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1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2
今天,我阅读了,《差不多先生》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以前有一位差不多先生,他做事只要求差不多,小时候妈妈让他去买红糖,回来却买成了白糖,还说:“红糖和白糖不都是差不多嘛?”他做事只要求差不多,有一身病了,却叫来了一个兽医,可最后还是一命呜呼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有一次我让我妈妈买语文教程,妈妈却买成了数学教程,但我却说;“差不多,反正也会用上的。”当我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就下定决心,做一个完美的人,再也不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了,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人民都做事差不多的话,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变成一个懒国。
我们以后一定不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样了,一定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真想和差不多先生说“老差呀,在坟地里睡着和在家里睡着差不多吧!!”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3
看过胡适《差不多先生传》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计较”的工作原则。然而正是这个工作原则使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断送在一个兽医之手!结局很悲催。其实现实中的“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工作没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即能成事也能毁事!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正是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态”酿成了这场悲剧。反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差不多态度”。比如:学习态度差不多,仅仅了解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制度、办法,对于其它方面主动了解的较少。而“差不多”态度导致“差不多”问题出现后,往往我们首先会抱怨为什么同事总是这么“较真”,为什么领导总是在挑毛病刁难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一切。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最近在整理一些报表,涉及两年的一些培训信息,很多都是培训平台需要维护的信息,在填表的时候,很头疼。为什么呢?估计大家都能猜得到!信息不全啊!表填不出来……尽管在季度通报、年度通报、培训计划文件里都做过要求,但是很惭愧!我在检查、督促方面也是一位“差不多”先生。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等于没做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执行成就一切。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中每一层都有一个“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员工,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时,每一个人都差1%,这样一来,等任务传达到真正实施执行的人,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令人震惊的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抱怨,行动上已十分重视细节,为什么却看不到效果时,就要知道,其实我们在细节上,还远远没有做到位。主任平时经常也和我们说:“紧急重要的事情最先做、紧急非重要的事情其次做、非紧急非重要的事情最后做。”可是由于缺乏工作计划性,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导致有些工作的完成比较仓促,甚至出现遗漏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工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不管是胡适先用辛辣的笔迹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后悔。归根结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职业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职业形象,使自己日趋完美,坚决不做新时期的“差不多先生”,坚决抛弃“差不多”的恶习,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4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后,我不禁为差不多先生感到惋惜,也觉得差不多先生非常可笑。
书中,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情都只追求差不多。他的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成了白糖;在学堂时,老师问他直隶省西边是哪个省,他说是陕西,实际上应是山西;有一天,他为了一件紧要的事情,坐火车去上海,结果晚了两分钟,他就骂道:早两分钟和晚两分钟有什么区别,火车公司8:30和8;32开不是差不多吧?这一次火车晚了还不说,差不多还使他送了命。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找治人病的汪医生,结果家人找来了牛医王医生,王医生用治牛的方法来治差不多先生,结果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说:人们千万不要追求差不多,因为往往是差不多,就毁了一件大事。