区、建构区,———大班:数学区、科学区)进行每月四个区域游戏内容的设置与实践检验研究,探索其具体的设计来源、组织方法与指导策略,期末进行完善,努力形成较典型规范性的区域游戏内容。
2、确立实验班与研究小课题《大班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确立一个试验班,依据主题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点,定向2个区域种类,将视角放在幼儿身上,使教师退到幼儿的身后,在观察分析及引导下探索: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大班幼儿能做些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其目标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密切结合主题教育内容,观察引导并发挥起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区域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他们需要、感兴趣并参与创造、设计制作、自主操作研究并在其中发现问题进行自我调整、建构的学习乐园,使幼儿真正成为一名学习的主人:————“我要学什么,我该怎样学、还会再怎么学?”
四、活动计划安排
每月两次,单周四上午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3月10日研讨本学期游戏组活动内容并制订计划。
3月24日学习《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方面的理论文章,进行理念上的研讨交流并初步形成一定的共识。
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各年龄班的研究具体内容,设计初步的表格。
4月7日分组实践研究各年龄班区域游戏活动的设施与组织开展,并进行实践修正
试验班进行实践研究与验证
4月21日交流展示、讨论研究各组的研究情况,发现问题,讨论对策。
5月5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问题,进行实践研究,进行解决。
5月19日各年龄班交流实践情况,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与讨论,澄清理念,研讨解决方法。
6月2日继续针对研究内容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设置与组织开展研究,并进行实践修正。
6月16日观摩试验班的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细致观察与讨论。
6月30日组内总结交流、形成相关文案、图像资料,撰写专题文章。
区域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种植活动,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2、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活动地点:
亲亲园地(种植区域)。
活动准备:
种子(大蒜头),劳动工具(小锄头、小耙子、绳子、小箩筐等),护袖,稻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大蒜头,数一数每个大蒜头里有几瓣大蒜子。
2、分发给幼儿一些大蒜头,让他们分组把一个个园溜溜的大蒜头分掰成一瓣一瓣的,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
3、幼儿选种。(选种子要选粒子饱满的,没有害虫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种大蒜,自由结伴分成三人一小组,分工合作。
2、用小锄头、小耙子平整好土地。
3、教师示范种大蒜:(手捏住大蒜,将尖头朝上,插进土里,尖尖的露出来)
4、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种的大蒜,边插边讨论行距、间距(用小手、小脚等量一量,用眼睛目测一下)。
5、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给予帮助与指导,重点观察孩子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让幼儿知道蒜头朝下大蒜不会发芽。
6、幼儿相互评价中大蒜的情况(疏密、深浅)。
7、铺稻草。
(1)、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给大蒜铺上稻草”(保湿、保护种子不让飞鸟、害虫伤害)。
(2)、幼儿铺稻草,教师现场指导,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8、浇水。每组幼儿合作浇水,水要适量。
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多吃大蒜,大蒜有杀菌作用,而且是健脑食品。
活动延伸:
1、定时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载。
2、给大蒜浇浇水。
3、和大蒜说说悄悄话,让他们快快长大。
区域活动方案 篇6
科学区:动一动、摇一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不同声音,区分出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提供:
铁罐子、塑料瓶、沙子、黄豆、米粒、纸张
活动过程:
一、将各种物品层次分开,分别装在一个盆子里。
二、提供瓶口较大铁罐子和塑料瓶。
三、将各种物品混合不分类。
四、提供瓶口较小的铁罐子和塑料瓶。
观察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试听。
2、鼓励幼儿听了之后,大胆的说出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
3、不随意改变孩子的'探索方向,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静观和引导。
美工区:
目标:
1、能够利用平时常见的事物制作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感受和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的声音效果。
材料提供:
1、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如白纸、牛皮纸等,幼儿制作大炮,。
2、收集木珠、铃铛、管子、纽扣、瓶盖等物品,幼儿制作风铃。
3、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不同质地的纸、收集来的物品等。
二、幼儿自主挑选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大炮、风铃等。
三、能将自己制作的东西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
四、尝试用橡皮泥捏出会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基本模样。
阅读区:
目标:
1、能较清楚的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知道的声音有哪些。
2、能根据图片内容和好朋友友好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提供:有关声音的图片:喇叭、铃铛、与主题相关的挂图等 各种图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图书、图片,与好朋友一起交流。
二、和好朋友一起交流所看到的事物所发出声音是什么样的。
表演区:
目标:
1、能够模仿图片中的声音。
2、体验与大家一起模仿各种声音的乐趣。
材料提供:豆盒(装有小豆子)、纸杯电话、塑料纸、图片(下雨天、打电话、飞机、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自己练习。
二、请小演员上台来表演,观众鼓励。
三、大家一起轮流模仿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建构区:
目标:
1、尝试用雪花片简单搭建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体验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搭建物品的快乐。
材料提供: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图片、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组队,可一人也可2、3人进行游戏。
二、想好自己要搭建的东西
三、搭建完成后与幼儿一起交流玩法。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