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 篇1
2月29日到3月1日,我有幸通过《师问·登封》这一线上学习平台参加了“关于线上教学的技巧”和“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家校互通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培训,郭志强老师和苏欣老师的讲解都很精彩,实用,在疫情期间给我了很多指导,感谢两位老师,也感谢教体局精心的安排,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
郭老师很早就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所以这次疫情,他能够从容应对。在《疫情期间如何开展线上教学》一课中,他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了什么是线上教学,线上教学离不开平台和资源,然后详细给我们介绍了钉钉这个平台的常用功能。还通过精心找到的实例介绍了线上资源和本地资源。然后详细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录制微课的软件——EV录屏。还介绍了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师们怎么样利用身边的条件,通力合作,高效地上课。他还告诉我们:线上教育或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郭老师通过一个优质微课引入这节课,吸引着我们去学习,然后从“微”字开始,让我们认识什么是“微课”:微课不等于教学片段,它是围绕着某个知识点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讲解、练习、总结。然后给我们介绍了了微课的4个典型特点:短、小、精、悍。
我还了了解了微课有“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解题型”等。郭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录制微课的方法,比较简单的是用手机拍摄录制和用录屏软件录制,比较难的如动画型的'微课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要学会利用网上资源。
苏欣老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在疫情期间,教师如何先安顿好我们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然后给我们讲了“我们该如何引导家长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疫情期间,如何引导学生和与学生进行互动”,最后还介绍了“怎样调整和恢复生活的节律,为开学和工作做准备”等,消除我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也在“辅导学生、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在这个特殊时期,非常实用。
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 篇2
或许我是一个在线上教学之前支持这个形式教学的幼儿园老师吧,但是经过这段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我的判断是多么失误了。幼儿园小班开线上教学课,不仅累了学生,更累了学生们的老师和家长。对于幼儿园小班老师线上教学这个方式,我认为以后可以彻底取消了,没必要,还不如放假让孩子们在家享受快乐的童年来得直接。
据我了解,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在家一边办公一边带着一点点大的孩子听网课的,又加上疫情期间居家的时候,有的没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帮忙,这简直是把这些家长们累坏了,他们本身又都是年轻的家长,也许工作还没有非常的稳定,工作本身就非常辛苦类人了,在家还得抽时间守着一点点大的孩子上网课,说真的,这些家长不是超人,他们会累死的。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每天都会很多家长找我反映说他们要累虚脱了,虽然他们是爱着孩子们的,但每天又要带孩子上课,又要在家办公,还要一日三餐营养顾好,就算是不洗澡都要累晕了,更何况在疫情期间不可能不保持个人和孩子的卫生。
在这段线上教学的日子里,孩子们其实也是非常辛苦的。他们还不够成熟的眼睛,每天要对着电脑上两节直播课,这无疑是对他们视力的一种伤害,虽然家长们为了保护他们的视力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要我说,这种方式无论如何还是不如在园里面对面教学授课了。这种线上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或许就跟看动画片一样的感觉,根本就没有什么吸收。又因为这种线上教学无法亲自为孩子们纠正课上练习的动作,很多情况下,真的.是在做无用功吧!
最后说到我这个老师本人教学的感受,其实说实话,就像是在摄像头前表演节目。过去在幼儿园里教学,还可以看见孩子们在面前一起手舞足蹈,现在线上教学变成了我自己对着摄像头手舞足蹈,没有了一种实际上课的感觉,没有了孩子们的互动,一切就变成了摄像头前的表演了。
或许这样的线上教学对大一点的孩子还是有点作用起,但经过实际操作,我认为线上教学是并不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的,他们还太小了,这样的方式不合适,还不如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快乐的享受童年。
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 篇3
依据学校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线上优势,认真开展线上教学,确保班级学生线上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本学期承担了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课前的准备工作却是格外“磨”教师的。尤其是对于从未涉足过的“线上教学”,更是“磨”上再加一层“磨”,线上教学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心得:
一、课前准备:一切从磨砺出发
磨教学平台,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校使用智慧树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经过近两小时的摸索、试用,利用QQ群视频通话共享屏幕功能和智慧树平台共同来完成我的线上教学。
磨教学内容,选定了教学平台后,进入备课的关键环节,确定教学内容。遵循我院线上教学教师指南,“三个转变”、“三个不变”、“三个关键”的原则,根据教学设计,做到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重难点突出,知识点逻辑清晰。
二、课中教学:此时无生似有生
我的授课课程都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例如:《创意设计》课程,上课前会在QQ群公告栏中下达今日学习单,使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线上资源等。指导学生在智慧树平台中学习关于本次课的理论知识点并做好相关笔记,然后使用QQ视频共享桌面的方式补充知识点,辅导与答疑,布置作业,安排任务,作业收齐后,会使用视频的方式与学生通话,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共同讨论交流设计心得。从学习效果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网课热情度极高,作业完成非常出色,有的同学作品创意突出、有的同学口才了得,使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他们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课后反思:绝知此事要躬行
首次尝试“线上教学”,使我对“互联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线上教育使教师和学生联系更加密切,学生们也利用互联网开启了汲取新知识的大门。另一方面,通过便捷的数据反馈,使得学校能够更直接的掌握每名师生的工作学习状态,对线上教学技术的掌握都愈发成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方式,扬长避短,让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
当下,面对疫情,作为一名专职教师,好好备课,上好网络直播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责任!
小学教师线上授课的心得体会 篇4
2020年春季学期因突如其来“疫情”变得与众不同,学校为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及时出台了《南昌工学院应对疫情延期开学教学工作预案》,并于2月24日开始,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还出台了《人工智能学院线上教学教师规范》、《人工智能学院线上教学教师指南》等线上教学指导性文件。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认识
线上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如其来“疫情”只是加速了该趋势的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专业课程教师,必须紧贴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时刻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克服当前各类困难,坚信线上教学定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与集中课堂教学差异性较大,课堂的管控力度难度倍增,教案的撰写发生转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式、任务式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使学生充分知道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并将学习任务同时向学习平台和QQ群公告同时发布。
三、加强课堂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各类平台,找到了一款适用于自己教学管理的助手软件,对学生进行签到管理。由于当前线上教学热度较大,有时平台会出现网络堵塞现象,为避免影响正常教学管理,同时还建立了课程QQ群作为备用平台。加强过程管理,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点到,后台学习数据查看等方式监督学生按时到堂学习。
四、多渠道进行线上交流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在线考核。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资源功能,将每一次所涉及到了是知识都罗列成每个小问题,让学生进行线上交流讨论,老师对回到正确的进行点赞,对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进行点评和回答。及时查阅学生活跃程度,对于不活跃的同学在QQ群里进行点名回答问题,同时对部分核心知识点进行在线讲解。
五、加强课后训练
在每一次的备课中,加强知识点归纳,针对课程的知识研磨课后习题。通过课后习题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习题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生在网络进行答题并提交,老师可以及时知道学生答题情况,对于答题不理想的同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加强学习,重新答题并提交,对于答题结果及时公布成绩和习题答案,对于大面积的'错题进行在线讲解。
六、及时发布学习资料
线上最担心的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资料欠缺,在开课之前已把学习资源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和QQ学习群内。充分发挥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搜索与学习,加强课程知识的来源,扩展学生的学习面,以便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点。
七、加强学生学习笔记的监督
为督促学生线上认真学习,要求学生每一次都要认真记录笔记,并形成文档,发给老师进行审阅。同时要求学生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笔记,返校后上交审阅,告知学习笔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
八、加强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每一堂课后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对于每堂课出现的问题都必须寻找解决方案,在问题中前行,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九、加强课程组的线上研讨
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我们建立了课程研讨小组,主要针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我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十、等待解决的问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线实践指导存在不足。如:部分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不能达到面授的指导效果;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存在信号不强和无教学设备的情况。
冬天已过去,春天已到来,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疫情”定能快速过去,我们相聚课堂为时不远。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