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2025/10/2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 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 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3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五、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