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2025/11/0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而《机器猫》这首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整个活动以"机器猫"这个形象来贯穿,从简单地拍打身体部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2、根据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利用各类"生活中的乐器"为歌曲《机器猫》拍打节奏。

3、通过用另类的"器乐"来演奏歌曲,从而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已听过《机器猫》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物质准备:

1、节奏谱。

2、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箱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音乐舞蹈,回忆感受节奏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跳个舞欢迎客人老师吧。

2、你知道刚刚我们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节奏谱)大家是不是还能看着节奏谱来为这首乐曲打一打节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来拍手,你觉得还能用什么动作以怎样的形式来打节奏会更有意思呢?

二、为音乐伴奏,自由选择乐器

1、大家知道,机器猫身上有一个什么东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机器猫的袋袋里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逐一出示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盒、积木等"乐器"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这些物品出了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常见的作用。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你听。当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有了声音我就能拍打出好听的节奏。你能吗?

4、除了牛奶盒你还能利用我这里的什么东西拍打出好听的节奏呢?谁愿意来试试?

提示:当拍打不能使一样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谁一起合作就能发出声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够把我的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乐器,为了感谢机器猫,我们就利用这些"乐器"来为这首歌曲打一打节奏吧。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三、听音乐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谁来说说看,你手中的乐器表演哪一段会比较合适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2、对比每一种演奏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3、交换乐器。

4、大家刚刚的表现真棒,机器猫听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满意,特意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铜锣烧"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呢。

活动反思:

打击乐《机器猫》说课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儿往往对于这类活动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本次活动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铁罐子"、"纽扣"、"积木",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的想象,分别改造成"鼓"、"沙球"、"碰铃",让幼儿分别以拍、摇、敲这三种形式来表演乐曲。而我之所以选择《机器猫》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够以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难点,就是最后一句的节奏,也是幼儿比较难以掌握的。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机器猫"这个形象贯穿始终,从简单的拍手,到拍打身体部位,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出示"乐器"后让幼儿自己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到最后还能分段看指挥合作演奏,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活动的进程。

另外,本次活动中我的图谱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机器猫》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那么传统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与机器猫有关的一些物品,如机器猫的小铃铛,机器猫最爱吃的铜锣烧等来替代传统的"叉叉",这样会更有意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 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 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活动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 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 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表达出来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3、通过角色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能更实际地表达对母亲的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与妈妈在家里的互动。

物质准备: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妈妈头像的挂饰,能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词大意,体会歌词情感

1、提出问题,引入情景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平时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儿初步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

幼儿:…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时,你在做什么?对妈妈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么表示吗?"(幼儿进一步体会歌曲情感)

幼儿:…

2、观察图片,讲解歌词大意及情感

教师向幼儿按歌词内容分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形

象具体地理解歌词内容,直观感受到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对妈妈的爱。

二、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师示范,熟悉旋律

教师先用手打着拍子,将歌曲旋律表现出来。幼儿跟着教师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时候能抓准节奏。

2、教师领唱,幼儿学唱

教师有感情地先将歌曲演唱一遍,然后在分段让幼儿跟着学唱。在幼儿学唱时,教师要强调,把握节奏,充满感情地演唱。

三、角色游戏-我的好妈妈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歌曲中妈妈,一组扮演歌曲中幼儿。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然后角色进行互换。

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歌曲带来的快乐,而且能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对妈妈表演《我的好妈妈》。并用除歌曲内容外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听:《变妈妈》

唱:《小孩不小歌》

教学目标

1、用自然、较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孩不小歌》,体验歌曲自豪、自信的情绪。

2、欣赏歌曲《变妈妈》,获得天真活泼、有趣的情绪体验,懂得体谅妈妈,关心妈妈。

3、关注生活中的声音,能根据声音来编简单的故事;知道音乐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唱出歌曲自豪的情绪

2、将声音音乐化、节奏化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

1、附点四分音符时值唱足“XX”

2、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段声音,生根据这段声音编故事

如:小闹钟的闹铃声

开水龙头水“哗哗”流的声音;倒水刷牙的声音;打开煤气灶的声音;开门、关门的声音;发动摩托车的声音

小朋友,你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用这些声音编个故事吗?

(生:清晨,小闹钟响了,妈妈赶紧起床洗脸、刷牙、做早饭,吃完早饭,妈妈开门走出家门,骑上摩托车上班去了)

二、新授歌曲《小孩不小歌》

1、导语:

小朋友个个都能干,洗衣、扫地样样行,谁说小孩小?

2、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小朋友的优秀作品:字画、乐器演奏录音、独立做事的生活画面,与歌曲产生共鸣。

3、听范唱《小孩不小歌》。

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初步了解反复记号的意思)

4、这首歌曲情绪怎样?(生:自豪地)

5、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首mp3/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儿歌,初步熟悉歌词。

6、跟师的钢琴模唱歌词。并解决难点部分“5 3︳21︳”附点音符时值唱足。

7、在熟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如:“嗨”字要唱得神气、有力。还可以配合动作表演。

三、欣赏歌曲《变妈妈》

1、导入:生活中,如果你和妈妈换了一个角色,你最想做什么?(学生自由说)

2、初听歌曲。

问:歌曲中的小姑娘变妈妈后她是怎么做的?

3、再听歌曲。说说歌曲给你有什么感受?(活泼、有趣的)

4、听熟后模仿角色表演。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同学的表现很好,仿佛一个个都长成大人,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回到家也一样的像大孩子,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这类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让我们一起起立拿出你的双手一起击掌。(大家在《小孩不小歌》的歌声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