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作文 > 优秀作文 > 正文

数学小作文

2025/11/02优秀作文

老地方整理的数学小作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小作文 篇1

今天,我和启明、邱涵、先彬玩有趣的24点游戏。

我先翻“7”,他们也接着翻牌:启明“3”,邱涵“9”,先彬“6”。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只听见邱涵大声叫到:“我想到解了,3×7=21,9-6=3,21+3=24。”我一看还真是,我们只好乖乖的把牌拿了。

“一、二、三”。我们同时把牌翻开,“4、9、8、4”。“嗯,这个有点难。”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喊道:“嗨,这么简单!小的们,听好了,4×9=36,36-4=32,32-8=24。”说完,我得意洋洋,启明见我和邱涵都有了“战绩”,而他却没有,脸上便显露出一丝着急的神色,连声喝道:“好啦,有什么了不起的。快!开始了……”

第三轮,我们刚一拿出牌,启明就说:“我想到了!”当我们问他怎么解时,他却支支吾吾半天。原来他不会,无奈,他只好把牌手下。

“3、8、9、1”,又是一组牌。只见启明这下沉着多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牌。一会儿工夫,启明就兴奋的叫到:“瞧我的,8×9=72,72÷3=24,24×1=24”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想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最后一次:“9、7、10、3”起先我们看了好久,都没有解法。但是,我细细的看了一会儿,觉得可能有解法:“9×7=63,63÷3=21,21和10不能组成24。哎呀,不行:10-3=7,7×7=49,49和9也不能组成24。又不行。”我不断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7×9=63,63+10=76,76÷3≈24。”虽然是近似值但也不错。我飞快地把答案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他们起先都认为不行,可我仍然坚持我的意见。没办法,他们坳不过我,只好说行,于是游戏结束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24点游戏,让我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不断的去摸索,什么难题都难不到我们。

数学小作文 篇2

生活皆数学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身处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还是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简单的数字或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开门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的生活开支需要数学,生活及工作中的时间管理也离不开数学,上天揽月及深海探究更离不开深奥的数学应用。

上周日,我和老爸去天德湖公园游玩,其中就有不少数学题呢!刚要出门,老爸的手机响了,原来老爸的朋友已经在天德湖门口等我们了。电话里那位叔叔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爸回答说最多还有二十分钟!怎么是二十分钟呢?我不解地问。老爸说:家离天德湖公园约8公里,我们摩托车时速40,还有路口红绿灯若干估计要等六七分钟,所以测算二十分钟能到啊!我估算了一下,点点头。游玩过程中,我看到好多人都在骑玩三人自行车,就向老爸要二百元。老爸问我为什么是二百元呢?我掰起手指,很老道地跟老爸说:一辆三人骑行车押金150元,租金是20元每小时,我们最多骑行两小时,二百元肯定够啦!老爸听后很爽快地给了我两张毛爷爷!我们快乐地骑着三人自行车在人群中穿行,绕行天德湖一圈后,老爸突然问我一圈估计有多少米。我只顾着骑行,哪想着一圈多少米呢?老爸看了看手腕上的运功计步器说,刚才慢跑一圈示数是六千多步,两步幅计一米,所以一圈下来差不多3000米。还有一种计算法,你自己试试看!老爸鼓励我说道。我想了想问老爸:我们骑行的时速大约是多少啊?老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有了时速,我再测算一圈下来骑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一圈的距离啦!我信心满满地说道!老爸点点头,指着路边的铭牌。我看到铭牌上清楚地写着骑行单程约3公里。游玩中我们买饮料零食,自然又要用到数学。游玩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三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家。真是整个过程就没有离开数学啊!

生活皆数学,让我们做个有心人,运用所学数学来管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吧!

数学小作文 篇3

新房子要铺瓷砖,爸爸、妈妈与我商量,如何铺出美丽的图案,把地面铺得更漂亮。于是我们三人设计了不同的图案,经过民主投票,我设计的方案通过。根据设计方案,爸爸、妈妈买了不同形状的瓷砖。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生活中的数学,铺瓷砖这个生活现象一定也包含数学知识吧!为什么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密铺,一定是密铺,密铺原来在这里!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几种或几十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例如,正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通过实验和研究,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比如正四边形(正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所以七边形不能铺满地面。

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的整数倍为360°的倍数时,是可以密铺的。

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得出结论: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据可查资料显:可单独密铺的图形有以下四种情况:(1)任意三角形、任意凸四边形都可以密铺;(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用于平移密铺;(3)三对对应边平行的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4)目前仅发现十五类五边形能密铺。

通过家里铺瓷砖这件事,我还知道圆形不能密铺,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是能密铺的。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有数学。

数学小作文 篇4

今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新奇的计算方法单位的乘法。老师介绍说,在数学上,不仅数字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单位名称之间也是可以进行运算的。比如在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公式面积=边长×边长来计算。边长的单位都是厘米,所以列出来的单位的算式就是厘米×厘米,得到的结果就是厘米的平方,也就是我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再比如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利用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宽高的单位都是米的话,那么这个式子对应的单位乘法就可以写成米×米×米,得到的结果就是米的立方也就是体积单位立方米。用字母来表示单位的话,就更好理解了。前面这个体积公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就是m×m×m=m3。单位的乘法就和我们字母的乘法计算非常相似。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原来这种对应的关系是由这样的单位乘法计算而来的啊!数学世界简直太奇妙了。老师在最后还介绍到:单位之间不仅可以计算乘法,还可以计算除法,大家兴趣可以自己课后去研究。通过这节课,我对单位的计算来了兴趣。回到家,我立刻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老师课上介绍的单位乘法用体积公式来举例子,体积的计算除了长×宽×高以外,还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啊。要是这样来计算的话,对应的单位乘法应该就可以是平方米×米。这可该怎么计算呀?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对了!单位的乘法就和字母的方法差不多,把它们都改成字母来试试!这样的话平方米×米就可以写成m2×m得到的结果应该是m3。哇!真的又变成了之前的体积单位立方米了!这种乘法简直太神奇了!

老师说过,单位之间还可以算除法呢,这会是怎么计算的呢?我赶紧从书中找来一道除法的应用题。甲乙两地之间距离300千米,一辆汽车用了5小时走完,这辆汽车的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根据题目,我列出了算式300÷5=60(千米)。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对应的单位除法就是千米÷小时=千米。很明显,千米÷小时不可能还是千米啊!哪里出了问题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最终,我不得不来寻求爸爸的帮助。听了我的疑惑,爸爸微微一笑,提醒道:这里路程÷时间=速度,一般我们把速度说成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其实速度的单位应该写成‘千米/小时’。还记得这个单位吗?看到这个单位,我眼前一亮!对,以前学过这样的复合单位!这样一来,原来的算式就有结果了。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和这个单位类似的还有元/千克、米/分钟它们都是由元÷千克或者米÷分钟计算得到的。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迫不及待的和数学老师分享起我研究的成果。老师看到我的成果,十分满意。不过,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又把我问愣住了。老师问,你知道千米/小时中这个/是什么意思吗?看着我一脸的疑惑,老师给了我提示:分数在生活中又可以被我们写成的形式,中间的/其实就是分数线的另一种写法。我明白了!千米÷小时如果写成分数就是,然后写成像那样的形式就变成了千米/小时了!原来这个/就是表示分数线!原来这个单位还是由分数演变而来的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数学的世界奥妙无穷,我觉得数学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路,有的知识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背后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要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数学小作文 篇5

在一天的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买完早饭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有很多人围在一张桌上。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抽奖活动,我一看就觉得十分无聊。,急忙的想走开,但又听到有人说大奖可是50元,我立马起了兴趣。赶紧问店主是什么游戏规则。店主说:“这里有24张牌,12张是5,12张是10,抓一次12张牌,如果总和为60,那么就可以获得50元大奖。”

我赶紧拿出5元钱,就开始摸牌,但是12次都没有中奖。回到家,仔细想了想,总数是60,那必须12张牌都是5,最好的情况是每次都是5.第12次抓12个5至少也要花去6元钱,但又万一抓的那些牌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意味着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我以下明白了其中的玄机,赶紧跑到原来的那个店,可是店长已经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他了。

数学小作文 篇6

在成长的时光时在,有很多美好而有趣的记忆,它们像沙滩上五彩的`贝壳、像夜空中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像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它们把我的寒假生活装扮的多姿多彩。这个寒假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捉鬼记”。

那天,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的老家里,晚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在外面玩耍时难免有些害怕,这时一个小伙伴急匆匆地跑过来说:“我在村口看到了一个可怕的鬼娃,他穿着白色衣服,一眨眼就不见了”。顿时,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一种恐怖的氛围弥漫开来。“啊”,我的一声尖叫声,打破了这个可怕的气氛,我迅速跑进屋里,躲进炉子旁瑟瑟发抖,紧接着其他人也跟着我跑了进来。

在好奇心的驱赶下,我们决定壮着胆去一探究竟,经过一连串的尖叫、探索、尖叫、探索,我们终于弄清了这个所谓的“鬼娃”到底是什么。原来,那只是一只白色的小猫在村口一闪而过,正好在黑夜里被这个过分恐惧的小伙伴看到了。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怪,鬼怪只是人们心中的想象而己,在这次有趣的“捉鬼”故事中,我发现生活中如果有疑问,只要努力的探索,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数学小作文 篇7

今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有点难,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来。题目是这样子的——

小明一家和小东一起去郊游,返程时遇到一座小桥。由于天已经黑了,所以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过桥。幸好他们带了一只还能用来照明的灯。

现在已知小明过桥要1秒(难道小明是超人),小利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东要12秒。并且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个人,而过桥的速度是根据过桥最慢者而定的,并且灯在点燃30秒后就会熄灭。

他们如何才能顺利的过桥呢?

小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这种题时,可以这样来解答:

第一步,小明和小利过桥,然后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和爸爸过桥,小利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小明的妈妈和小东过桥,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和小利过桥,耗时4秒,总共耗时4+9+13+4=30(秒)。

这样,这道题就成功的解决了!

数学小作文 篇8

今天下午,我和哥哥在妈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家庭跳绳比赛。

第一个出场的是我,我刚轻松地跳了8下就失误了一次,妈妈让我稳住情绪继续跳,我跳到22下的时候已经气喘如牛了。唉!没办法,我有气无力地摇动着绳子;一分钟终于到了,“35下”。哥哥笑嘻嘻地报数。

轮到哥哥跳了,他是双脚跳的,前面几下速度很快,谁知到了28下时哥哥也开始气喘吁吁了,最后,他以40下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比赛。

第三位出场的选手当然是我的老妈了,她一会儿单脚跳,一会儿双脚跳,成绩还可以,68下。跳绳比赛结束了,妈妈让我把我们三个人的跳绳成绩加了一下。35+40+68=143(下),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们今天三人跳绳成绩都不比不上我们班施钰雯同学一个人的成绩呢。看来我们三个暑假要好好练习了。

数学小作文 篇9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餐桌,来到家具城,有一家的餐桌价格是2368元,还有活动,满200减60。接着我们又来到对面的一家店内,看到了同款餐桌,活动是满400减130,于是我一想肯定是第二家便宜些,可又想了一下也有可能不是呢?真理来于计算,还是发挥我聪明大脑?的作用吧!于是我开始在心里计算2368÷200也就是有11个200,可以减660元。第二家的2368÷400有5个400,也就是减650元,660>650。哦!原来还是第一家便宜,真的不能看表面。

小小的打折中却藏着很多秘密,看来以后买东西要多比较多计算,这样才能买到最便宜的东西。原来生活中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等待我们用一双智慧的眼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