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老地方整理的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1
前些年,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在阅读之前朋友告诉我想要学会感性的认知周边,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在学习闲暇间,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xx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
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从小到大,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思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当你对某一类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所以又一个观点产生了:“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多年来,我都被一种叫强迫症的心理疾病困扰,失去了快乐,失去了阳光,在我心理身体几乎崩溃,感觉前途茫茫之时,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些心理书籍,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许多快乐幸福的方法,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感觉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虽然现在还有时病发,但是总体上还是处于可以调节的状态。快乐就是一种选择,是天堂还是地狱,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我的认知有几大的力量。来看一个逻辑推理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所以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而已。这就是著名的ABC认知理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一开始,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2
《秘密》、《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是三本有所关联的书。当时一开始我是读《秘密》的,里面的观点我太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真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的。《秘密》里唯一解释的就是主张吸引力法则,然后就是要求你必须完完全全地去相信,去执行,最后你就会成功了。
这是一本理论性太强,又颇抽象的书。至于《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也是挺令人费解的书,不过这算是在众多身心灵书籍里面最好读的了,里面通过一个故事,将《秘密》的很多观点渗透在其中。因此,如果你不加思考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单纯读小说的局面,若果你肯思考,那就会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一旦你想通了,就会豁然开阔了。当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得很慢,因为思考是很费时的,同时一直想过多了,头会痛而且脑也转不灵活。
所以读这本书是挑战性的。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对老人的一个一个问题的思考、回答、感悟,层层递进,引人深思。另外这本书的行文和结构布局也有所创新,给人很独特的印象。主要情节: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主人公遇到的问题正是生活中人类遇到的普遍又困扰的问题,不妨尝试着将自己置身于故事当中,去寻找你潜意识里的真实答案吧!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3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4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书籍,阅读了这本书,就会开启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让自己学会修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和坚韧,也让自己能能轻松的掌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按照小说的观点,我们身边的巨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因为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身体所桎梏,难以摆脱这个枷锁。要想人生变得更加完美,就必须学会掌控自己。
作者写道“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启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被被人的观点和意见所左右,而这些人常常也不是我们真正的观众,只不过是熟悉的陌路人罢了,我们无需在意这些,要有自己的主见,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主人,控制好自己,这就是我从书中获得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