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一、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生活习性)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知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学生交流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跟大熊猫齐名的珍稀动物——麋鹿。认读麋,知道是鹿的一种,出示麋鹿的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详细介绍麋鹿的课文。
这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我们五年级同学有信心学好它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A、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来回地多读几遍。B、思考一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2、学生自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正音;或者提醒那个词读时需要注意。(悄无声息)
从课文第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呢?(生活场景)麋鹿生活的环境可以用文中那些词来描述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读,正音;注意“坐骑”的读音和姜字的写法
这一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外形)麋鹿的外形怎样?这样的外形让我们感觉这麋鹿怎样?交流,齐读外形。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生读。正音。读的时候,还有哪些词语要注意。“跋涉”“哺乳”相机理解。跋涉这个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一段中你又了解了些什么?从文中那句话了解到的,读给大家听听。
相机进行“沼泽”的理解
这一段告诉有关麋鹿方面的知识真多,其实这些都是与麋鹿的什么有关?
(生活习性)
课文中除了这一段外,还有没有其它自然段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
4、指名读第4自然段,理解“繁殖”
5、第5—7自然段学习。
找出时间的定性词,按时间指名学生读,相机纠正难读的字词和
随文对“颠沛流离”的理解。
四、整体回归,概括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整体回归课文内容,并指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
教师进一步指导概括方法。
板书:麋鹿
外形奇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教学评价:
阮开芳:教师把新课标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王薇:《麋鹿》一课,文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很适合孩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张老师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以读为主导,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杜海: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内容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的思想情感。
王桂芝: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引导组织学生读好难读的字词语,切实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让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更扎实有效。
侯成果: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张老师的这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墨守成规,固守地按照逐段朗读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教学机智和策略需进一步提高。
《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抓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写了有关麋鹿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效果
(一)出示字词
悄无声息、哺乳动物、跋涉、繁殖力、公爵、颠沛流离;
遁入草丛、沼泽、觅食、销声匿迹、别墅。
(1)多种形式读词语。
(2)觉得哪个词最难理解,一起说一说。
遁入草丛结合语段理解
有一个词与“漂泊不字”意思相近,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是哪个?注意“沛”字右边的写法。
(二)理清课文脉络
1、生汇报,相机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4)
传奇色彩(5~7)
(边读边概括,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了)
2、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也就是谭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麋鹿》主要写了麋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唐老师建议你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自豪了?忧虑了?愤怒了?……
2、多媒体出示这些情感。
3、生汇报自己的情感体验。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老师这里有一头麋鹿,你能辨认一下,它是否是麋鹿?
5、出示驯鹿图片,生辨认、交流。(提示:从文中介绍关键语句辨认,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读课文的第2、3小节。
6、你们交流的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的。(出示:抓特点)这不是麋麋而一只驯鹿。想看真的麋鹿吗?
7、出示麋鹿,请同学们作讲解员,上台讲解。
师相机创设问题:麋鹿有很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他身上的哪些特征与湿地环境相适应?
8、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驯鹿与麋鹿的区别了吗?读书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
9、传奇经历:
(1)从三条线索出发,探索麋鹿的`传奇经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有→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
3000多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部→英国→回到祖国;
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次面临绝迹而又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几度漂洋过海,足可以说明麋鹿的传奇色彩,麋鹿家族这几年来哭过、累过、痛过、委屈过,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了。
(2)出示句子,体会“放养”和“饲养”的细小差别:
黄海滩涂上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五、总结课文
现在麋鹿已结束了它大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为麋鹿的新生活喝彩吧!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
17、麋鹿生活习性
《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词卡、挂图、吸铁石或多媒体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在阅读方面,让学生自由朗读、轻声阅读、有感情的放声读。小组合作探究时,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根据出示的问题,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研究要求。在教学中利用小黑板、词卡、挂图、吸铁石等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前调查,引出课题
课前猜谜语引课题。师出谜面生来猜。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自学要求)
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
师:刚才大家读书都非常投入,老师来了解一下生字掌握的怎样。(指名读。边读可边纠音)在加点的生字中,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如(涉、沛等)齐读。
3、师:大家生字词掌握的非常好,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指名生说。可以引导生用词语概括。
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三、小组合作探究(指名读要求)轻声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麋鹿在各时间段有着怎样的经历?划出有关词语。
2、麋鹿哪个时间段的经历牵动着你的'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师走进小组,参与讨论。
四、交流反馈
(一)交流:麋鹿在各时间段有着怎样的经历?
1、让学生自主说,师相应出示相应的经历词语。如3000多年前--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销声匿迹。1865年---120头:1900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1967年—18头、400多头、2000头。1986年8月---39头(大丰麋鹿保护区)。
(二)交流:麋鹿哪个时间段的经历牵动着你的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随着学生的思路交流相应的内容。
1、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要求生把句子读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1865年,……动物园里展出。(愤慨)师:麋鹿的再次出现给我们带了惊喜,但强盗们自私自利的行为又让我们很愤慨,竟然把我国的麋鹿偷盗到国外欧洲当展品展出,麋鹿的生活和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好难过呀。指名读,男生齐读。
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国内几乎绝迹。(令人痛惜不已)重点语句师:八国联军指的是(英、美、俄、日、法、德、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八国联军竟然在我国的土地上如此疯狂,为什么?(国家落后、贫穷)落后就要受欺压。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这段落后、屈辱的历史给麋鹿带来的厄运吧!指导生带着这种感情读!齐读。
4、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并向各国输出。师:英国贝福特公爵使地球上唯一的一群麋鹿绝处逢生,并精心喂养。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和敬佩到乌邦寺公园去看看麋鹿吧。齐读。
5、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放养和饲养的区别)(高兴感慨)师:我国逐渐富强了,让一群幸运的麋鹿重返家园,这是个难忘的历史时刻,我们万分感慨,无比的高兴呀。
6、从此,麋鹿结束……如今,他们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据老师查阅,如今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已经有1789头麋鹿茁壮成长,繁衍后代。出示2023年6月----我国1789头。
7、师生共读麋鹿的经历。师引读表示时间,生读经历。
板书设计:(省略)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