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景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尝试、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自由在班级里交流。
(3)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要先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因为必须先算卖1支菊花多少元,要先算8÷4=2,才能算出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三、解释应用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