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2025/08/0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1

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到底要怎么陪呐,给几道题做做就行吗?不行!写几个词语认识认识就行吗?也不行,陪伴是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件很长久时间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怎么规划的吧!

书上写到,小学六年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六十年,可见这六年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一年级非常重要,在幼儿园里的。各种不良习惯都需要改善,我家二宝在一年级就废了好大的劲,原因在于二宝识字量太少,读不懂题,抄字速度太慢,没有训练出来,老师抄在黑板上的词语,他不知道做笔记,课后作业就是词语写几遍,由于他没有抄在书上,所以只能等到老师发到作业群里,等回家拿着我的手机写作业,课后服务的时间只能玩了,我清楚的记得,二宝没少挨揍,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会的作业也不写只等着我给他手机再抄。

上天班回来看到二宝一个字没写,那个气不打一出来,看着她把作业写完,在做出饭收拾完八点左右了,真的很辛苦,慢慢的陪着写作业,现在升二年级了,没想到提升很大,会读题、会做题,会做笔记了,我想他应该知道不写作业的难过了,只有上课做笔记,才能写完作业,只有写完作业才能不被批评,也许是我的二宝长大了。

一起《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这是一位非常平凡而优秀的妈妈做的真诚分享,他用质朴而细腻的触笔,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及这些足迹何成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恰恰是这些看似很朴实的词,却让我感到了真实,仿佛就是写的我的困惑,书中分成生活、学习、阅读、品格四个篇章都让我记忆犹新。

尤其是生活片,讲述了李若晨的父母如何让孩子走出课本,走出家门,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在玩中学学中文,看到这些让我想起我对孩子教育方法,从而做了一个比较,才发现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要学会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说是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先从生活篇学起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2

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历,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表达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子写;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表达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快乐,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习。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4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