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探究和求知欲已经进一步增强,他们好奇好问,乐于学习和探索。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脚除了会走路,还能做些什么呢?于是我设计了《小脚丫不见了》这一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运动游戏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并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探索兴趣。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亲近沙并喜欢赤足玩沙,练习挖深和埋物的玩沙方法。
2、尝试在沙池中进行各种肢体的表现,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玩过沙子。
环境准备
玩沙服,玩沙帽,玩沙工具若干。
重点难点
学习玩沙的方法。
活动过程:
1、用玩“木头人”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在沙池里玩意玩“木头人”的游戏,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的“木头人”怎么啦?她的脚哪里去了?
2、玩游戏“小脚丫不见了”, 练习挖深和埋物的玩沙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木头人不会动的原因。
教师示范如何挖深和埋物,请小朋友们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把脚丫藏起来的?
3、请幼儿自己来试一试,吧自己的脚丫藏起来。
4、放松活动,在沙池里散步。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得经验和知识,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经验。所以让幼儿用小脚丫初步体验、感知不同地面材质的触感,对幼儿进一步了解不同材质的地面产生不同触觉的原因是一种激发。“木头人”游戏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小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来让幼儿体验赤足玩沙的乐趣,激发他们用不同肢体动作进行造型,同时也在帮助幼儿练习玩沙技能,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对玩沙的兴趣。让幼儿感受赤脚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的感觉,发展触觉,同时用合适的词汇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礼物的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礼物盒(红、黄、蓝、绿)若干、毽子(红、黄、蓝、绿)若干、新年帽若干、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生每人戴一顶新年帽教室)(教室地毯上放有好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礼物盒)师:宝宝,过新年喽!看,新年老爷爷给我们宝宝送来了许多礼物,真高兴呀!
2、观察交流:
(围坐)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新年老爷爷带来的哪个礼物?
(引导幼儿说出礼物的颜色特征)(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3、师:宝宝猜一猜,这些盒子里会有什么礼物呢?
——幼儿自由猜想,老师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
四、游戏分享:
1、每个宝宝选一个小盒子,拆开看看小盒子里是什么礼物?——幼儿拆礼物观察宝宝拆盒的过程,适时地进行引导。
2、师:盒子拆开了,里面藏的是什么呀?(毽子)这些毽子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毽子的颜色,并讲出毽子的颜色)3、幼儿玩毽子师:宝宝,我们一起和毽子做游戏吧!
(可采用多种方法分别玩各种颜色的毽子,如:抛毽子、顶毽子、踢毽子等)如:我们先找一个红颜色的毽子,“红毽子,红毽子,抛起来。”……4、宝宝们,新年老爷爷送的礼物真好玩,过新年真好!——放背景音乐《新年好》。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一、目的要求:
1.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活动重点: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
(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
(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并愉快的投入活动。
2、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的进行表演。
3、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磁带--《懒惰虫》
情境表演--懒惰虫
活动过程:
1、欣赏情境表演,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帧
(1)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2)提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我不是懒惰虫。”
(3)提问:“懒惰虫的手脚、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儿歌的后半部分。
(1)讨论:“你们不是懒惰虫,那是什么人?为什么?”。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3)提问:“你们会做什么劳动?”,讨论后教师与幼儿边表演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4)启发幼儿用愉快的情绪表演儿歌后半部分并加入自己劳动的句子。如:“我会拖地板、我会拖地板,我经常拖地板。”
4、帮助懒惰虫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读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附儿歌:
懒惰虫和勤快人
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劲。
我的手有劲,我的脚有劲,我天天在劳动。
我会……,我会……,我经常……
教学反思:
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厨房辛勤劳动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懒惰人在厨房睡觉的情景,这两段对比强烈而鲜明的歌词充分表达了以勤为荣,以惰为耻的感情。本课通过有表情、有对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懒惰人》,使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故事《兄弟俩当家》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欣赏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再次呈现出两种人不同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歌曲教学中,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如速度上的对比以及情绪上的变化等,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形象进行创作。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将教学情景生活化,让每个孩子们体验、参与到厨房生活中来,教室里顿时兴趣高涨。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而且有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小组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设计,发挥了他们的音乐潜能,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孩子们的眼睛里可以体会到劳动的热情和快乐。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切,令我感到非常欣慰。通过本课学习,使小朋友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小朋友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明白劳动带给人快乐,劳动创造财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小百科:懒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ǎn duò,意思是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