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作文 > 优秀作文 > 正文

《安妮作文》读后感

2025/11/02优秀作文

老地方整理的《安妮作文》读后感(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1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从小就因为血统和种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险和歧视中。可是,小安妮却不为此而伤感自卑,从不为此埋怨,而是坚强的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顽强的同残忍的做斗争。她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成熟起来的小女孩,却从不害怕与惊惶。从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联想起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过分溺爱之下,我们都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头碰一下,就会流出眼泪。连这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如果我们处于战争中,后果将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也坚强起来,也勇敢起来吧!其实,逆境可以使人坚强许多。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2

计划每个月看两本书,先从简单点的开始。

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把《安妮日记》看完了,不过只是青少版的,浅显一些。因为年代的特殊,让普普通通的一本日记也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记得小时候在嫂子家里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个贝塔斯曼书友会,每个月都会推荐好书。我最喜欢在那些书目里浏览,幻想着那些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其中就有一本是《安妮日记》。精装版的封面,看起来厚实的书页,都让我无限向往。时隔数年,小时候的愿望总算实现,只不过打了折,看的是薄薄的青少版,而非精装原版。

安妮是一个年仅15岁的小女生,她从13岁开始记录这本日记。那年犹太人受德国人的排挤,他们全家只能躲在一间阴暗的小阁楼里生活,一呆就是两年多。日记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记录的。读着她的日记,仿佛就能看见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有时读到她和皮特互相好感的那几篇时,竟觉得十分亲近,也许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事都是相似的吧。住在小阁楼的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她的日记中栩栩如生。

日记是一个值得人敞开心扉去倾诉的好朋友,安妮甚至还给它起了名字。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跟它倾诉,生活里的琐事也可以记载。到后来往回翻阅的时候,它的意义便超越了日记本身。

翻阅和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3

在阴暗的小房间里,每个人都怀着恐惧,凝望天空。与外界比起来,这里缺吃少穿的处境却是“美好”。

孩子、大人们会依偎在一起,感受着对方的体温,安静地读书、争吵。与外界的纷乱相比,此处是多么地安宁。对犹太人的排斥虽使他们中的不少人死亡,却也最终让他们获得过一段不同的心的历程。

因为没有什么乱的为生计奔波或外界的娱乐,这里的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聊天、学习、读书。长时间的危机感终会松懈,他们也能够安逸地过自己的隐居生活。虽然常有饥饿等困难烦扰着他们,但最终风波还是会平复的。这一伙人在争吵中暴露的人的贪婪、自私、悲观,也正是战争的起因之一。

安妮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也邂逅了爱情。她在恐惧、郁闷中对他人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情。这时她的情感,早已远远挣脱了“小屋”束缚。

她身处小小密室中,心却仰望大天空。这也是书籍带给她的丰厚食粮。她隔着布满灰尘的窗子看大自然,少年独有的憧憬、希望也使她写下聪颖的文字。

再困难,再烦燥,也仍旧是拥有仰望天空的权利的。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4

这一段时间,我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对于《安妮日记》,其实我早有耳闻。这本书根据一个犹太少女写的日记编写而成。它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犹太少女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从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一连串的专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出台。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一枚黄星;犹太人必须交出自行车,并且不许乘电车;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5点之间去买东西,而且只许进犹太人开的超市等。

我觉得希特勒太残忍了,犹太人也是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非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才肯罢休?在为犹太人抱不平时,我真正地领悟到安妮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险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远和平!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5

书是多姿多彩的,从书里得到的不只是道理,有时还会____难题,当然也会给许多我们丰富多彩的知识,还有那书中的奥秘。

从《安妮日记》中我看到安妮在密室里痛苦的生活。在密室里,他们惊险的举动,生怕被警察知道。我知道密室里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从日记上看,那里的密室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恐惧而折磨着他们。他们以坚持不懈的

精神到他们生命最后一刻,这一点我非常赞赏他们。所有的自由再那里一切都淡化了。

我明白了战争带来了痛苦和死亡,他们希望的是和平、幸福地生活。这种历史、战争、种族的迫害。安妮却是以日记的方式写出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的歧视。她对情感的渴望,是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她善于思考任何问题,敢于深刻分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提升自己的品格。还有日记一直陪伴着她,把她的心里话写出来。让我知道安妮的精神很可贵。

战争这个词很可怕。因为战争可以死去数百万无辜的老百姓,这就是最可怕的灾难。在我们这个年代,上海很和平,但是别的国家有可能在战争。而可恶的子弹还在伤害无辜的人。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6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7

安妮,她用了25个月去躲藏,却还是没能逃开被盖世太保抓进集中营的命运。安妮她不过13岁,却要放弃属于小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这些权利,转而背负起千万种不幸和对命运的恐惧。而这一切都只因为安妮是犹太人。

在书中,安妮写道:“纸比人更有耐心”。在那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她用她的梦想,刻录下了她在密室躲藏时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安妮是不幸的,而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她的愿望——我希望我死后仍会活着。她才如此幸运。

安妮13岁开始写日记,到她死于集中营还不到16岁。安妮从上帝那得来了写作的天赋,她有着她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她一直在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她记下了她自己的孤独,对战争的恐惧,对生的追求和热爱,以及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她写下了原来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所应经历的命运。

如果安妮没有遭难,如果她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么,她长大以后,或许不用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这一切,谁又知道呢?

安妮在密室里呆了25个月,她在密室错过了原本属于她豆蔻年华的自由和快乐。

安妮在密室里能认识的人是那么有限,安妮是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少女,这样的她,正是爱结交,好动,对世界,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年龄。在她所能活动的狭小空间里,而她几乎是没有同龄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龄人的乐趣。

那愚蠢的战争犹如一个沉重的桎梏,把我们幸苦建设的家园就这样囚禁于硝烟炮火中,毁于一旦。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剥夺了不计其数的人的自由。

野蛮的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摧毁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安妮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安妮一直在用着她的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带着她对生的渴望。

安妮的愿望实现了,用令一种方式。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8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9

《安妮日记》是一个德国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讲述了在纳粹铁蹄下,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对于生活中无数心惊胆战和喜怒哀乐的事,安妮用日记的形式写了下来。

安妮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逃到了荷兰。但随着荷兰的沦陷,大量的犹太人被捕,他们又不得不逃进了父亲公司的密室。为了不被法西斯发现,他们不能上街,并尽量小声说话,整天躲在密室里。“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边的天空,只要着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逆境中成长的安妮发出了对生活的呐喊。但最后,残忍的法西斯还是夺走安妮一家,达恩一家和杜赛尔先生的命,只有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

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安妮在密室这么小的环境里,呆了两年多,没菜只能吃烂土豆,可安妮还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们呢?比起安妮来,我们简直生活在天堂里,可还不满足。每天在学校里吃饭时,如果有红烧鸡翅,大家就欢呼,如果一些平淡无味的菜,大家就会“士气低落”,稍微吃点就倒了,想想真羞愧。

从《安妮日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无情的战争,残酷的种族迫害和成长的烦恼,更看到了安妮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她不屈不挠,从比轻言放弃,对我们来说,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安妮作文》读后感 篇10

战争是一个令人听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词。

战争让《柑橘与柠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战争同样也让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