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篇1
看看祖国的变化,感受党的爱?几个轮回,双方都筋疲力尽了。战争与和平作文”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这怎么可能是总理的办公室呢。800字作文伤口缝好之后,我已经成了一个泪人了!从那天起,我每天都神气地挂着红领巾,放学后也不再书包一扔去玩了,而是先去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做作业。
我怀着这种心理,翻开了《三国演义》。
……
看完后,我觉得心冷冷的。《三国演义》就是以东汉末年的战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在整部小说中,我最喜爱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了。虽然整部小说拥刘反曹的意思十分明显,可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英雄,他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基本平定了北方诸候割据的战乱局面。对于奸诈,那是一个有野心的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这总比那个满口仁义,内心奸诈的伪君子刘备强。
我读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时,心里十分激动,可是后来,书中描写了战争之后的场面——“流民无数,尸横千里,百里不闻鸡鸣狗叫”。我的心被触动了。这让我联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用了两千多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两千多万人,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从这时开始,我厌恶战争了。怀着一种新的心情看下去。到赤壁之战了。我希望曹操可以击败孙权、刘备,统一中国,停止战争。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诸葛亮在这时出山了,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孔明的出山其实是一场悲剧。这在孔明出山前作者就已经写下前奏,作者借用了诸葛孔明之师司马徽说了一句:“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果然,诸葛亮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寸土未得,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孔明的出山使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了,这只能使曹操统一中国的步伐慢下来,但这时,北方统一南方的局势已定,孔明还是没能挡住历史的车轮。
《三国演义》最后定了三国归晋,向我们讲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在《三国演义》一百年的战乱中,无辜的百姓是死得最多的,就因为三个国家的矛盾,出现了多少人永远分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历史悲剧。
我读完整本《三国演义》,我希望世界上没有战争,取而代之的是和平,因为我回首了战争,所以更珍爱现在的和平。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篇2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篇3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中描绘了自一八零五年至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的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这本书还以罗斯托夫、别祖霍夫、鲍尔康斯基、库拉金这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书中无情地鞭笞并讽刺了库拉金家族在祖国危难之际,还沉湎于寻欢作乐的不齿的行为;也赞扬了另外三大家族接近人民,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行为,并且也赞扬了一些普通人民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朴实、勇敢、高尚、忠诚的品质,与一些卑鄙的皇家贵族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虽然,列夫?托尔斯泰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从书中安德烈和彼隘尔等人深刻地内心反省过程,我们也似乎看到这位老人苦苦追求自我灵魂净化的轨迹。《战争与和平》,这部历史的回忆录,这座令人肃穆的圣山,会让我们感到了不朽的托尔斯泰做了一次短暂而又深刻的交流。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感触很深,因为我曾天真无比的想:战争多好呀!不仅可以扩大国家的国土面积,还能增加国家的'威信呢!真是一举两得!可是,我看完这本“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后,我的想法便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大转变:当和平的度地上硝烟弥漫——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一切美好瞬间都化成了灰烬和废墟……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孩子永远是无辜且伤害最深的,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了创伤。啊!和平是多么的美好呀!战争固然可怕,但是在和平面前,战争却显得那么渺小。
我要做一个和平的使者,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灵,让他们的心中永远绽放着幸福之花;我要做一只洁白的和平鸽,把和平传送到每一个地方!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篇4
最近,我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是一本讲述战争背景的书籍,描写了四大贵族在战争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宁静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战功,获得荣耀,而底层的俄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光是俄国,即便是发动了战争的法国,受害的也是底层老百姓,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生活状态来表达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他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但他发动的战争也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总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身上,会体现出才华与罪恶。1805年,拿破仑发动了战争,俄国也引燃了战火,当战争来临时,俄国的贵族与底层人民都奋起反抗,只不过大多数贵族是为了荣誉和战功,老百姓则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后不管胜负如何,上层人士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乐的舞步。但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俄国贵族的'青年们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他们接触了欧洲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发生改变。
纵观全世界的战争,受伤的永远是底层的人民,他们付出生命去参加战斗,死后不过是一具枯骨,无人理会和纪念,时过境迁变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中,而那些靠战争建立了功勋的人,世世代代享受着功绩和荣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这是不公的。
通过卫国战争的胜利,托尔斯泰也表达了对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各方人民的怜悯之心,他是一位有博爱观念的作家。俄国人民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和爱国热情,被史书称赞,也表现出了俄国人民这种顽强的性格和斗志,是任何民族都打不垮的。
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背景中,俄国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当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渗透进来时,他们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大国仍然要被强大的小国冲击和压迫,当然这也给俄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契机。
我们珍惜和平,享受着和平带来了幸福生活,而我们也要为保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