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班级管理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级管理方案 篇1
为进一步完善班级的管理,提高同学们自我管理意识,发扬当家作主精神,充分发扬班级自治管理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实现在学生中建立自治能力。 根据上级和学校的明确指示,本学期,以本班特点,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班委会为核心。班主任为顾问,作为学生的辅助,培养学生自管,自教,自律的“四自”能力。从“自我”中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能力”的广阔舞台。拟定以下方案:
学习规范
作为学生的我们,上课后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制订了以下规定:
1、不交作业的同学每次扣2分;
2、听写合格的同学每次加2分,不合格的则扣2分;
3、上课认真听讲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加2分,被老师点名批评的扣2分;
4、作业每累计3个“优”者加1分。
两课一操
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跑步出操,势如铁流,动作要快,静,齐,口号震天,气势如虹,步调一致,震地有声。所以,在跑步出操时,未能做到者,则要服从以下管理:
1、跑步时对内说话者扣2分;
2、跑步中打闹者则每人扣3分;
3、不服从管理者扣5分;
4、擅自离队者扣5分;
5、不穿校服者扣2分。
劳动卫生制度
劳动是美丽的,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使人聪明,劳动给人以智慧。
1、值日生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打扫卫生,完成劳动任务。若在上课前未
完成劳动任务,一次扣2分;
2、若被老师批评扣5分;
3、如被扣除班级分则每人扣5分;
4、大扫除提前离开者扣5分,不打扫者扣10分。
纪律制度 纪律严明。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是强大集体的有力武器,是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码要求。作为14-3班主人翁的每位同学都应该遵守班级纪律。
课堂纪律:
1、神圣的教室永远安静,进入教室,入静入定,马上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上课打瞌睡、说话、吃东西、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等违反课堂纪律者,扣2分。
3、自习课说话一次以上扣2分,两次以上为不服从管理扣5分;
4、上课捣乱扣5分;
5、与老师顶撞扣10分,写一份检查,并叫家长到校;
6、上课玩手机一次扣10。
文娱与宣传
在班级活动中,同学们要积极参与文娱活动以及宣传活动。
1、不参加文娱活动的同学扣2分;
2、参加活动的同学加2~5分;
3、大家要参与板报组工作中,不参与的扣2分;
作为14-3班的一份子,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设我们的班级,希望在班级自制中,每人都能做到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努力使本班成为师生和谐的高素质班级。
仪容仪表、文明礼貌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一个人修养,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1、不穿校服者扣2分,头发不合格、染发者扣5分;
2、吹口哨每次扣2分;
3、戴耳钉涂指甲扣2分;
4、乱骂人,说脏话的一次警告,三次以上扣1分;
5、对人不礼貌,以大欺小扣1分;
6、警告不听者扣2分。
考勤
1、上课迟到者扣2分;
2、旷课一节扣10分,第二次旷课叫家长,到校共同教育,写一份20xx字的思想认识。
3、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加2分;
4、若每位同学都遵守考勤规则,则双周考核加1分。
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身后是父母期盼的目光,前方是无限光明的未来,担负着民族的重任,为养育之恩,为天地豪情,为中华富强,我们要做到最自信,最坚强,最有志气,学习最刻苦的人!
班级管理方案 篇2
为了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指挥引导、检查督促作用,搞好班级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本奖惩办法。
一、量化内容:共100分
1、纪律:30分
依据五图街道小学纪律检查方法标准进行。
2、卫生:30分
依据五图街道小学卫生检查方法标准进行。
3、材料上交:10分
各学期计划、总结材料,下发的收费通知单、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各类家长会议组织材料等及时上交,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不拖沓。每缺少或者耽误一次扣1分。
4、学生出勤与安全:30分(班级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该项为0分,并追究班主任及相关人员责任)
(1)每天按时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每天查看点名册,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2)每天中午放学报道出校人数。
(3)课间操、大课间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活动,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处理。
(4)每天检查学生在校表现,确保无任何事故发生。
(5)班级出现事故立即上报主要负责人,不得隐瞒不报,应该及时妥善处理。
二、量化要求:
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公正检查,及时公布,周五汇总报教导处。
三、量化结果:
根据评价量化得分汇总,作为班级评优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图街道小学
20xx-9
班级管理方案 篇3
(一)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
班级纪律不好主要是没有建立起好的规范,所以要重新建立规范。建立规范不能只停留在公布各种规章制度、奖惩办法上,关键在于怎样建立和维持规范。班级规范不是通过班主任老师宣布,然后命令学生执行的方法来制定和建立的,最好是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动学生讨论、制定必要的规则,自己执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建立的规范才有生命力。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来实现。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我们班的纪律问题要不要解决?为什么?以往的问题出在哪里?需要作什么改变?怎样改变?”等问题。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即使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也都是想学习的,不愿意乱乱哄哄的混日子。只要使学生感到讨论纪律问题的目的不是要追究个人所犯的“错误”,不是要算旧账,他们是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班级现状的,而且在对纪律不好的危害以及改变的办法等方面是不难达到共识的。同时,要允许他们对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班主任的工作等方面提出意见,畅所欲言,但不要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要引导他们讨论今后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规定执行的办法和起始的日期。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机制并严格执行。教师尽量少做具体监督,也尽量少参与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行为的具体处理,而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建立起值周生制度、周末讲评制度、定期评比制度等,配合黑板报、壁报等宣传形式,学生们便会逐渐形成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明确既往不咎,一切从头开始,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
(二)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
如果纪律问题与课程质量有关,那就要切实地解决课程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究竟是纪律问题影响了教学,还是教学引起了纪律问题。如果盲目坚持是纪律影响教学的逻辑,而没完没了地去解决纪律问题,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有的教师上课总是乱班,他说是“学生太乱没法上课”,于是停下来整顿纪律。停课整顿似乎很见成效,一下子纪律就好了,于是请教师回来上课,结果一上课又乱了。这就说明问题不在纪律而在教学。要解决这类纪律问题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进教学。
(三)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力
由于和学生群体发生过矛盾而造成学生的.纪律问题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一定要通过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意见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要想通过班主任或学校领导来解决问题。想通过有权力的人去把学生“治住”、解决了纪律问题之后再去上课的做法其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道理很简单。首先,某位教师或班主任与一个班级学生的关系是不可能由别的什么人来代为建立或改善的;其次,教师自己不出面解决问题的本身就使学生感到教师无能,而会更加轻视和不尊重他,甚至使学生对教师通过有权力的领导或班主任来“制裁”自己而感到愤恨,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关系更紧张。如果教师以诚恳的严于律己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怎样上好课,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就会为教师的真诚态度所感动,他们会佩服教师的气量,对自己不良行为感到内疚,从而与教师真诚合作。这样,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不但要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服,而且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言语和行为是互相强化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同一信息重复出现,增加了它的强度;而当言语和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是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时候,就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因为它们不知道应该接受教师的哪一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总是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更真实的。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的要求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信的和可行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而自己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冬天上操不得戴围巾手套,而自己却围巾手套全副武装地监督学生,甚至躲在屋里取暖,那么学生是不会遵守纪律的。学生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非常敏感的。学生对言行不一的教师是不信任的,会对于那些自己不遵守纪律还百般挑剔别人的教师产生鄙视、厌恶。在没有威信的教师面前一定会出现不守纪律的学生,而且那些没有表现出纪律问题的学生也会心照不宣地暗中支持这些“捣乱分子”。在这里,在师生相互作用上,我们要强调的是“榜样”作用的巨大力量。
班级管理方案 篇4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天真、活泼、可爱而又自我表现欲极强的学生群体。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既要有非常强的童心,去理解、接近他们,也要有耐心去帮助、指导他们。一个班的班风是否良好关系到学生能否能够健康地成长,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得力。今天我跟各位班主任交流一下我平时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用细节教育学生
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与学生相处中我力求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如作业的双手接送、站立时的以身示范,课前书本、工具书的准备和摆放、与同学一起活动、跳绳,看见地上有纸屑主动捡起,与学生说话时认真注视对方的`眼睛……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老师关爱学生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无数个细节之中。在生活的细节中去关心学生,季节更替、寒暖变化,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提醒;用爱心与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招冷处理
有人说,“老师最需要的是耐心。”这话一点不错。特别是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犯了错还一脸无辜的孩子们,低年级的老师真不能少了这份耐心。常规教育,安全活动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下课前一分钟才又重复一遍,可一下课,老师刚转身,他们又迅速飞奔向操场,舒活起筋骨来,即使连平时最内向,看似默默无闻的小孩子都喜欢追啊跑啊。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校园中少了这些欢声笑语,就少了蓬勃的朝气。可有时,一个不小心,上课时带进教室的就不是满头大汗,可能是闪着泪花的小脸蛋或是蹭破了皮的小胳膊小手,让人又气又恼又怜。若老师大动肝火,骂一顿,孩子觉着委屈,效果未必多大,复原了,继续活蹦乱跳。对于这样的事老师不能置之不理,可也不能总是牵着不放手,关键还是要孩子自己形成活动的安全意识。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会关切地问一下肇事者和当事人怎么回事,但绝不过分关注。让学生自己回想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就不会发生,同时让其他小朋友注意,但不大惊小怪。几次下来,孩子们知道可以玩,但知道该怎么注意着去玩。尽管有时还有磕磕碰碰,但明显少了。
第三招课间交谈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和老师亲近,一下课就凑到老师身边来了。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甚至老师外形的稍稍变化,也会引起他们与你的交流话题。他们几乎什么话都愿意和老师说,自己喜欢什么,做了什么,甚至自己的小秘密,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和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老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心理特征后对学生的教育就更有针对性。
第四招要求明确
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如:一早到校就与同学讲话,拿书本也慢慢吞吞的。这样一来,早上到校的一段时间班级乱哄哄,白白浪费了。于是,我规定一到班后就早读,每天配领读员一名。为了养成习惯,我每天到校后进行监督。作业放在早读结束后交,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管理,学生已基本能养成一到校就读书的习惯。个别学生家庭作业不做,如果这种行为不纠正,其他学生可能会学样。于是,开始先留校做完作业,然后通知家长来接,共同教育学生的偷懒行为。这样一来,他们就知道作业总是要做的,与其在学校里做,还要被家长知道,还不如在家里做好。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特别是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今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希望通过同大家的互相学习,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好,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班级管理方案 篇5
刚踏进校门的一年级新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新奇过后,更多的是陌生,很多新生都感到孤单、寂寞、无所适从。作为班主任,如何搞好这样的班集体,让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健康活泼地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细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这说明,了解人是教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卓有成效。
对于初来乍到的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应如何了解他们呢?首先应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中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后来的同学介绍先来的同学,给学生讲明如遇到困难如何应付等。同时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和技能特长。其次还应建立新生情况调查表,从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小学时的表现等。
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心灵变化的轨迹和倾向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和突破口。班主任如果对班级学生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就将失去开展工作的可靠基础和有利条件。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选拔培养班干部
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组建班集体,培养积极分子,配备学生干部,建立班级领导核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一环。班干部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这关系到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因此选择班干部一定要慎重。可通过调查,采取和学生交谈、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由班主任选择指定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做班干部。
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启发班干部有搞好工作的良好愿望,有荣誉感、责任感,然后进行工作分工,并做出具体要求。班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身作则,团结互助,具有正义感;要勤奋学习,力争上游,树立榜样。
在开学初,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可采取“扶”的方式,经常指导他们处理日常事务。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后,就采取“放”的方式,大担放手让他们去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充分信任学生但不等于一放了之,应随时过问、指导,如有困难之处,班主任应给予帮助。
三、建立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开学初,班主任应逐步向学生介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日常行为管理条例、作息制度等。待学生彼此熟悉、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讨论班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督促全体学生认真执行,决不能朝令夕改,或者随意降低要求,也不能半途而废。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制度视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自觉要求,把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作为教育管理班级成员的过程。
四、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其魅力在于情感,师生关系密切、情感交融,教育效果会更佳。作为教师,师爱是永恒的主题。对七年级的'新生,他们在进入中学生活的最初阶段,对老师有明显的依赖性,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琐碎小事等方面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成功地做好新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习、自学遵守纪律的保证。那么,怎样体现师爱呢?师爱体现在对优秀学生的帮助与引导之中,对中间学生的重视与激励之中,对差生的肯定与赞扬之中。同时,师爱还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学生在集体中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责任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主动关心他人,班集体就会形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现。针对他们还带有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组织做游戏、猜谜语等智力活动,也可以组织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等。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可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比赛。
集体活动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基础,班集体若没有集体活动,就显得死气沉沉,班级成员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集体并为之利益而奋斗,班级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应经常开展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