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

2025/07/0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 篇1

这次暑假,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晚年写的,书中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比不上当日的蓬勃和芬芳,但显得更加具有风韵,回味无穷。

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子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有读书机会了,学校又是“乌烟瘴气”,想看的书,长辈认为不对,学了知识,却什么也做不成;爬了几次桅杆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就能掘出金银铜锡来么?是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子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子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子。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是对缺乏子、失落子、痛惜子的一个自然反应。

蝴蝶之所以这么美丽,这么漂亮,是天生的吗?白天鹅之所以能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是天生的吗?不是,他们都是由最初的卵虫,丑小鸭战胜困难才得以成功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块金灿灿的麦田,那么,困难就是麦穗的损坏者。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得到收获;如果说人生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原野,那么,困难就是荆棘丛。只有战胜困难,才能踏出一条心灵之路,不会因误人荆棘丛而被伤害;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远航的船,那么,困难就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只有战胜困难,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 篇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大约九岁时,我买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也许是年幼,并未有过什么太多想法,如今再次重温,倒是多了几分感慨。

回忆性的东西,总是要等到记忆模糊时才好动笔的,夹杂着对过去的感慨,却总是忍不住带几分现在的影子,多了几分“上帝视角”,之前迷茫的,酸楚的,欢乐的,到了现在,才又发现了许多之前未曾注意的东西,明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再回忆时却分外的分明,像鲁迅先生的回忆,恐怕也是多了那么几分的记忆渲染的色彩吧。就我自己而言,幼年时未曾留意过的风景不知何时开始变得明晰,之后我又回家乡一趟,又有些觉得记忆的不靠谱,到底是物是人非,还是记忆太过好心,把我那本寻常的童年美化得格外绚烂,我是实在不清楚,也许与这两者都有些关系吧。

我尤其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关于百草园的精彩描写,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就住在乡下,我家也有一个小菜园,可惜没有桑椹,也没有皂夹。那时我的父母忙于工作,便把我送到乡下奶奶家,希望奶奶照顾我。于是,奶奶去干活的时候总带着我,那种菜园清新的'泥土气息,我总格外怀念,再回到那个地方,又总觉得少了几分味道,多少有点鲁迅先生小引的蛊惑,童年如此看来,便更显出它的美好了。

鲁迅先生后来家道中落,《父亲的病》便又显出几分凄楚来了,那个时代的大夫即使是用戏谑式的语言描写,我仍是有些气闷,大概,鲁迅先生也是如此,才在之后选择学医的吧。

再后来的弃医从文,起因着实让我有些震撼,原来,这是当时的中国,这是这样的人民,哪怕已经过去了,到底还是存在着那几分让人为之动容的力量,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毁灭呀!我这才发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以笔为武器,用文章为人们揭示当时的社会之残酷,人性之冷漠,这才为麻木不仁的国民敲响了警钟,发出呐喊。只是想想,我便格外佩服鲁迅先生的勇气。

“朝花夕拾”这名字取得真好,无论是幼年时的童真童趣,还是后来的各种革命经历,都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往事随风,无论怎样,一切都过去了,却又感觉它永远存在,也许多年之后,我会再次捧起这本书,想起现在的自己……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 篇3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 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 篇4

鲁迅的文章有很多,《朝花夕拾》其实是原来在《莽文》发表的文章合在一起的散文集中。开篇10个故事,各个故事短小精悍,写出了他的立意,从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想要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国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青年,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但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中,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写了闰土,阿长,父亲和藤野先生,还写了那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衍太太。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很多篇幅里写了儿时的种种,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但在写童年生活时,还是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描写。在《朝花夕拾》中,从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反映出了他们不同态度,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以前看这类书比较少,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存在,想象为一些形散而神不散的批判性小说,实际上也不全是,我还是喜欢《朝花夕拾》这种风格的小说。除了鲁迅批判当时的旧社会现象外,有很多都是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真实的描写了鲁迅小时的情景。小说非常吸引人,也深受感动着,如今的社会,社会不平需要批判,但生活很多时候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坚强的学习生活,在顺境、逆境中找到自己道路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