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心情作文

2025/11/02作文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心情作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心情作文 篇1

小学时,她喜欢他,却没有告白。

别人问她:为什么?

她说:也许只是错觉。

.

初中时,她想追他,却没有勇气。

别人问她:怕什么?

她说:惊扰他现在的生活。

.

高中时,她去找他,却没有相见。

别人问她:去干嘛?

她说:想知道他好不好。

.

大学时,不再联系,再也没提起。

别人问她:还爱吗?

她说:时间会解决一切。

.

十年后,他们重遇,然后在一起。

别人问她:幸福吗?

她说:越努力,越幸运。

.

话外音:

十年前,没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他?

十年里,没有人发现,她一直在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十年后,没有人知道,她所有的努力,只为了走向他。

心情作文 篇2

晚风习习 夜空晴朗清澈

树影婆娑,枝丫摇曳

无边的星空 点点亮亮

你们的到来,月亮都羞红了腮边

举杯是庆,喝下去是情

一杯酒下肚,干了十几载春秋岁月

从相遇相识,一路欢聚一路笑

都说,相识是缘分,相守是情份

情分需要时间的琢磨与融合

我希望

无论以后谁陌生了谁

无论时间在 我们心口横了多久的深沟

在相聚的时刻,都能痛痛快快的疯一场

为我们的青春,为友情为岁月

我感谢在青春的转角遇见了你们

带给我欢乐的同时还有感动

虽然责任的推力,把我们推往了不同的方向

你有你的独木桥,我有我的参天树

但我相约

每年的这个时候,聚杯情

我不知,这杯情能举多久

在我们这样一个年龄 易变也易离

或许,明天过后

你有了你要守护的伴侣

她有了她在另一个远方的归属

再相聚时,可能都天各一方

让我们,抓住青春的尾巴,淋漓尽致的呐喊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生情一杯酒……

心情作文 篇3

十六七岁的时候,便离开家到很远的县城去读高中,后来又到离家更远的省城去念大学,再后来分配工作也是离家很远,如此过了这许多年,再回家已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念书时放假回家,妈妈每顿饭都问:“想吃什么?”弯下腰来要帮着干些农活,爸爸又说:“看书去吧!”这样子,整个的是一种做客的感觉。分配工作后,这种感觉尤甚。如今到了这个大而未嫁的年龄,更觉得对于家自己已是一个外人。虽然爸爸、妈妈、弟弟、弟媳谁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看,但是感觉已不是十六七岁以前在家时的感觉。家不再是自己的家了,这话说起来多少有点伤心。

知道自己无论怎样是再也走不进抡着锄头种田种地或围着布裙喂猪喂鸡的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大爷大娘们中了,于是,便在心里悄悄地告别那片长着红高粱的黄土地,来到这个充满着喧哗、骚动,让人感到眩晕和伤感的城市。

一个人走在车辆如流的街道上,望着街道两旁林立的楼房,心里想:难道这只是别人的城市,我不相信!于是,为了能让自己在这个城市里不再是外人,为了也能在林立的楼房里找到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我便拚命地努力工作。一番奋斗之后,终于在这个城市里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空间,自此便以为是这个城里的人了,但是,有一天,无意中听到别人介绍我说:“她是外地人。”我便醒悟,我无论怎样也是进不了这座城市的了。

家里人把我当作这边城里的人,这边城里的人又把我当作外地人,对于家,对于这座城市,我都是一个外人。究竟何处不再是外人,我不知道,或许永远的都是一个外人吧!

心情作文 篇4

在我的文章里很少写到父亲。我不知道怎样去描述他。父亲总是少言寡语,不像母亲那样和我有讲不完的话。小时候与父亲很亲近,最记得他跟我说,要不是喝酒喝坏了嗓子,他就不会从京剧团退出了。他说这话我是信的。父亲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手指修长,得空时,他会来一段裘盛戎的《赤桑镇》或张君秋《赵氏孤儿》里的“宫廷寂静影孤单”……唱得叫我敬佩不已。尽管后来母亲说那是父亲信口胡编的,也丝毫未减我对父亲屈当一名机修工的深切遗憾。

在我的印象中,我幼年的启蒙教育就是在父亲字正腔圆的京戏中开始的。他捧着唱本,我坐在他腿上,他唱一句,我学一句;他教完一段,让我连起来唱。我唱得奶声奶气,有模有样,他就开心地拍我的小脑袋,再接着往下教……

到我渐渐长大,与父亲也渐渐疏远,只觉得父亲的话越来越少;每次刚开口说,却三言两语就冷了场。后来索性就很少交流,有什么事,都跟母亲说。在那段时间,父亲的话少了,酒却多了。有一次,他把一桌人都喝败下阵,心里得意了好久。

我去南京读书的`时候,父亲也极少给我写信。母亲不识字,每隔两个礼拜来看我,给我带些好吃的东西。偶尔打电话回家,都是父亲接。他似乎很高兴,很想跟我说话,但结果还是说:“叫***跟你讲!”就把话筒递给母亲。他站在一旁,对母亲说:叫她注意身体,少吃方便面。母亲就对我说:你爸叫你注意身体,少吃方便面。父亲又说:叫她晚上别出门,坏人多。母亲又对我说:你爸叫你晚上别出门,坏人多。我在电话里一一应着。最后,父亲对母亲说:告诉她鸽子生蛋了,放假了就回来。母亲像传声筒,把父亲的话一字不漏地传给我。

那时我身体很差,经常莫名其妙头晕。父亲不知从哪听说那种孵卵成雏的“抱鸽蛋”治头晕效果好,他便开始养鸽子。对照着书,给它们喂小麦、喂玉米。快下蛋时,又用碎布条编一个个窝,铺在笼子边。晚上下班回家,他躬着腰,半个身子爬进笼里数鸽蛋。母亲说那时父亲脸上的甜蜜是她都很少看到的。

我的心里顿时漫过一阵感动。这种感动,在我特别想家的那个夜晚,全部融化成一股温暖。那天阴云密布,下着淅沥小雨。街道在黑洞洞的夜里沉沉睡着,猫躲在角落,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在通往家的巷子里,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潜行……突然,远远地,我看见一片光亮,自我家的门前一路蔓延而来。那淡黄的光晕罩着我的脚步,接着罩住了我的整个人,仿佛是一双手,簇拥着我,牵引着我……我的眼泪随着钥匙的转动,倏地滴落下来。

后来母亲告诉我,自从我离开家,父亲就在门楣上装了一盏灯。一到天黑,就把门灯打开。母亲抱怨父亲浪费,因为他们俩晚上从来不出门。可父亲依然每天在夜晚来临前,让灯光把家门口照得雪亮。我一下说不出话。我明白这灯是父亲为我而开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门灯成为我魂归梦依的一个寄托。无论我夜班归来,还是抱着孩子踏上回家的路,它都远远地照着我。想象它一直沉静寡言地悬挂在那里,我心里无比亲切,也无比温暖。多少次,在它的光环里,我仿佛看见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在眼前晃动。我知道我走进这片光亮,就可以平静地栖息下来。因为除它以外,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如此安详、如此宽厚地迎接我,容纳我……

一股浓得化不开的爱,在这盏人不回灯不灭的门灯里,熠熠闪亮。

心情作文 篇5

每年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我总是习惯而又出神地凝望着天空那轮清澈如水的大月亮,因它光彩可人,熠熠生辉……望着望着,每每心潮的热血齐涌,思绪与灵感同生,那时我脑海里时而思念异国他乡的亲人,时而怀念天各一方的故友,时而心里头像孩子般地呼唤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下来吧!尝尝我们人间的月饼……”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很多,却只靠父亲一个人那点微薄的工分儿(即工资)来维持全家8口人的生活,每到开学时,我们哥几个的学费就成了父母心头上的一块“心病”。因此,在平常的日子里,父母根本无力也无心考虑给我们改善生活,就是到了年节,也只能是靠父母的节衣缩食才能吃顿“美餐”。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中秋节的下午,父亲破天荒地买回来5块月饼,全家人都高兴极了!可是父母连一口也舍不得吃,只是让我们哥六个分着吃,小弟小妹四人一人一块,我和大哥俩共分一块,由母亲给我掰成两半儿,掰的时候,月饼馅里的一粒花生仁掉到地上,大哥连忙捡起来就放在嘴里……。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我们哥几个都早已各自成家立业了,而且家家的小日子都过得挺红火。我已到了花甲之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休闲在家,尽享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现在我家祖孙三代也是8口人,可是再也不像当年父辈那样总是为吃穿发愁了,从前的那种哥俩分吃一块月饼的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眼下又要过中秋节了,我已提前买好了许多质量上乘、风味各异的中秋月饼,放到电冰箱里,等到中秋之夜赏月时拿出来,再伴以各种新鲜的水果:大西瓜、甜葡萄、香水梨什么的……到那时,我们全家老少欢聚一堂一边赏月,一边吃着、聊着,谈古论今话中秋,该何等惬意!

写到这里,我打开了电冰箱,对在我身边嬉戏的小孙女说:“乖乖,你看爷爷给你买来什么了?”小孙女一看有这么多的月饼,高兴得手舞足蹈,旋即抓起一块就吃,边吃边笑,吃着吃着,她竟然情不自禁地学着宋祖英一字一板地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

看着小孙女吃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甜蜜,唱的那么得意,我不禁喃喃自语,是啊,今天的确是个好日子,改革开放了,国运昌盛,社会和谐,民心思富,家家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今非昔比喽!现在咱老百姓的日子真比中秋月饼还甜……

心情作文 篇6

寂寞的时候听起了歌,寂寞的时候下起了雨。

寂寞的年代想起了你,寂寞的日子过了有过。

风吹起了寂寞的悲伤,雨流下了寂寞的泪水。

寂寞的年华短短一生,枯寂的生活蓼蓼皆是。

珍惜现在所有,把握现在所得,让寂寞的人生不在枯寂。

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年年岁岁,岁岁朝朝。

时间不等人,不要等梦醒的时候才去后悔,因为那时你已经老了。

心情作文 篇7

总喜欢在三月末四月初的星空晴朗的夜晚,用文字取暖。打开桌上的橘色台灯,一束淡淡的灯光缓缓绽放,手捧着清新淡绿色封面的书,我轻轻地翻开扉页,那几个记录着去年时光的数字不禁让我抚摸到彼时的光阴,流连书间,便是流连于光阴,流连于幸福。

图书馆的静谧是书最好的栖息地。木质的书架上配以纸质的图书,感觉不一,或粗糙,或精致,如人的形态。粗糙的纸张带给手指的是强烈而真实的感觉,精致的一页光滑而洁白,甚至让人有往脸庞摩挲的冲动,如和一个亲切可人的婴儿面颊贴着面颊。同样的书架中,它们高低相错,二十四开、三十六开,这是他们永恒的高度;或厚或薄,五厘米、十厘米,这厚度不会随时间而改变。齐整的书架,俨然是一个多彩的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每本书都有着自己沉默的外衣。经常在闲时在书架间悠游信步,不为寻哪本书,只求用手指轻轻抚过一排排排列整齐的书时那一份轻松与闲适,只盼徜徉于书间的那一份满足与快乐,就像漫游在一个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音符、语言和睿智的思想。那份留连难以舍却,只希愿在那一方不大的真实天地里永远与书为伴。

书市的喧闹里,它们依然沉默。只是不同的是他们大多都有着干净、华丽的外观和新鲜的油墨香味,与图书馆里的那种安静的味道截然不同。慢慢走过一本本包装各异,标价各异书间,忽然觉得他们是无人认领的孩子般,执著地等待哪一个最合适的人将它们放入幻想已久的书架,不用再流于街头,有了美满的归宿,找到一个懂得珍惜和保护他们的人,一个真心的朋友,不是么?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就是一位知心的朋友,纵然它没有言语,但却与拥有它的我们心意相通了,真正吸引我们的书并不是靠闪光的封面,而是当中更真实的文字和散发墨香的思想。

书本有自己的语言,或许是文字,或许是图片,或者索性留白。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有时更耐人寻味,品这样的书,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轻轻翻动洁白的纸页,静听细致的翻动声,“哗哗”地与心灵的节拍契合,忍不住想在洁白上留下思绪,或许是几行小诗,一篇百字小文,最终留下的都是一段关于此时的文字,一份供彼时回忆的泛黄时光。无字的书更需要心灵书写,白色的背景上印下的将是无尽而色彩斑驳的心灵音符,余音久久不绝。也许最终也会不舍地放下手中的笔,珍惜这页页空白,只愿永远在这洁白中流连,用透明代替黑色,在流连间让思绪透明地重叠于无声之上,回味的心情永不会变。

在七月流火的深夜,也曾因余华的《活着》让泪水凉透深秋,但书籍带给我们的更多是难忘的慰藉和不经意间的温暖。迷惘之时不与人语,选择与书为伴,总能消融心中的积郁。流连书间,与一位最善于倾听的朋友谈话,知道了能做一个读书人的幸福。知道每一分钟品书时光的珍贵,知道读懂一本书的不易。漫步书海的不舍,指尖的幸福传向心间。只求能如晚年的托尔斯泰一般,用一条围巾温暖思想,寻找自己生命中未竟的美好愿望,用自由让生命归于本源。

书页泛黄,书香幽然,而我们继续成长,温暖依然。

心情作文 篇8

阳春三月,柳树吐出了新芽,桃树开了红花,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过来了。在我小的时候,我亲眼看见过小燕子,在一个朋友家的屋梁上筑窝。它们每天叽叽喳喳叫着,欢乐地跳来跳去,可爱极了。

那天,我在窗口下,看见两只燕子飞到屋前转了几圈又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然后落在一棵树上东张西望。这回我看清了这两只可爱的小燕子,它们身穿黑色外衣,胸口露出白衬衫,黑黑的小眼睛明亮地观察着四周,过了一阵子,它们飞走了。可不一会儿,那两只可爱的小燕子又出乎意料地飞了回来,它们这一会嘴里叼着一些泥土和树枝,要去建造自己温暖的窝。它们两个一来一回地去搬运泥土和树枝,这一只飞回来了,另一只又去了。它们就这样筑窝。不知过了多久,原来只有手掌大小的窝,在两只小燕子一来一回的搬运过程中越来越大。它们将窝铺好后,我看见它们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在春天阳光的映照下,燕子们筑成的窝,显得格外美丽。

虽然燕子建的窝不是最美,但是辛苦建设过程是最美丽的,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小燕子们是最勤快的,也是最美丽的。燕子筑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