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 篇1
这三册书一共130万字,10天读完。说“艰苦卓绝”有点夸张,不过啃完大砖头真心不易啊。
整部书容量庞大,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新旧政权的更迭、两种社会制度的转变下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特别是详细描写了底层百姓的穷困生活。通过一个苦役犯冉阿让的经历穿起了这个悲惨世界。
读长篇名著事件很辛苦的事,很深刻地东西读不出来,非常影响对这部书的理解。雨果的长篇大论跟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多错多”在这里并不适用,大师的长篇大论不仅不拖沓,而且精彩得很,整部书结构精妙,情节抓人,不忍释卷。
喜欢历史的读者会很喜欢听雨果讲历史,在每一段需要介绍背景的章节前会细述相关的历史。可惜作为历史盲的我只读懂了滑铁卢之战,
对这部书不敢妄论,只谈其中的.一小点。
贫穷,是这部书关注的一个重点。
当人陷于穷困,所有的原则和感情全都抛弃了。为了一块面包可以放弃一切。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
德纳第把两个年幼的儿子送给马侬,每月收10法郎。马侬用这俩孩子替换她死去的孩子,为了每月敲吉诺曼老头80法郎赡养费。
德纳第把大儿子伽弗洛什赶出去流浪,因为养不起。
德纳第太太的母爱仅够给两个女儿用,三个儿子得不到一点。
大儿子救了老爹,老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别人提醒他,他只是说:管他的,不见得吧!
但是小流浪儿伽弗洛什好几天没吃饭,还会把一个苏的面包分给两个小可怜,会带他们去他的小窝睡觉。
冉阿让不断受到各种不公正对待,然而汴福汝主教的善感化了他,后来他一生都用诚实、充满善意对待生活。
可以贫穷并不会改变所有人的品格。
人之初,性本善,伽弗洛就是实例。当人性被扭曲,变恶,依然能被善感召,正如冉阿让。
无论经历多少,还是要相信人性,相信人性本善。
《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 篇2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 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现实生活中,爱也是到处可见的。博大的母爱,慈祥的父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
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记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这位记者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歌唱母爱,歌唱这无与伦比的至爱!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 篇3
吃罢晚饭,我独自一人徘徊在晚秋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谈着,而我却无心参加他们的交谈。刚刚看完《悲惨世界》这本书,主人公冉阿让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悲惨世界》只要讲述的是:在旧巴黎悲惨的世界中苦役犯冉阿让的遭遇。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生活。看完以后,我倍受感动。冉阿让啊,你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你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你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你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读到这里,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他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敬重的市长。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欢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中。囚犯和市长即是天壤之别,这是一种人性的'巨大转变。想到这里,即将产生两种人。第一种:卑鄙,狭窄的人。他们的自私,贪婪,丑陋的本性是无法隐藏的。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为了钱财,可以不惜一切,仿佛钱就是他们的领域。他们饰演角色多的数不胜数。一会儿变成画家,一会儿声称演员。但是再高明的诈骗手段还是掩藏不住他们丑陋,阴险的一面。
我掩卷沉思:其实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可以不择手段的卑鄙无耻的小人。如:渺小到考试作弊者,受贿赂贪污…。他们把惨淡荒芜世界的人性尽收眼底,使我感叹人生的微妙。任何虚伪的伪装都不可能埋藏一世。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愿我们加入这个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谐,美好,光明!
《悲惨世界》名著读后感 篇4
“他安息了。他活着,尽管他的命运曲折离奇,他死了,只因为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由常,就像白天离去夜晚来临。”他,就是雨果笔下的一个伟大的苦役犯。
他仅仅是因为偷了一块面包,一块小小的面包,让他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还被带上了黄色护照,让他终身无法自由。他也曾想过要一直错下去,当个小偷,可是,他被神甫伟大宽容的爱感化了。如果不是神甫,他可能依旧是个小偷,依旧遭受大家的唾骂。但他在神甫给予的爱中,明白了爱,懂得了爱,学会了去施予爱。他无私伟大的爱,终于使那些因为他从前是个苦役犯而嫌弃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使般,充满爱于伟大的灵魂,一个值得所有人敬佩的灵魂。冉阿让虽然死了,因为他的`天使----珂赛特,已经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他也失去了他的珂赛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已经为曾经的过错赎了罪,也让很多人得到了他的爱,在那个黑暗的世界留下了他永恒的足迹。
冉阿让在别人的误解和恶待中,从不去恨别人,从不去计较,从不以其人之道换治其人之身。而是用他那颗虔诚的心,用他真挚的爱,去给予每一个人爱和感动。认真想想,现实社会中,能做到和他一样,用爱去对待一切的人,又有几个呢?沙威探长宁死也不再抓冉阿让;马利尤斯因冉阿让的救命之恩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珂赛特因冉阿让的收养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冉阿让的爱,都得到了回报。现在好多人都因为周围人的不理解,而厌倦了世界,讨厌所有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不过,现在我一定不会了,冉阿让让我知道,在他施予爱之前,他也只不过是暂时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和爱而已。他却没有迷失方向,靠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这些。我相信,我也只是暂时失去了别人的理解而已,我只要也和冉阿让一样,用爱去对待这些,就一定能重新获得理解的,一定!
冉阿让,他让我懂得最深的,就是---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