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5/10/2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1

诗意画(1课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意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画面意境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准备2~3幅诗意画和数幅学生作品。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国画颜料。

选择一首或一两句可入画的诗。

教学步骤

课前,将几幅诗意画和学生作品悬挂在教室里。

导言:根据墙上所挂的几幅作品,介绍什么是诗意画?诗意画的特点以及学习画诗意画的意义,然后转入新课。

作品欣赏:转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意画2~3幅,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作准备。

作品欣赏之一:

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发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作品欣赏之二:

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设问:

老师选择一首诗或一两句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参考资料: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

立意、②构图、③勾线、④着色、⑤调整、⑥题诗、⑦盖章。

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

学生作业

以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为题作画,教师行间辅导,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作业要求

本课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必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2

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课时:5课时

单元总目标:了解和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纸盒、瓦楞纸板、旧电线、塑料瓶、蛋壳、胶泥及其他多种可能利用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小摆设,了解设计从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一

课题:装饰风格欣赏

课题: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3、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各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装饰设计效果图范例。

学具——自己选择的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介绍生活空间的基本设计风格。

2、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简单对比介绍人们生活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空间风格特点。

3、结合图片和演示,结合图片和演示,介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基本方法和装饰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方法。

三、发展阶段:

1、分小组,从自己最熟悉的人的职业、年龄的角度讨论人们对温馨和谐生活空间的认识和要求并归纳整理小组的最佳结论。

2、对符合小组结论的生活空间进行整体策划。

3、由教师统一给出一个生活空间的具体参数,如面积、结构、环境等,分组结合整体策划勾画装饰效果图的草图,

四、收拾与整理

可以让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勾画草图,大家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由擅长绘制设计图的同学最后绘制出代表小组成果的设计草图。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设计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一个虚拟的空间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后

面的课程进行加工修改。

2、尝试为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进行装饰设计。

课后记:

活动二

课题:织物设计实践体验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3、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重点: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难点: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欣赏、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可进行展示的多种织物的小样品。

学具——上节课自己绘制的装饰效果图的草图;自己收集的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织物的小样品;进一步修改加工装饰效果图的文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展示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织物在生活空间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2、结合同学们的认识,介绍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应用范围、造型特点和材质、色彩特点。

3、展示织物样品,启发同学们选择和引入合适的织物完善自己的装饰设计。

三、发展阶段:

1、延续第一次活动进行设计的分组,结合对织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修改完善。

2、仍可以由每位同学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原有草图上进行加工。

四、收拾与整理:

小组同学共同展示作品,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在原设计草图的基础上绘制能体现织物对生活空间影响的设计效果图。同时集体讨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准备。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结合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虚拟的空间模型,可以将织物效果引入。

2、尝试从造型变化的角度、对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的织物进行再设计,以产生或加强装饰感。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三、教学过程

开首语: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和课题,本节课谨以美术的艺术形式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本节课我们要了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艺术多元化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个现象?对于不同主张、不同风格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好,现在让我们步入不同的艺术时空,寻找一下在世界各地曾经出现过的著名的古代文明。

一、导入

1、问题:你能举例说出几个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吗?

课件:逝去的文明……

亚洲--、古巴比伦

非洲--古埃及

欧洲--古希腊

美洲--古玛雅文明

学生举例说明

2、课件展示各种古代文明的美术精品图片

3、: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风格、不同样式、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对比与分析

问题:说一说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民族、地域、宗教的艺术特征的?

引导分析:(以三幅壁画为例)

1、民族特点:人种、服装

2、地域审美特点:

《朝元图》为道教壁画,表现的是一群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这是其中的一个局部。传统重彩勾填的方法;人物气质闲雅,面部平和庄重;线条潇洒飘逸,色彩绚丽辉煌。

《水边的狩猎》反映出古代埃及人的审美观。画面表现丈夫、妻子、女儿的生活场面。埃及人认为绘画必须将每样东西以最能表现出

它们的特点的角度画出来,因此在表现人物时他们就把一只正面的眼睛画在侧面的头上(头部可以从侧面看的清楚),上半身画成正面的,下半身则是侧面的。这幅画的色彩非常鲜艳,线条清晰,背景平实,无纵深空间感。对鱼、鸟等动物观察仔细,描绘细腻写实,形象生动。

《利比亚女先知》是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天顶所绘的壁画《创世纪》中的一部分,女先知健壮的身体充满了力量,是米开朗基罗对于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歌颂。

三、简要了解现代西方主要美术流派

(一)问题:艺术进入到现代,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引: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各民族有自己风格的艺术,现代交通、通讯发达,是不是艺术表现形式就大一统了呢?

请学生回答。

(二)课件欣赏西方艺术流派作品

问题1:现代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你喜欢哪种风格?为什么?

问题2:我们该如何理解艺术多元化的现象?

引导学生探讨。

:艺术是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

四、对比与分析

问题:想一想,同是长城,为什么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吴冠中:现代水墨画,长城被简化成抽象的符号,百转千回、疏密得当的线条表现出长城在山间奔腾的气势。

邵宇:传统山水画,用勾、皴(cun)、点染的传统技法和深远法的布局表现长城重重叠叠、渐行渐远的巍峨气势。

李健:写实性油画,再现长城冬日的苍凉、险峻之美。

詹建俊:融入强烈个人情感的现代油画,压低的地平线,风云突起,变化莫测的天空,构成壮阔、奇伟的景象,显示出一种“遗世独立、与天为徒”的豪情。

五、思考与讨论

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每件倾注了艺术家心血的艺术作品?我们应怎样面对艺术的多元化现象?

:宽容、理解和尊重

六、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以“梦”为主题进行一次多元化创作。

创作形式可以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梦境用绘画手段(手绘或电脑合成图象),也可用雕塑、剪纸、拼贴的方式,还可以用短文、诗歌、表演的方式,大家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梦”的诠释,体会多元表现的意义。

2.收集你喜爱的艺术流派的作品图片(如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等),并在上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运用你熟悉的软件制作一到两页的介绍资料,内容包括画家介绍、流派介绍、作品分析的介绍性文字,还要包括你本人对画家、画作的真实感受和个人的观点。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4

第一周(2.17~2.2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第二周(2.24~2.28)弘扬真善美第三周(3.3~3.7)了解纹样(1)第四周(3.10~3.14)设计纹样(1)第五周(3.17~3.21)第六周(3.24~3.28)第七周(3.31~4.4)第八周(4.7~4.11)第九周(4.14~4.18)第十周(4.21~4.25)第十一周(4.28~5.2)第十二周(5.4~5.9)第十三周(5.12~5.16)第十四周(5.19~5.23)第十五周(5.26~5.30)第十六周(6.2~6.6)第十七周(6.9~6.13)第十八周(6.16~6.20)第十九周(6.23~6.27)第二十周(6.30~7.4)

设计纹样(2)插花(1)插花(2)摆件巧安排(1)漂亮的手工灯饰(1)漂亮的手工灯饰(2)装饰画(1)装饰画(2)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1)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2)装点居室(1)装点居室(2)关注社区居住环境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期末考试期末各项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时数: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