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后感的作文

2025/07/2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读了这本书后我被书中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无私的爱深深的感动了。

我一直以为只有亲人,父母子女之间才会有那种无私的爱。没想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只靠时间也能积累出伟大的爱。蒂莉阿姨的爱像雨露一样滋养着大卫,伴随他成长。读过这笨书之后我真正感觉到了爱的存在。以后我一定用心感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因为这种爱会给你信心和勇气,就像勇敢的大卫一样!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爱,但都不理解爱,而这本《笑猫日记.蓝色的兔耳朵草》告诉我们的就是爱得伟大和力量。

主人公是谁?大家可想而知,主人公就是笑猫,一只会微笑、狂笑、冷笑和狞笑的猫。他爱上了一只虎皮猫,但是,她突然消失了。笑猫苦苦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她,但她却变成了一只聋猫了,因为她成了一只敲晚钟的猫了,耳朵自然因为钟声而震聋了。后来,他的朋友老老鼠说:"在一座蓝山上,有个兔耳朵草,它可以治好虎皮猫的耳朵。"笑猫知道了,便踏上了前往蓝山的路。

在路上,他遇见了巨大无比的湖怪,但是笑猫最终还是取到了兔耳朵草,但是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兔耳朵草却被几只兔子吃掉了,笑猫很失望,回到了马小跳家里,绿毛龟告诉他:"只要心中有爱,奇迹就是一定出现。"

读到这里,你我或许知道了,爱的力量,不管怎么样,爱一定是强大的。在后来,笑猫故事感动了天空和枯树,虎皮猫的耳朵被治好了,爱就是这么强大,就像绿毛龟所说的:"只要心中有爱,奇迹就一定会出现。"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老人与海》。那天我走进书店,挑来挑去也找不到自己中意的书,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突然,在书柜的角落里看到了一本比较吸引我的书—《老人与海》。我兴致一起,立刻飞奔过去,拿起书便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

这本书大概讲了一位坚强的老人,独自一人出海与海里庞大的猎物僵持九九八十一天,最终成功抓住猎物的故事。一开始作者介绍了一位平凡的老人,他每天出海,但每天的收获少之又少,他为人非常人勤劳,但却没有多少回报,可他从不灰心,依然一直坚持下去。我非常可怜这位老人,但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出海打渔,平常刚下网的时候是没有猎物的,但今天刚下网,网就飞快的动了起来,老人一把抓住,可这鱼太大了,老人差点被拖下水,船都被拖动起来,只见那鱼跳出了水面,好大一条鱼啊!他决心要抓住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可这条大鱼实在太难抓,老人使出浑身力气都拉不上来,他干脆把渔网用刀扎在船舷上,鱼动的时候船也跟着动,防止大鱼逃脱,就这样老人和大鱼僵持了一个月,火辣辣的太阳每天晒得老人汗流浃背。两个月过去了,老人还是不肯放手,无论风吹日晒都无法动摇老人的决心。终于,在第八十一天老人战胜了大鱼,此刻他的双手已满是鲜血,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痛,而是满脸笑容。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从老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老人的决心、耐心,是那么的坚定不可动摇;老人的坚强、勇敢、坚持、无不让我折服。老人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决定从今以后做一个像老人一样的人。

这天,妈妈叫我帮她洗衣服,我便爽快地答应了,我把盆放满水,把衣服放进去,再放些洗衣粉,然后使劲的搓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痛,就在我想放弃的一刹那,忽然想到了老人那坚持永不言弃的精神,于是鼓足了干劲继续坚持把衣服洗完了,也不感觉累了,我开心的笑了,因为我也感受到了老人的喜悦。读后感·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做事半途而废了,老人的精神将会永远感染着我。

《老人与海》这本书使我受益无穷,老人的精神我会一生授用。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 护个什么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盘。涅盘不是死亡,涅盘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盘。第三品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盘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盘无法。

晓得涅盘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就到达涅盘,此外别无他法。

第五品如理实见是见如来;怎么见呢?佛告诉大家,不要有一个身相,学佛最困难的就是离不开身相这个肉体,所有的功夫都在肉体上转,都是著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我们大家学佛就要反省反省,不要说四相,连一相都去不了!恐怕四相还会变八相,八相变十六相,相相皆全,然后变成众盲摸象!所以啊,要见如来先去身相,身相灭去了,即可见如来。

因此第六品告诉我们,身相去掉,然后再去心相。有心相就有法相,观念一搞不清楚,不管你打坐也好,做其他功夫也好,统统在心相上造一个法相,大家都在那里欺骗自己,以为在修道,做功夫,其实自己只不过都在心中制造意识法相而已!所以佛告诉我们,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说的法就像过河的.船,过了河,船要去掉,还抓住一个佛法当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

接著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要能够去掉身相心相,不生法相,自己心里不制造出来一个法相,不造妖捏怪;像禅宗祖师骂人的话,自己划一个怪相,以为是道是佛。或者像丹经道书上说,得婴儿了,里头画一个小孩,等一下从顶上出来,一天到晚还要十月怀胎,多辛苦啊!或者是一颗明珠一颗丹,圆陀陀,光烁烁,那是医院里胃镜下去了,再不然就是得癌症啦!里头真有颗丹还得了吗?这些说法只不过是表达一个意思罢了,你千万不要著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无所得,不住法相。

到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真正的学佛是高度的智慧,第一波罗密,至高无上的智慧。什么叫第一波罗密?真智慧无智慧,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有个智慧的境界,那就糟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密,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金刚经所讲的,就是第一波罗密,成佛的工具。

然后到了十七品究竟无我,到了究竟无我这一分,他告诉我们真正成佛的工具是什么,世界上做任何一个东西,都要具备工具,我们要想成佛,工具是什么?智慧!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你说,我智慧很高,自恃聪明,那你就是第一等笨人。怎么样才是第一等智慧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这个境界无思无虑,是第一波罗密。以这个方法来求佛,学佛,成佛,就对了。

佛开始已经告诉我们应无所住,到了第十七品,佛再次提起来,第二种说法,又说无住无相。空,无住,无相,是般若的三法印,也就是空,无相,无愿,三个大要点。但是金刚经一字也不提空,既然无住无相了,自然空。空与不空,都是落两边的话,所以不提;只说无住无相。那么到了无住,再重复吩咐我们,人生修道,证道,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首先身见去不掉,总觉得有我,有这个身体,把身体看得很牢。去身见,去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连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国土,东方药师如来国土,以及世间法构成的世间国土观念,统统去掉。换句话说,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要这样来修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