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2025/10/2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纪昌学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记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2、请同学们看黑板,读读这两个句子,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

3、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就让我们快快走进寓言《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初读寓言,把握整体。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⑴读好了吗?那老师可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则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开始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先练眼睛牢牢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眼力练成后,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品“练眼力”悟寓意。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射箭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是写纪昌学习怎样开弓、怎样放箭的事吗?(不是)那他学的是什么?板书:练眼力。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呢?(第2、3段。)

3、请你仔细读这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4、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你要想学好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⑵你体会到了这个师傅怎么样?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

⑶那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呢?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说明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

②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人们在织布的时候,便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

●下面,我们也来练练眼力,老师手中的笔就是一个梭子,请大家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的眼睛不能眨一眨,咱们来看30秒。你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孩子们,你们仅仅只注视了三十秒而已啊!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坚决、耐力十足、刻苦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他练到了什么程度?(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句中哪一个词概括说明了?(相当到家。)这两处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这个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补充说明了“相当到家”的具体程度。

5、学习第三自然段。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可是飞卫认为他的眼力怎样呢?(还不够)他又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如果你是当时的纪昌,听了师傅的这番话,你有何感受?

●纪昌二话不说听从了师傅说的话,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就应该具备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次,他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自己默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①聚精会神地盯着是怎样地盯着?(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屏息凝神)

②纪昌这样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整整盯了三年哪!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呀!正是他的坚持不懈,坚强意志,才使他从天黑到天亮,从天亮到天黑——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文章地址: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虱子有多大?那车轮呢?真让人感到惊讶呀!可见,纪昌看虱子的本领也相当到家了。单单下功夫练眼力,就花了整整——五年!

●眼力练好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射箭,纪昌学射终于取得成功,除了有自己的汗水之外,他的成功还离不开谁?对,没有师傅的严厉要求,也许纪昌就成不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看来好老师的指导会事半功倍,有助于成功,这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名师出高徒!

●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学射和练眼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

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

原来练基本功如此重要,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自己肯下苦功夫,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要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行。比如学游泳的时候,我们要先练好憋气,你还能举一举这样的例子吗?

●有人说,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珍贵的宝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寓言《纪昌学射》这只魔袋里取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能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吗?

四、拓展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们无声的好老师,出示(齐读):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左右,伴你成功!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有耐心和毅力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纪昌?向谁学?怎样学?结果?

二、初读课文

1、师: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读一读课文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并试着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了解文章大意

(1)让学生齐读文章。

师:现在,我们已经能把文章读的很通顺了,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引导激趣

师: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提要求”部分

a、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师傅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1~2名读,齐读。

板书: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

b、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突出极小和很大)

板书:极小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3)“练习过程”部分

a、比较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那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板书: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b、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师: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4)学习“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竟然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举例: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百发百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

师:射出多少箭,箭箭都能射中目标,这叫“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这样的人是最厉害的射箭能手。你在以前的课文中见识过吗?(还记得“百步穿杨”的故事吗?)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师: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呢?

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你能想到什么?从纪昌练习的态度,你有什么启发?

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功。任何本领都需要基本功,而练基本功需要有……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循着“飞卫提要求、纪昌勤奋练习、结果如何”这条教学主线进行教学,在各环节中穿插练眼力、小练笔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这则寓言的寓意。虽然本课教学思路较清晰,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1、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由于自身的缺陷,有些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是有感情朗读的地方均为未能有效引导。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不够,有些提问没有目的性,如纪昌是谁等。

3、课堂的生成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当学生已经大致得出寓意时,我还是一位寻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

4、有些没有有效地整合,如果将两个小练笔整合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练习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说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质疑能力,本课教学采用质疑和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解疑。

说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采用直接导入,解释课题,并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这样使学生学习课文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设计意图:课题是理解全文的着眼点,抓住课题解释、质疑起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读一篇课文,可以从课题入手去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学生读通课文做好铺垫。当学生读好之后,出示本课需要学生认读和要求会写的字,“昌、妻”两个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检查帮助学生认读读音容易出错的字,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质疑: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带着这问题默读课文,学生默读之后,请一位学生来解疑。当学生大概说出后,我再出示词语: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让学生读并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结合“纪昌学习射箭,他先( ),后( ),最后( ),终于成了( )。”这个句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说完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读书中要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

4、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这是整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这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从中感悟纪昌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纪昌学习射箭不但有认真、扎实的态度,而且有坚强恒心和毅力。

学生感悟后,再质疑: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在课堂上解决了课后的练习。接着设计一个说话,就是纪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是纪昌你会对你的老师说什么?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

5、最后是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学生表达之后,教师随机教育学生只要有认真和扎实的学习态度,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所包含的寓意。

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感悟来设计,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头发丝绑成虱子大小的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能手”

1、谈“能手”

我很早就想来给我们四(2)班的同学上课了。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2、“能手”是什么

噢!你是()能手;一位()能手……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说的话里有个什么特点?(板书:能手)

3、揭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射)

(2)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射箭能手?

(3)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射箭能手叫——(板书:纪昌)

(写好纪后)仔细看老师“昌”字是怎么写的。

(4)观察“昌”字,你发现了什么?

(5)读“纪昌”

(6)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板书:学)

(7)齐读课题。

过渡: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板书:学加点)打开书本第139页。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

①跟师书空

②讲要点,观察“妻”,怎样写才正确、漂亮

③一起边说笔画,边书空

④本子上写一个

(3)认识“虱”

虱子是怎么样的?你见过吗?

①字型方面: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

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你能不能读出虱子的小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看到别人在玩,在休息,他可能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指导“刺”

与“喇”比较

(9)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10)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

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3)引导读

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4)他“聚精会神地盯”,还可能怎样的盯?

(5)指导读这句话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6)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

3、联系生活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四)总结,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能手

坚↑

持︱

不︱

懈︱

很酸、很累……

反思:

成功之处:

1、谈话导入,理解“能手”。课文的首尾以“射箭能手”呼应,怎样算是能手是个问题,在谈话时,从赞扬学生擅长什么就是什么能手入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能手。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理解了什么是能手。

2、从课文的中心两句话入手,进行分析、理解、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品质,深入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到寓言的寓意。

不足之处:

1、预设不够充分、详细。没有预设好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回答,以致应变不够灵活。

2、思路把握不够很明晰,有些细节漏了,有些地方上到后来才发现前面的还没讲完,又回过去讲,造成混乱的现象。时间掌握也不够。

3、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缺少激情,整堂课下来似乎是一个调子,没有高潮,没有起伏。语言组织也不够流畅、精密。

4、自身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在学生读不到自己满意时,没能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确朗读方向。

5、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想上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纠正。

问题一:老师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入情入境?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更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而只有老师的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入情入境呢?

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要用心去感知,去体验教材所表达的情感,让自己受到感染和熏陶。只要认真去感受、品味,就会使自己对美好事物产生向往和追求,会为其中的崇高品质、坚贞情操而感慨赞叹;会因主人公的凄惨遭遇伤感泣下;会对丑恶现象、残暴行为产生憎恶和愤怒等等。要参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情感,揭示其蕴涵的深意,用心感受、体味教材。自己反复朗读课文,读悟结合,读出情感来。

上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一味地为完成教学设计而上,意之所至,情之所至。假如教师整个身心沉浸其中,就会成为教学中一种潜在力量,那么在教学中,只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把自己的感受传授给学生,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问题二:回顾自己一年的经历,觉得自己教学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该采取什么办法提高自己。

一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在教学上收获很多。从怎样备课,怎么上课,到如何反思、如何听课、如何评课,再到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巧等等方面,都受益颇深。

如果一定要说最大的收获,我想应该是上课。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感受了不同的课堂。领略了老师们各式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课堂上的机智,评价学生的语言,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握等。听老师们反思、评课,自己在吸取经验的同时,也进行着自我反思。

另外,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来给我听课,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我明确了方向,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而有些意见和建议是我本身未曾察觉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提醒,也许我还要摸索很久,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每天的教学也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吸取经验,不断地进步。现在课堂的大环节大致能够把握了,语言也慢慢开始丰富,评价学生时,也不再仅仅是“很好”、“不错”,教态也比当初自然了……

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教学上。虽然有进步,但教学并非易事,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我自己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课堂不够以学生为主,课堂缺少探究、合作,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方式也主要以传授为主,课堂缺乏活力。上课时就是照着教案,一步一步,死板地完成教案的过程,没能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且只照顾到了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到。

问题三:寓言的特点是什么?和记叙文特点的异同。

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团结,打击敌人。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这些教训,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另外,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寓言来自民间,其作者是人民大众。它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苦头。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寓言的教学:

拉·封丹说得好:“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寓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这决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训性和讽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隐含在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

1、教师要把寓言里的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来教,不应过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

2、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寓言的基本思想是某种道德教训。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和记叙文特点的异同

异: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同:

1、给人有具有一定帮助意义。或教育,或警醒,或明白道理等。不像有的散文抒发感情。

2、都讲了一件事或一个故事。通过事、故事来反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