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唱歌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音符、休止符、装饰音的演唱。
五、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高兴吗?(高兴)请坐。
(二)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乘坐音乐列车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旅游。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在大草原上主要生活的是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 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鲜艳;住蒙古包;蒙古人骑马。
2、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吧。
3、(播放课件)师:这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绿草茵茵。在牧人动听的歌声中,可爱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绿海中慢移,马儿也悠闲地吃着嫩草,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业为生,他们喜欢摔跤、射箭、骑马,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他们放牧离不开马,外出也离不开马,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师:蒙古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骑马动作就经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现。(现在,同学们请起立,每个人摆个骑马的动作)看谁的小马跑得又快又轻(脚下要轻)如果想让小马跑得快点呢?小马的.速度减慢了,小马停下来了。生:学生马上举起一只手扬起小马鞭。
师:(老师做硬肩动作)大家看这个动作叫做硬肩,跟老师一起做,这个动作是由一个传统的活动演变而来,谁能猜一猜?(学生猜)那就是——摔跤!
(老师做挤奶动作)再看这个动作,(教动作)我们一起做,猜出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呢?(师生一起做)。
(三)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了解了蒙古族,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呢?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
2、二次聆听歌曲,跟着音乐做舞蹈动作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时的乐趣?(想)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请同学们轻轻起立,小牧民们请骑上你们的小骏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喽!(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好)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
3、学打节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节奏。)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自制打击乐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仅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还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听听。(示范)好听吗?老师也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双筷子,拿出你们的筷子跟老师打一下。跟老师一样拿好啊!认真听。(生打)老师又换一个,注意听,会不会呀,孩子们。(师生共打)我又换了,认真看(一起做)。
2)(出示课件)
师:这个呀就是刚才老师领大家敲打的节奏,我们在分别来敲一敲,第一行节奏就是老师敲的第一组节奏,(师示范,生学打)第二行(继续打)第三行(继续打)。
3)分组打节奏
师: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你们根据自己对应的节奏敲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合奏好不好?现在听老师指挥,我指挥到哪组,哪组就演奏。(师哼唱打击)两遍。
4)听伴奏打击
师:下面我们随着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师生演奏)谁听出来了,哪组同学演奏了两次?第二组同学先接了哪组,又接了哪组?这回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一遍。(听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老师边敲双响筒边有节奏的读词,学生跟读。
(2)同学们完整的读一遍。(学生完整读词。)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啊哈嗬”这句歌词时特别高兴,为什么呀?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兴的意思。表达很快乐的心情。很开心地吆喝声。
师:大家理解的非常准确,“啊哈嗬”是一句衬词,表现愉快的心情,就像我们平时“哼哼”小曲时的样子。所以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怀着怎样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乐)速度上应该怎样把握?(稍快)
5、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想不想听顾老师为你们演唱这首歌曲呢?(想)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睛,找找有没有我们以前没见过的音符宝宝?(师演唱)(教师范唱歌曲)顾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掌声鼓励鼓励我吧!(学生拍手)谢谢大家。谁说说歌曲里没见过的音符宝宝是什么?
生:在“草儿”的上面多了两个零、在歌词“肥”字上出现的小音符。
师: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老师把它放大在屏幕上。“草儿青青,羊儿肥” 歌谱上出现的这两个红色的符号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这里我们要唱半拍,在演唱时要有跳跃的感觉,在“肥”字的谱子上面出现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们唱的时候要拐个弯(老师范唱)老师来唱一下,你们分辨哪个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认真分辨)
师:这些音乐符号的加入,让我们感觉好像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6、哼唱旋律。
(用学生名字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赶快来唱响欢乐的旋律吧?以前咱们都是用“啦、啊”来哼唱旋律,今天老师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用咱们班同学的名字来唱行吗?注意要选择适合模唱的开口音,先用谁的名字呢?大家推荐一位。(学生推荐)XX同学你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董”轻声的哼唱旋律。咱们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现了四分休止符,听老师弹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们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师完整弹琴、学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带词演唱。
(1)学生轻声带词半句演唱。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老师先两小节两小节的唱。
(2)学生整句演唱。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学生轻声带词完整的演唱。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琴声,用悄悄话的声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师的前奏。
(4)解决难点:
师:通过唱词,同学们感觉哪里不太好唱?
生:“啊哈,啊哈嗬”等
(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师:(课件出示这句歌词)“啊哈啊哈嗬”在第一个音处出现了大附点节奏,要唱得长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我们一起边打拍子边唱一唱。要唱出欢快、自豪的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
(5)让我们把声音放开,用自豪、欢快的声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师:刚才在演唱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随着老师的琴声愉快的演唱,好吗?(好)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
(2)放音乐跟唱
师:下面我们跟随音乐在唱一唱。
(3)加入打击乐器跟唱
师:孩子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龙游戏
师:歌曲大家已经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我来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开始游戏)(放伴奏)
师: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让我们再听听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9、聆听歌曲,跟伴奏演唱
师:(播放歌曲)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大家服气吗?(不服气)让我们也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生唱)除了采用合唱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独唱、小合唱、男女生对唱)下面我要请一名同学上前面来唱一唱,看看谁最勇敢?(生边唱边做动作)老师把大家分成男女两队,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放录音伴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做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四)拓展延伸
师生跳起摔跤舞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让我感受到你们越来越像个小牧民了。大家还记不记得“硬肩”是什么活动演变而来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学和我一起来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声演唱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课教学推向又一个高潮,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陶冶高尚情操。)
(五)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四十分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请大家骑上你们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学习几个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
环境准备
录音机、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
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示范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示范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
五、完整示范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
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
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说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聆听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跃进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的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五、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
六、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琴、筷子、响板、双响筒、铃鼓。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2、师生问好
(师:亲爱的同学们,快乐的音乐时光又和我们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共同走进音乐天地吧!师生同时律动并问好)。
(二)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风情。
2、谈话导入蒙古族,再播放《蒙古风情》。
3、学生通过观看《蒙古风情》片,让学生随着老师用响板打出的节奏回答问题。
2/4 ? ×× × × ×× ? ××
(师) 草原 有 青 青的(生)小草
草原 有 高 大的 ?骏马
草原 有 肥 肥的 ?牛羊
(三)、节奏训练
(1)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教师用筷子敲出三种不同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老师敲。
2/4 ××××× ×
× ?×× ?×
× ?— × ?—
2、出示以上三种节奏,再按顺序敲一遍。
3、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一种节奏,根据老师的指挥,为本课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4、教师发放打击乐器响板、双响筒、铃鼓等。同样按照上面的方式用筷子及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2)歌曲难点节奏训练
1、谈话导入。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带学生做骑马的动作,感受骑马的快乐。
2、老师敲马儿奔跑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用手拍)。
2/4×、××× ×× ××××××—
3、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上面的节奏。
4、出示节奏卡(即歌曲难点节奏),学生通过读节奏,教师领唱曲调,学生试唱歌词,解决歌曲难点。
2/4×、××× ×× ××××××—
1、2 35 23 6 16 21 6 —
美在 眼里喜在心 喜 在 心。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聆听歌曲录音
4、学生随琴用“1a”模唱歌曲旋律
5、学生随琴唱词
6、歌曲处理
7、完整地随伴奏音乐演唱
8、师生接龙演唱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好吗。)
9、歌表演。
(师:蒙古牧民不但喜欢放牧,而且非常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把舞蹈加进来,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牧民生活。
(师:同学们,在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上,不但有热情奔放的音乐,成群的牛羊,牧民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结束本课
全体学生分为歌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最后再进行一次歌表演。
(师:我们的草原之行即将结束了,现在老师请大家真正地做一回小牧民,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尽情展示我们的才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草原上热烈的场面吧!)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上课啦》
二、导入(感受草原)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伴着跳动的音符,我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和我们一起上音乐课,你们听它是谁?对了,它是一匹来自大草原的`骏马,谁能说一说关于草原和马的事情或是歌曲?
生:《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你们想不想去草原看看?让我们骑着骏马一起去大草原吧!
2、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新授(走进草原)
师:我们来到了天高去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一位小朋友骑着马唱着歌来接我们了,你们听听他是谁?
1、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谁能告诉我他是谁?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小牧民,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格玛,让我们从英格玛的歌声中感受一下牧民的生活吧!
2、出示歌谱,按节奏读歌词
(草儿青青羊儿肥,注意休止符)
3、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找出重点句子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草儿跳起来了,肥肥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4、随琴哼唱
小声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5、巩固歌曲,分组接唱
6、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小牧民再唱这着歌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自豪)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前倚音
四、表演(歌唱草原)
师: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就像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给这着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自豪的小牧民吧!
1、学生自已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你们表演得太棒了,我也想加入你们了,让我们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吧。
2、和学生一起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五、拓展、延伸
1、听一听、打一打
师:同学们都能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并且很自信的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我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你们听听是什么声音?什么音符?说对了送给你!
(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2、合奏
师:让我们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3、表现歌曲
分为演唱组、演奏组、舞蹈组表现歌曲
六、总结(告别草原)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假如你们是歌手,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歌迷;假如你们是演奏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听众;假如你们是舞蹈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观众;同学们,努力吧!相信自己,我能行!音乐殿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演唱《再见歌》)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