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2025/11/02作文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腊八节的由来作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1

今天早上,我的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的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的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的“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的“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里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的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的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喝“腊八粥”了吗?这下你们知道“腊八节”的由来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2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3

腊八节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地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地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地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地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地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地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地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地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地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地“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地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呢?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4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地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地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地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地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地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地。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地。“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地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地拉风箱地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地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地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地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地“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地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地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地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地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地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地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地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地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地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地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地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地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地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地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地目光里再吃她做地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5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我国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是祭祖与扫墓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一种活动。

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6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写的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7

今天是腊八节,早晨的“红领巾广播”告诉大家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下午学校的活动是让我最感到快乐的。

大家先去看了“手摇老式爆米花机”,其实就是爆糙米。我看着爆糙米的老爷爷把一些米放进黑色的桶里,不停地摇动。伴随下面的火烧得愈来愈旺,时间愈来愈长,等达到肯定的温度时,老爷爷把桶拿下来对准一个袋子,高喊一声“放!”米就会炸开,糙米就爆好了。每一个人都抓了一大把,我尝了尝,对同桌说:“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爆米花。”回到教室,大家边听老师讲腊八故事边吃爆米花,教室里的锅子里还在煮着腊八粥。讲完了故事,等喝粥的时候,忽然,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个主意:喝腊八粥时,把爆米花放进来,该多美味啊!

喝完了腊八粥,大家来写“福”字啦,而且是用毛笔写呢。老师让我教同学们如何写,我先示范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也自己写了一个。这真是一个难忘的腊八节啊!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8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洗袜子。

先把袜子泡湿了,然后再涂上肥皂,接下来就开始搓搓洗洗啦。先搓最脏的头部和跟部,然后再搓底部和袜筒最后在清水里清洗三遍,就大功告成了。洗完袜子,我的感觉是:手冰凉冰凉的,而且手又酸又累。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洗衣服是多么辛苦呀!

我和妈妈都觉得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腊八节的由来作文 篇9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抗议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