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2025/11/0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 )( )活( )活( )开( )破( )狼( )虎( )

爽( )舒( )无( )无( )。

(3)根据课文填空:

( )的大肥猪( )的长耳兔( )的小绵羊( )的老爷爷( )的老奶奶( )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并展示多彩的儿童生活图片,引出话题:“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而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过得像风一样,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童年的泥巴》。”

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清条理,汇报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并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应该如何分段。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汇报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分析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

画出歌谣,并读出“三美”。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四)质疑讨论,深化理解

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比喻句的运用。

(五)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请学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六)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或其他相关童谣,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

五、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学生认读生字,找出形声字,汇报记字方法,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并重点指导易错字的字形。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然后展示写字成果,共同欣赏,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提出希望,鼓励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阅读习惯。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搜集并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的文章或童谣,准备与同学分享。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把自己读的'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

涅泥人,泥物

孩子们

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不要写成段意,试一试,看谁写的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⑵、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展开想象,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课件)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的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童年的泥巴教学课件 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