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节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资源小班上学期主题一“幼儿园真好”。《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而“小猪佩琪”又是孩子们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动画形象之一。所以活动开始教师和孩子们以猪妈妈和猪宝宝的身份出现在小猪佩琪的“嘟嘟农场”,并将此情景始终贯穿其中,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班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期,所以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直观形象、鲜明生动、实用性较强的自制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为幼儿创设形式多样的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走、跑、跳、钻等体育游戏,引导幼儿帮助“兔白白”储存过冬食物。不仅培养幼儿帮助别人、互相谦让、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品德,同时达到了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量的教育目标,还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与健康领域地有机整合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理论。
【活动目标】
一、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二、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的关系。
三、能够关注到周围事物中“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活动准备】
苹果树、萝卜卡片若干及农场情境等。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难点】
幼儿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农场,帮助小动物们收果子吧。
二、在创设的“嘟嘟农场”情境中,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并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过“树桩”,采摘“苹果”。(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幼儿走过一个一个的树桩,最后走过了许多树桩。1个1个的苹果合起来形成了许多个苹果。
3、幼儿走过“水沟”,拔“胡萝卜”为“兔白白”储存过冬食物。(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尝试用语言正确地表述“1”和“许多”。)
4、教师小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三、生活拓展,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周围事物中“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出示课件,幼儿表达。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事物中更多“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中,教师设置“1”和“许多”的物品若干,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发现“1”和“许多”的数量现象。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了解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食用比例。
2。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知道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有益健康行为形成。
活动准备:
多媒体播放器;FLASH饮食金字塔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打开多媒体播放器
1。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学习爱好。
2。熟悉饮食金字塔,了解饮食的初步分类。
3。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玩法:游戏共有两关第一关提供十二款食物,第二关提供十八款食物,
4。玩家需按食物金字塔分类原则,把左边的食物放在储存格内。完成第一关才可进入第二关。
5。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游戏
1。幼儿操作,选择食品放到金字塔塔上。
2。幼儿轮流操作数遍(教师引导食物分类)
三、小结
幼儿悟出游戏道理:食物金字塔愈往上,愈收敛,即表示愈往上我们愈要减少进食分量。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眼、鼻、嘴、耳的功能。
2、初步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
二、复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功能。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
玩法:在活动室的后面摆放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及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看图书、闻花香、吃水果、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等。
(1)交待要求
指导语:到每一张桌子前面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脸上的哪些器官宝宝来发现它们的秘密?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运用感官的活动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鼻子闻闻花香、耳朵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
2、幼儿讲述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3、教师小结。
三、感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重要性。
1、播放“小熊是如何造成近视眼”的动画短片,让幼儿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通过捏鼻子、捂嘴巴 、耳朵等游戏展开对鼻子、嘴巴、耳朵重要性的讲述。
四、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这些器官?
2、播放课件,小结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常识。
课件内容:经过有臭气的地方需捂住鼻子、有噪音时需捂住耳朵、不大喊大叫、吃东西前先洗手、正确用眼等画面。
五、以“小裁判”的游戏引导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
玩法: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时一些正确或错误用眼、鼻等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判断对错,以此检验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师幼一起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遵循了教育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首先是通过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然后是幼儿操作体验学习,接着再通过有趣的动画、直观的课件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2、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坚持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参与幼儿的学习:
(1)恰当运用操作法:如何让幼儿对眼、鼻、嘴、耳功能的认识更明确、更清晰呢,如果是以空洞的讲解方式必然会显得枯燥无味,也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首先采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听、吃、闻,通过亲身实践,把幼儿对这些感官功能的朦胧意识变为清晰,使他们明确了眼睛的功能是看,耳朵的功能是听等等,既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第一个重点奠定基础。
(2)适时运用谈话法:在幼儿体验完后,马上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次活动多次采用了此教法,如:在“说这些器官的功能和怎样保护它们”这两个环节中,都是通过此种教法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整理所获得的知识。在谈话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我用眼睛看了书”、“我用耳朵听见了玩具的声音”等等。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说出了“不能用脏手擦眼睛,吃东西前要先洗手”等等保护这些器官的想法。在谈话中我又及时地肯定说得好的幼儿,得到鼓励后,从而带动了其他人的表现欲望。
(3)合理运用直观演示法:针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活动中还采用了“直观演示”这种教法,通过播放小熊的课件,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认识到这些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播放幼儿生活中一些行为正确已否的课件,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在师幼互动、幼儿与课件互动中,避免了单一、空洞的讲述。从而实现活动的重点,突破本次目标中的难点。幼儿基本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一些常识。
3、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
(1)虽然有些幼儿会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每张桌上的物品,但有的幼儿只顾把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受时间的限制,导致幼儿操作环节中参与性不够全面。
(2)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虽然高,发言也比较积极,但幼儿的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说这些器官的作用时,这个说:我用眼睛看了书,那个也说“我用眼睛看了书”,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继续丰富他们的经验。
小百科:脸初指两颊上部,到唐宋时期开始指整个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体的外部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粘贴技能,能将材料贴在纸面上,养成良好的粘贴习惯。
2、通过游戏让幼儿喜欢美工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对圣诞帽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长条卡纸、图形彩纸、浆糊、抹布。
2、铃儿响叮当的音乐,订书机,皮筋。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我们都有好朋友,老师请宝宝们去找找你的好朋友和他抱抱,好吗?
2、学习粘贴图形。
*认识纸张和图形。
老师:瞧,这里也有两个好朋友,他们也想抱在一起,是谁?(出示卡纸)认识大大的卡纸。
(出示彩纸)这是什么纸?认识彩纸。它是什么形状的?
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方形、三角形、心形)认识这几种图形和颜色。这些图形想和卡纸做朋友,它们怎样才能贴在一起呢?什么能帮助它们?(浆糊)
*教师示范粘贴。
我们来试试:蘸一蘸,抹一抹,啪——擦一擦。
请个别幼儿上来粘贴。提醒图形要分开一点,不要叠在一起。
那边还有许多卡纸和图形纸,请你们也去贴一贴,做一做,好吗?
3、幼儿操作,粘贴图形。(轻声播放关于圣诞的歌曲)
4、变魔术
卡纸还会变魔术呢,瞧它会变成什么?(教师示范做成一顶圣诞帽)
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我给大家变了一顶圣诞帽,漂亮吗?你们想变顶圣诞帽吗?那我们请客人老师变一下。请人帮忙要说:“请帮帮我。”
5、幼儿请客人老师装订圣诞帽。
6、戴上圣诞帽一起过圣诞节,让客人老师给小朋友拍照欣赏。
“你的圣诞帽漂亮吗?你喜欢你的圣诞帽吗?”
小百科:圣诞帽与圣诞树、圣诞袜一样,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它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