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2025/10/2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综合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难点: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张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三国演义》上下集,她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集正好可买20本,只买下集正好可买30本,请问张老师所带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猜一猜。

2、到底哪位同学猜得正确,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类比迁移

1、出示准备。

修建一条公路长300米,由甲队单独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修建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反馈、交流。

2、把300米改为600米、900米、1200米、若干米,分组计算。

(1)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为什么?

(2)再观察一下,以上算式都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来进行计算的呢?

(3)如果总米数没有,但还是求两队合修需多少天完成,又该怎么样列式计算呢?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修建一条公路长,由甲队单独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修建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比较。

(2)思考:

A、这条公路的全长不知道怎么办?

B、甲队每天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乙队呢?

C、(+)表示什么?

D、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解答这类应用题的?

2、再比较:例题和准备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归纳:象这类工作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用单位"1"表示,用表示工作交率,解答思路与工作问题一样,象这种分数应用题,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完整板书)。

4、把工作总量看作"2、3"行不行?分组计算。发现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为了计算简便,工程问题应用题中,我们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四、巩固性练习

第一层次:试一试。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据式说理。

(3)改变条件和问题。

两队合作4天后,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几分之几?

第二层次:

(1)车站有货物48吨,用甲车运6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运4小时可以完成。用两种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48÷(48÷6+48÷4)

48÷(+)

1÷(+)

(2)只列式不计算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加工8小时完成,乙单独加工10小时完成。

(1)甲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2)乙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3)甲、乙合做,1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4)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5)甲、乙合做3小时,还剩下总工作量的。

(6)这批零件,甲、乙合做小时完成。

(7)两人合打天才能完成这份稿件的。

第三层次:

工程问题不只限于上述三种量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其他某些量之间的关系。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6小时,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到甲地需要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工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张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三国演义》上下集,她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集正好可买20本,只买下集正好可买30本,请问张老师所带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3、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六、提高练习

(1)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两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由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作总量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2、理解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怎样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以及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掌握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以前我们学过做工问题,谁还记得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口述,教师出示投影: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一条水渠长120米,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依据三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120÷5=24(米)。

24表示什么?(工作效率)

之几。它们都是用工作量÷工作时间得到的。

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体数量,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占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0。

例10一段公路和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2、分析解答。

(1)读题,思考,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30÷(30÷10+30÷15)

根据什么列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30÷10求的是什么?30÷15求的是什么?

这两个商加起来,得到的是什么?(甲队和乙队的工效和。)

再用3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的是什么?(合修所用的工作时间。)

(3)板书解答过程:

30÷(30÷10+30÷15)

=30÷(3+2)

=30÷5

=6(天)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3、变换题中的条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千米改为40千米、45千米、500千米、10千米、2千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择一个数据解答出来。

(2)谁能说说你们组选择的工作量是多少米?解答的结果是多少?

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回答,结果都是6天。

(3)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结果不变,那么我们去掉题中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这道题还能不能解答?

4、改造例10:去掉具体的工作总量。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以讨论题为线索,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出示讨论题:

①这道题求哪个量?应已知哪些条件?

②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具体数量怎么办?(用“1”表示。)

③甲队的工作效率和乙队的'工作效率怎样表示?甲队、乙队的工效

(2)汇报讨论结果。(先说讨论题再说解答方法。)

1表示什么?(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不是具体数量,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那么工作效率就要用每天完成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3)板书解答过程: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5、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工作时间不变呢?请你们每一组用刚才选择的数据,计算出甲队工作效率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乙队工作效率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甲乙两队的工效和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计算结果: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利用三量关系来解答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工作总量给出了具体数量,因此工效也是具体数量;后者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效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后者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都是用“率”来表示的。)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用20天,乙队单独做要用30天。如果两队合做,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做完?

(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提问反馈:第一问求什么?(工效和)

怎么求甲乙两队的工效和?(甲工效+乙工效)甲乙的工效各是多

第二问求什么?应根据什么列式?

2、只列式不计算。(小组讨论完成,每组再选一名同学分析。)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

①乙丙两队1天完成几分之几?5天完成几分之几?

②若甲乙两队合做2天,还剩几分之几?

③甲、乙、丙队合作几天能完成全部工程?

3、选择正确的列式。

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快车5小时走完,慢车10小时走完。两车同时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A、500÷(500÷5+500÷10)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天)

特点:工作总量:1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2、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工作总量是用单位“1”表示以及求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现在合校已经五年了多了,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决定修一条高档次的一级塑胶直行跑道。大家高不高兴?今天我们来研究修跑道的问题。

师: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4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6天,(板书:修一段跑道,甲队单独修需4天,乙队单独修需6天,)

师:因为有施工现场,学校考虑到同学们的安全,学校领导想让工程队提前完成任务,要加快施工速度,还要保证质量,咱们该怎么办?两个工程队合修行不行?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猜想

师: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两个工程队共同加工需要的天数大概会是多少天?

2、验证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忙算一算需要几天能完成。想办法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板书: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任务?)

师: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假设这条直行跑道的实际长度,如24米,60米……

师:可以,你们认为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为多少米比较好?为什么?

生:4和6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好,计算方便。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计算验证。

课件出示: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2名学生板演,并说出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通过以上的列式计算,你们有什么疑问?

改变了工作总量,为什么合修的天数还是2、4天?

3、释疑:

(1)讨论释疑。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价值。

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为什么工作总量变了,而合修的天数不变?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4、尝试:

既然合作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没有关系,可以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为单位“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这里的“1"表示什么?说出数量关系式、

5、小结:

像这样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而工作效率则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师:今天解决的这种工程问题,其实就是用分数的方法解答我们过去学过的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6、提炼思想

怎样才知道以上的解决方法是正确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可以验算答案是否正确。(1/4+1/6)×12/5=1,因为我们假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所以答案正确。

师: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把道路长度看成单位“1”,更简便。

师:同学们,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师:像这种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而工作效率则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这种思想就是数学上“建模思想”,如行程问题等也可以用这种思想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45页第7题。

五、归纳总结,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