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吟诵词作,感受其韵律之美。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愁绪。
探讨李煜词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吟诵,理解词的情感内涵。
(2)把握意象和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2、难点
理解李煜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吟诵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然后引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吟诵指导
(1)教师讲解吟诵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平仄、押韵、节奏等。
(2)教师示范吟诵,学生模仿练习。
3、意象与意境分析
(1)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并描述其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3)提问:词中的意境是怎样烘托出词人的愁绪的?
4、情感体会
(1)学生分组讨论词人的愁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艺术风格探讨
(1)教师介绍李煜词的艺术风格特点,如真性情、自然率真、善用白描等。
(2)学生结合本词,谈谈对李煜词艺术风格的理解。
6、拓展阅读
展示李煜的另一首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李煜词的风格和情感。
7、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吟诵、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风格。
(2)鼓励学生多读多吟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作业布置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吟诵并录制音频。
(2)写一篇关于李煜词艺术风格的小论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煜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品味词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体会词人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词人的思想内涵。
(2)赏析词中的名句,感受其艺术魅力。
2、难点
(1)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变化,理解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营造凄凉的氛围,引出作者李煜,进而导入新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李煜的生平,重点突出其从帝王到囚徒的巨大人生转变。
(2)讲解本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人在亡国后的悲惨境遇和内心的痛苦。
4、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体会词的内容和情感。
5、文本赏析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们结束?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悔恨。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分析“又”字的深意,体会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探讨雕栏玉砌与朱颜的象征意义,感受词人对江山易主、容颜衰老的悲哀。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赏析这一名句,让学生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词人愁绪的深沉和无尽。
6、情感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词人的愁到底有哪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愁、人生无常之悲。
7、拓展延伸
(1)展示李煜的其他词作,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词风。
(2)引导学生比较李煜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探讨其异同之处。
8、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词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强调词人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情感。
9、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以“李煜的愁”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全词,理解词的基本意思。
分析词中意象,体会作者通过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理解李煜词“以血书者”的特点,感受其真挚深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把握词的意境,理解词人的情感。
(2)分析词中典型意象的内涵和作用。
2、难点
体会李煜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一些描绘春天和秋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人们通常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看看词人在这样的季节里有着怎样不同的'心境。
2、知人论世
介绍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作为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和遭遇。
3、诵读全词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词的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5、意象分析
(1)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如春花秋月、东风、小楼、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
(2)小组讨论: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6、情感探究
(1)思考:词人的“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引导学生从词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词人的亡国之恨、思乡之情、人生感慨等。
7、艺术特色赏析
(1)探讨本词在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2)重点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经典名句的妙处。
8、课堂总结
(1)回顾词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从李煜的词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9、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李煜的其他词作,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2)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为词中的画面配上一幅简笔画。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