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 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 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准备
3个转盘、若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学生自制转盘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朋友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1、(录音)淘气: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3、(录音)淘气:刚才你们活动的好热闹!我也很想参与。我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教材第七册P109—110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两根吸管、一个图钉、一副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板书,又问: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画曲线)引导:直的(板书)
c。 你也画一条线段吧?(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用尺量)谁来重新认识老师的线段?和老师的比比看?(小结:能量出长度————数学专用语—有限长)
d、你周围有线段吗?找一找。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师:(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2.对口令游戏:10的组成。
你说1,我说9,
你说2,我说8,
我说3,我说7,
你说4,我说6,
你说5,我说5。
3.复习20以内9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2加9等于?4加5等于?……
[10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中“破十”法的基础,而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口算十几减9的“算减相加”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我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对口令、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的组成、分解。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4.创设情境。
师: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提个数学问题吗?
设难置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a.课件演示新年游园会的活动。
b.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学生从游园活动中选己喜欢的活动提问题。有说套圈的。本来有16个圈,小朋友套中9个,有几个没有套中?有说买气球的。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被小朋友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还有说猜谜的。原来有14个谜语,猜中了9个,那有多少个没猜中?)
我想请××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9=7 15-9=6 14-9=5)
c.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d.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板书课题。)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游园会,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2.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探索。
a.分组探究。
师:这三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们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学具研究。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b.汇报探索成果。
师:哪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算哪道题,怎么算的?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皮卡丘夸大家真是棒极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它想问问大家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生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我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游园活动提出数学问题,任选一道题进行研究、进行计算,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算法。
a.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b.师: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c.师:你算哪道?怎么算的?
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计算精灵算式。
a.师:皮卡丘带来了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
b.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计算。
c.师:皮卡丘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能把算得这么快的秘诀告诉大家吗?
2.走迷宫。
a.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帮助皮卡丘找到回家的路。
b.展示学生作品。
c.师:□+9=□还有不同的填法吗?把你想到的填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九,你发现十几减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