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2025/11/04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1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疑心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认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我们日子过得不好,经常会给自己找原因,认为之前经历的事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如:因为我父母经常吵架所以我现在也过得不幸福;因为我很宅所以我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防止这些情况出现,从而抚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缺乏,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方: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幽默;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别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存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奉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成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别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奉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奉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2

心境很重要。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

困难人人都会遇见,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果断的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至于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一个人如果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人的一生很像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茫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悲伤和沮丧,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

一个人不管他经受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获得希望,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生命中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试着向上看——灯光总是那么灿烂!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3

前两天得知病情,首先是害怕,听到医生的解释更加恐慌,明知道这件事心情比药物更顶用,可越是警告自己就越是紧张,不由得将心情写成文章,引来不少朋友的关注,收到太多的祝福和安慰,心中无限感恩,同时我有一个朋友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打开我关心公众号平台,看到留言,有一个朋友建议我保持好心情,并提议如果不能改变心情,就尝试找个心理医生,可能会好一点。看到这位朋友的建议,我突然觉得很害怕,我曾经是那么会开导别人,如今自己却怎么也想不开,我明白我的病情可大可小,如果心情一直不好,可能就会发展,但如果能改变心态,可能很快会就好。到我的心态却不能马上改变,因为我本人负担重,胆子小,害怕失去,害怕因为心情影响病情。越是害怕,越是焦虑,越是对身体不利。我的身体已经出了小问题,我不能让我的心理出现大问题,找心理医生解决?也许是个办法,但是我的压力会很大,我会感觉我身体出了问题,心理也出了问题,双重压力会更承受不住。

突然想起别人出现问题时,我开导他们要想开,当时还硬着头皮认为是当事人心胸狭窄,如今想来,确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疑。一切都得靠自己,自己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自己最了解自己。

我给自己想了三个办法。

说出来。把心里的疑问和担忧说出来,也许说着说着自己就觉得不是大事了。也许和你一样情况的人有很多,也许他们有治病良方,也许他可以帮助你,说出来就像气球漏气一样,气鼓鼓的心情,说着说着就好了。不要把他看成隐私,找个好朋友说说,你会发现那都不是事。

走出去。在家里总是愿意躺着,躺着总是觉得自己很可怜,觉得自己可怜就容易胡思乱想,和自己永远没有别的话题,就是一件事,最闹心的病,最糟糕的心情。不如强迫自己走出去,大街上很热闹,快过年了,红红的灯笼,漂亮的年画喜庆的对联,欢快的节日气氛,你会发现活着真好,还可以看到这大千世界。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天气暖和的像是春天,仔细观察会发现桃树开始发芽了,新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蓬勃,就是这样坚强。也许自己还会有春天,现在一切还不晚,对一切都要充满希望。

做点事。让自己忙起来吧,让自己没有一点闲下来的时候,永远顾不上伤心,也没有时间和心情担心。做点有用的事情,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努力过了,在生命的每一时刻都不浪费,那么就算你的生命走到尽头,也不难过后悔。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拿出高姿态来面对自己。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不那么可怜!让自己真的坚强起来!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篇4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

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无组织行为明显增加,加之又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局部利益,导致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位重要。“其实,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面对”心病“,关键是自己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这比找心理医生看病起来,还不能象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首先要加强修养,遇事要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是由旺盛走向衰弱直至消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其次是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以增加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具有意义。

还有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一、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二、持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宁,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当地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会更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的的工作、生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四、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最后引用著名心理健康专家Dr。George Stephenson总结的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的方法,可以给各位朋友参考下: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彼此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抑郁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当遇到更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的时候,最后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是,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你喜欢干的是,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人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的、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容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亲自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定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修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