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2025/08/0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篇1

当我从《天天向上》看到罗恩.克拉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他幽默,风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形象给吸引了。于是我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书,就立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本。

在书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和孩子一起看了由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让我大致了解了他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最后竟然成为全区第一名的过程。我想强力推荐老师们看这部电影,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像罗恩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那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当书邮寄到家的时候,我更是兴奋不已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呵呵,我建议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读这本书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你能想象到一个老师在包揽班上33名学生的所有课程,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美术等等,还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无厘头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得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的境界啊!而我们有些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还在抱怨压力大,学生们考试不理想,就把问题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想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缘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不过,虽然我现在都有当老师的冲动,但是我静心思考,如果我真的是老师,能做到这样吗?很不简单耶!一个月,一年。会坚持多久呢?平心而论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哦!)

第二:在同样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克拉克竟然能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任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看似有时候和成绩不搭边的无厘头的做法,却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自己想学习,那么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与原来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所不同的是,虽然罗恩在对教学上幽默,风趣,甚至不惜搞笑,但是他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要求极高。由他的话来讲就是: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这表现在他制定的《55条班规》上和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让同行和家长大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我想现在好多家长和老师都盲目的学习西方教育,有时候却忽略了教育的重点。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好多学校组织出国学习,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家的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家校互动多么多好,可是更多的没有真正的领会和认知该学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课外活动多了,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很有好处,可是不能因为这个,把正事给耽误了是不是。在家校互动的事情上,好像也是不太尽人意哦!不过没有完美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改进啊!(咿呀,批评的太露骨了吧,实话实说吗,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勇于在错误面前低头不丢人,反而自欺欺人更可怕。)

第四:说了这么多,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即使不能在中国遇到罗恩这样的老师,克拉克的那些教育的故事也让我倍受鼓舞,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怀揣梦想,敢于实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与其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把这些抱怨的时间用在做如何对孩子们成长更有利的事情上呢!哎!要学的还很多呢!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篇2

我们都在追寻一种理想的教育,但是,往往我们总会感到遗憾,学生们的表现不能够让我们满意。于是,我们开始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天资不够优秀……读了这本书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改变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办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好的经验只要是适合我们的都可以拿来学习,就像《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说:“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他是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们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从创办克拉克学校,到一节节吸引孩子们的课,再到带领孩子们外出让孩子们的头像登上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罗恩老师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完成了我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学生在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这样做人这样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罗恩老师说:“我认同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负责,但我同时鼓励老师们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喜欢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得越快乐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为教师要尽所能把教学变得有趣和吸引人,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这是因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自己想学习,进步自然会快。我想起这样两句话,第一句:宁可让学生不学,也不能让学生厌学。第二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读罗恩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你。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篇3

一本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四溢的畅销书;一本足以给我们教师以优秀的榜样的必读之书;一本足以给千千万万无视教育的家长一记警钟,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每当读此书,会让我沉浸于文字与图画的唯美之中,更敬佩于罗恩老师的创意教学之中,犹如亲身体验此事。阅读此书处处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睿智的气息。使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包容,让教育成为爱,成为希望,成为奇迹。

有些孩子需要你更多的耐心——作者在此提及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有些孩子确实需要比别人更多一些时间来发挥才能。我也希望家长能与老师聊聊自己的孩子,也想家长能多陪陪孩子,能让孩子听到家长的鼓舞和赞美声。书中提到马修母亲的来信,这位母亲之前对孩子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吼叫、嚷嚷以及责怪抱怨,最后使得他的孩子变得更加沮丧,到后来当他遇到绝望的时候先冷静自己,然后带上满心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做到,这样孩子们就会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自信。

倾听,这也是每个孩子所期待的,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忽略了什么是孩子们真正的需要。作者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样亲子关系就会更密切。读此处,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王选是五年级转入的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记得第一次见他,低着头眼睛不敢正视我,拘谨又带有几分自卑,看着让人很心疼。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在是个贪玩但又机灵的孩子。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读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顽皮,在家里常受父母的挨骂,甚至挨打。每次与他父母通话,在电话里她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话,从来没有听她夸过自己的孩子。记得那次跟着学生去租住的房子见着了他的父母,妈妈还带这一个7个月大的女儿,一见我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孩子的不是,说着他要什么给买什么就还是不懂事,还拿出一件衣服给我看后背有一个三角形的洞:一件六七百的衣服穿到学校回家就成这样,于是孩子又是一顿毒打,手背上还挂着几道鲜红的伤痕。得知双休日父母上班这学生还要带7个月大的妹妹,让我很震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读后感《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本该属于他的无忧的童年在哪里?父母有没有去真正聆听孩子的心声,虽说家长瞒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我一五一十的对她说了一番话,分析了她的情况,让她改变以前那种教育方式,少责骂,多称赞,少动手,多倾听。后来有次遇见***妈说自己的孩子变了,如今能及时完成作业,变的懂事了。是的,王选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大有转变,成绩也不断在提升。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称赞,增加了其自信心。因此家长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得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教师何尝不是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眼中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放学在走廊里陈军航(这孩子班级学习成绩善可,平时的行为表现不佳,也常受我批评)跟我聊他说:“我是跟他最聊得来的语文老师,因为以前的老师总是罚他抄课文不喜欢,但是他说我有时候很凶……”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我哪些方面让他觉得我凶呢,我应该如何走进他的内心呢?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也没少挨奶奶的责骂,父母一直在国外,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几次见过自己的父母,听着就心酸。这样的家庭孩子太缺关爱了,于是他在家里的情绪也被无意识的带到学校里,上课坐姿不端正,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字迹潦草,也许在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平时我也特地关注他,有些事情也特地叫他去做,比如叫他帮我倒一杯水,然后跟他道声谢谢,看他自豪又带有害羞的表情还是蛮可爱地。后来慢慢地也许感觉被老师认可,他的行为表现改变了许多。是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倾听孩子们的需要,让我们的心慢慢靠拢,彼此信任,奇迹必会出现。

读了罗恩老师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其中的每一处都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去深深琢磨。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用心聆听学生的梦想,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点点滴滴的爱去感动每个孩子,用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教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相信学生并与他们一起追逐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篇4

在我们很多人的课堂上,都会遇到学生不愿意听讲甚至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相信各位同仁不会听之任之,但是,应对之余,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在思考:我们的课堂上出现此种情况,是否说明我们的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呢?我们该如何完善我们的课堂设计呢?其实,我们教师应该能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典型挑战,并想尽一切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课堂生成,激发孩子们积极地参与课堂,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有所收获和启迪。看看罗恩老师为此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吧。整整一年,罗恩老师都致力于寻找使课程有趣的方法。他用彩色粉笔在人行道上计算代数题,他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尝试用60秒或更短的时间解出这些挑战性难题,而且还通过使用足球、食品,以及更多的歌曲来使课堂变得有趣。开始每堂课时,如果学生们不能尽力而为地解决黑板上的难题,他会给每个孩子一只气球和魔力记号笔,让他们在气球上解题。60秒之后,解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就可以坐在气球上并把它压破——从心理角度而言,他让孩子们战胜了困难及时的发泄出自己淤积的情绪,可谓有的放矢的缓解了压力——他用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妙招,来使课堂活力四射并气氛高涨。回过头来看我们,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激情发散思维谋划良策,来缓解孩子们的压力呢?

罗恩之所以成为最优秀的教师,是因为他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他把对学生的热爱,化作了教育和课堂中的激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罗恩老师经常会绞尽脑汁,想出很多奇妙的教学方法。罗恩曾经是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孩子们对新学习的代数知识不感兴趣。此时,罗恩老师没有斥责学生,而是从自身着手找办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尽力找到学生们当下喜欢的东西,不管是电影、歌曲,还是体育团队,只要孩子们喜欢,就把这些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他用孩子最喜欢的歌曲《雨伞》,修改了歌词,运用到运算法则上。他告诉孩子们如果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等到快下课的时候就能和唱这首歌曲。孩子们兴奋极了,下课了,很多孩子都抱怨时间过得太快,能否再唱一会儿。就这样,孩子学习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罗恩老师开始寻找更多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的期末考试中,罗恩老师所带的班级,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的孩子。

罗恩老师的激情,还表现在他对孩子们积极而殷切的鼓励。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中,还体现到日常很多教育行为中。他告诉每个孩子都要树立远大的梦想,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能梦想成真;他要求克拉克学校的每个人都要这样看待自己的学生:由于我们无法确定将来走向总统职位的会是哪个学生,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对此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其实他深知,任何一个学生走向总统职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孩子们身上蕴藏的潜力。一旦老师发现孩子身上的潜力,他们也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潜力。罗恩老师有一位学生,他的身材特特别矮小,瘦骨如柴的。而他的梦想偏偏是想当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他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发疯疯了,要想实现理想,简直是做白日梦。但是,罗恩老师相信他,并且鼓励他:“孩子,我很高兴你有目标,我相信你。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那你就永远不要放弃。”有了老师的肯定,这个孩子全力以赴开始了锻炼,每天坚持跑步、打球。十年以后,他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进入了美国最好的NBA篮球俱乐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对孩子而言,老师以及家长的肯定、鼓励和引导,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啊!如果说,让有优势者历练成人才,是一种敬业的奉献;那么,让那些没有明显优势的梦想少年梦想成真,可以称得上是奇迹的创造!

所以,只要我们站在孩子们的身边,设身处地的替孩子们着想,我们就会面对“不可能”而迎头而上,像克拉克学校一样,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景学校出现。在克拉克学校,一些创意的设计都是罗恩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为了他们踏踏实实在学校的学习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例如:他们把通往二楼与三楼之间的楼梯,改成一个巨型的管状滑道,学生们下楼时,可以坐着他滑下来,这将会是一次多么奇妙的滑行之旅啊!学校里还有一个两层楼高的蹦极设备,每天早上都会有孩子在这里进行弹跳,由此开始一天的崭新生活。更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罗恩老师为了增长孩子的见识,他领孩子们一起勤工俭学,筹钱到非洲进行旅游,孩子们学习很多课外的知识……这些发生在罗恩老师身上的教育奇迹,源自于他对学生们深深的爱、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和渊博的智慧。而很多时候的我们,可能因为升学压力因为社会的大气候二违心的过分关注教学而忽视一些日常活动,也可能因为学校以及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而放弃了成熟的实践活动,还可能因为害怕学生出现安全情况而取消了实施计划……

当下,我们不能改变体制,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自己。带领班里的孩子们出外有风险,可以取得家长们的支持!濮阳韩素静老师,很智慧的和组建的家长委员会合作,由家长委员会号召家长们一起参与班级的野外活动,人多力量大,家长们出面组织班级活动,就有效的克服了相关方面的困难。孩子们安全得到了保障,活动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的有生有色,不仅孩子们受益匪浅,老师和家长们也有很大的收获!希望我们能够灵活的设计一些有益的活动。诚然,罗恩老师的一些做法是不能且很难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并付诸行动,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教育,让孩子们受益无穷,我们也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