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军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的能力;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重点难点:
1、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2、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教学
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
二、初步感知
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讨论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你聪明的头脑去分析,用你的心灵去感知,自学课文。
A、通过人物神态、情绪变化从整体把握事件脉络
刘伯承:微笑平静一声不吭一笑
沃克医生:惊疑冷冷柔和生气愣住颤抖由衷惊呆慈祥肃然起敬
B、从每个细节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惊疑”反映出来人伤势严重。
“平静”说明这位军人此刻没有丝毫怯意。
“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而他却一直坚持着,更反映出病人的钢铁意志。
“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军人的冷静,更衬托出他的惊人毅力。
“你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发自内心的惊叹与赞赏。
“肃然起敬”表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C、体会感情的同时注意朗读语气
四、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你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允许争论,确有困难,教师稍作引导)
五、小结
通过我们共同的讨论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A、自始至终,刘伯承都保持着微笑与平静,他有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堪称“军神”。
B、沃克医生由开始的“冷冷”到最后“肃然起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完全是因为这位病人的与众不同,他由衷地赞赏、敬佩刘伯承。
六、本课时小结:
大家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理解了课文,并且,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领导人——刘伯承。同学们想不想对这位“军神”有更多的了解呢?
请大家在课下多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恰当把握感情
二、写作技巧渗透(讨论为主,指导为辅)
1、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2、人物语言、神态、情绪的描写刻画能够更清楚地表情达意(举例)
3、词语运用,如“一针见血”“肃然起敬”
三、作业(任选)
1、复述课文。
2、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条理,内容具体。
3、写一篇较简短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17、军神
刘伯承微笑平静一声不吭一笑
沃克医生惊疑冷冷柔和生气愣住颤抖由衷惊呆慈祥肃然起敬
《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白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刘伯承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
二、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阅读了《军神》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同学起来读。哪组同学愿意来读?(出示生字卡片)
二、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94页。
1、初读课文:
首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画好后交流。
3、精读课文:
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一两处,然后指导朗读。其余的部分学生自学,把体会写在一边。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6、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7、小结:课文中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了表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所以,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三、总结,升华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四、布置作业:
1、摘录一首表达革命气节的诗。
2、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7军神——(刘伯承)
楷模
冷冷地问——口吃地说——惊呆了——慈祥的神情
顽强的意志
《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篇3
—、学生视角
“军神”一个响亮的称呼,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为“军神”等,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教师思考
本文记述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赞扬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自主读书、感悟。
三、重点
1、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句子,坚持快速阅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五、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要求
1、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学习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军神》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军神》是六年制第九册新选入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以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坚持做完手术,被沃克医生誉为“军神”。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叙述与渲染,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理念:
1、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教与学达到和谐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继续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互结合的表现手法。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军神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你们知道谁是军神吗?
生:刘伯承是军神。〔板书:刘伯承〕
2、简介刘伯承一生。
多媒体演示,师介绍: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3、过渡:那么,《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析: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巧解课题,介绍刘伯承的一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这篇课文的课题是军神,那么在这篇课文当中,哪一句话说到了这个词?
3、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并齐读句子。
〈1〉。句子: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些话?
生:激动的。
生:大吃一惊的。
生:赞美的,敬佩的感情
师:带着你们体会到的感情我们再次朗读这个句子。
〈2〉齐读句子。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生:沃克为什么惊呆了?
生: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生:为什么说他是军神?
生: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评析:锁住重点,解读“军神”。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铺设全文,旨在使学生抓住文章的总纲,统领全篇,并通过置疑,明确教学任务,这个过程是在老师的定向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精神。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那么,我们的交流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
〔1〕就诊时,你画的是哪个句子?
生: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么从容,镇静。”
师:刘伯承眼部受伤,是在讨伐袁世凯的丰都之战中中的这一枪,当时,子弹射穿了他的颅骨,从他的右太阳穴穿入,从右眼飞出,很多人都以为他死了,他的好朋友甚至为他建了一座空坟,还立了碑,可是,他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请同学们一齐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还有哪个句子说明了刘伯承的伤势很严重?
生:“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师:知道抓住人物的神态来理解分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评析:交流中,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示阅读的价值取向,渗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语言,神态,情绪的变化描写中。〕
〔2〕刚才我们讨论了就诊时,手术前呢?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生: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师:说说你的理解,好吗?
生:不实施麻醉是为了以后指挥打战。
师:联系你查阅到的课外资料,谁来说说刘伯承还有哪些丰功伟绩?
〔生纷纷说自己查阅到的有关资料。〕
齐读刘伯承说的话。
师: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刘伯承的语言,那么在手术前这一部分哪个句子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来说明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沃克医生的神态是怎样的呢?你从沃克医生的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手术前的对话。
〔评析: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目标,有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的自我解疑的尝试过程,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但仅凭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往往是朦胧的,肤浅的,因此,集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获取的文字,情感的信息更为强烈,更为清晰。这也是老师引导学生与文体再次对话的过程。〕
〔3〕手术中你认为哪句话最能回答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刘伯承是怎样表现的呢?
多媒体演示手术过程,看完后讨论:
师:同学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
生:看见他的额头有许多汉珠。
师: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听见剪刀煎肉的'声音。
生:我听见了刘伯承把床单抓破的声音。
师:刚才你在看画面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紧张、害怕、担心。
师:那么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是怎样的心情呢?课文中哪些地方也看出沃克医生也很紧张,害怕呢?
生:“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师:刘伯承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他整整承受了多少刀?
生:七十二刀。
师:因此,沃克惊呆了,他大声嚷到道:
生用赞美的语气接读沃克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16、17自然段。
〔评析:运用多面体播放手术的过程,创设了情境。画面中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刺激了学生各种感光的体验,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深深地震憾了他们的心灵,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让学生在看、听、说中谈感悟,说体会,再带着这种体会回到语言文字当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刘伯承军神的光辉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4、当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就是川东名将刘伯承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肃然起敬〕他开始的态度是这样的吗?〔不是,是冷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改变了沃克医生的态度。〕
5、学生找句子读读感悟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
四、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
课外读读刘伯承的有关资料和故事。
评析:
这节课有学生的自主感悟,也有老师的适时引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初步感悟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定向引导,紧扣人物的语言与神态的词句,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质疑,自主感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作者从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互应衬的表现手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情感在讨论和朗读中得到升华,学生不仅充分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同时也领会了文章的表达特色,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