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2025/11/10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大小。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重点:

感知面积的大小。

活动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格子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分组:幼儿两人为一组,各持一支笔。

2、交代游戏玩法:

两人先猜拳,胜者现掷骨子,(把两粒骨子同时往桌子上一掷),然后将骨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

3、数彩砖:

(1)两个人的格子涂满后,数一数自己的彩砖有多少块。

(2)幼儿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单位进行数数,两人比较彩砖的多少。

延伸活动: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漆地板》中的内容,巩固幼儿对面积大小概念的理解。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

2.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2.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排队编号

1.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

要求:

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说一说:

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3.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4.提问:

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

如:东东从矮到高排,排第1,从高到矮排,排第5。

5.讨论:东东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大小不同的物品。

根据老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

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提问:

(1)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

(2)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

(3)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习,认识梯形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掌握提醒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小熊图片一张,

2、每人一份红色的长方形纸和黄色的梯形纸,一根小棍,图形纸每人一张(印有各中物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参观小猫表演的口吻,引起幼儿的思考,理解平行的概念。

教师播放课件,两只小猫跑步比赛

提出思考问题:两只小猫跑到终点时,它们的碰到一起了吗?为什么?"

2.小结:因为小猫跑的路线是平平的,他们永远碰不到一起。

像这样的象第一座小桥这样的上下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长,就叫平行。

二、展开

1、幼儿操作感知

请幼儿观察,你桌子上有几张纸?是什麽形状的?将两张纸重叠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而且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另一个图形的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是不一样长,另两条边是斜的。

2、请幼儿根据老师讲的再次操作感知。提醒幼儿用小棍量一量,比一比。得出老师的结果。

并再次告诉幼儿,如果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都一样长,我们说这两条边是平行的`。

3、小结梯形的概念:有四条边、四个角,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而且不一样长,

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梯形。

4、巩固认识梯形,出示以下图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说出图形的名称,为什么?

三、结束

幼儿涂色:请幼儿将图中的梯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7以内的组成。2、花瓣若干、记录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花片

1、教: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

2、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盆中有几个花片?

二、撒花片。

1、讲解: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三、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你的记录单上和黑板上的一样吗?出现了几次?

活动结束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