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感动中国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读后感 篇1
那晚的电影是最动人的电影,那电影的主角是最感人的主角,那主角的精神是最伟大的精神,小小的人儿,大大的爱,深深的敬佩。
我并不认识他,也从未听说过他,第一次的相见是在那晚,可惜他已不在人世。王锋,陌生的名字,王锋,陌生的人。但现在我认识了,认识了他的人,他的名字,他的精神,他的生命。那小巷带血的脚印是他人格的写照,令人恐惧的火焰吞没不了他,熊熊的烈焰成就了他美丽的的人格。我敬佩他!
我不知他人怎样认为,我只知自己被深深的感动了,他的逝去并不是默无声息,他的贡献并不是不为人知,新闻,报刊,网络纷纷都在报道,他的事迹传了一方又一方。一千摄氏度的火焰,阻挡不了他的脚步,敲了一户又一户,救了一人又一人,凌乱的血印是最好的证明。政府不是冷眼旁观,群众不是不为所动,他们都尽力的贡献出自己的爱心,令我最感动的是,在他救助了135天后去世了,他的妻子抱着他的骨灰,后面跟着敬礼的军人,两旁也站满了行礼的军人,这是对他的认可,对他的尊崇,在他骨灰回来的途中,街道两旁站满了人,牵着横幅:英雄一路走好。我哭了,原来老师叫我们备好卫生巾,并不是大惊小怪,是真的感动得令人哭。
英雄一路走好,你身躯被毁灭,你人格永存人间,你的芳香传遍四方,永远难忘!王峰,我歌颂你!你令我感动。
不畏生命逝去,只因留爱人间;不畏滔天火海,只因正义永存心间;不畏伤痕累累,只因本性使然!
感动中国读后感 篇2
春天,是一个收获感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收获许多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和事。
星期四,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的人物,他们是:梁万俊、田世国、任长霞、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刘翔、牛玉儒、孙必干、中国女排……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运动员,有的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亡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
我对田世国的印象最深,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没有多大成就,但他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父母和儿女。在他母亲需要换肾时,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子肾捐给了母亲,为了消除母亲的担心,他在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一直都没有让母亲知道是自己把肾捐给了她。老人家到现在还一直念叨着要亲眼见见那位捐肾者,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体里的那个肾是自己大儿子的。看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想到自己平常对父母的态度,我很惭愧。别的家庭都是父母给儿女捐肾,而田世国却给父母捐肾,这怎么会不另人感动呢?平时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偶尔会帮妈妈承担点家务,和田世国比起来,我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他那种尊敬父母的精神另我感动,我也一定会好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
这11位获奖者中,我对刘翔的印象也很深,他在2004年8月28日凌晨创造了一个奇迹,12秒91,他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他像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弱,亚洲人也不会输!刘翔那一个个跨栏动作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一历史时刻也会永远铭刻在心。我真想对刘翔说一声:“谢谢你!”
这11位获奖者将永远留在我心中,将永远感动着我。
感动中国读后感 篇3
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我认识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这些人物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榜样。
张海迪吗,她虽然瘫痪,可她并没有埋怨老天爷对她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她让我明白: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王顺友,一位普普通通的马班邮递员,可他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却不普通。王顺友在高山峡谷间送邮行程达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四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百分之百。为了保护邮包,他曾纵身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也曾与歹徒搏斗。为了这个简单又崇高的使命,王顺友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顺友用他的`马背上的邮局传递着万金家书,他的执着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绿衣天使的忠诚。平凡不等于平庸,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为王顺友写的吧!
虽然书中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有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是当代儿童和青少年一生的道德榜样。指引学生自我规划,让我们健康成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教育着我们。
"双百"人物的人生轨迹和高尚行为,启发、引领、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要以"双百"人物的典型来点燃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的终身发展之路。
感动中国读后感 篇4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胡忠、谢晓君夫妇,藏区支教让我们在原有美丽的心灵从黑暗中慢慢地走出来;72岁老党员杨喜洲义务植树让我们拥有大自然的清鲜空气和大自然的环境;阿里木慈喜助学让山区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张平宜跨越海峡的爱让那些没有自信的孩子们恢复自信。大家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奉献自己?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坚守藏区12年支教。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他们夫妇俩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有几千块。直到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大力支持。3年后,妻子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这个贫穷的山区支教。一教,就教了整整12年,妻子谢晓君尽管生病,也不去医院检查,而且还带着疲劳的身体去上课。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不留下任何可怕的阴影;他们放下白发苍苍的父母,不是不敬孝道,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地学习知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孩子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
更不是冲动,而是不悔的扶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中国儿女的骄傲。现在的社会,总是有着许多污浊之气,但感动中国的人物却是给我们刮来一阵清风,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其实,身边还有许多的感动,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舍己为人的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盲人过马路,把一张纸条丢到垃圾箱里……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堪称伟大,但是以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极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